你曾經有過「成癮」的經驗嗎?
有段時間,我的工作非常忙碌。每當焦慮、壓力山大時,我就忍不住滑手機看吃播,或大吃一頓來「獎勵自己」。當下的確很爽,但過後卻只剩罪惡感,體重逐漸上升,體力也越來越差。
那時我開始反問自己:我是真的在放鬆,還是只是在逃避痛苦?直到讀了《多巴胺國度》這本書,我才發現——
成癮,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靠近。
成癮,不只是酒精與毒品
這本書由史丹佛醫學院的成癮醫師 安娜・蘭布克(Anna Lembke) 撰寫,她提出一個核心觀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縱慾過度的時代,太容易獲得「快樂」的刺激,卻讓我們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成癮的定義,不僅限於酒精或毒品,而是任何讓我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去做的行為:
滑手機、熬夜追劇、瘋狂購物、暴飲暴食……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其實也可能是「上癮」。
因為每當我們感到愉悅,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但當我們反覆刺激大腦,爽感會逐漸遞減、產生耐受性,最後反而讓我們陷入麻痺。不做反而痛苦,做了卻沒那麼快樂。
這就是《多巴胺國度》想談的:成癮的爽,與戒癮的痛。
真正的快樂,不是逃避痛苦,而是穿越它
書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
「痛」是為了「爽」而必須付出的代價,而真正的「爽」,其實是從「痛」中誕生的。
如果你仔細想想,人生中很多值得的事,其實都是這樣的模式。
像運動,一開始總是掙扎痛苦,但之後的爽快感、身體的強健與情緒的穩定,才是長久的快樂;
又或者,誠實面對自己、承認錯誤,雖然不舒服,卻能換來關係的信任與親密。
我們太習慣想要快速解脫,卻忘了:
真正的快樂,不是躲避痛苦,而是穿越之後的自由。
〈DOPAMINE戒癮八步驟〉找回平衡的開始
書中提出一套實用的戒癮流程「DOPAMINE」,不只幫助重度成癮者,也很適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習慣,像滑手機、暴飲暴食、過度消費等。
D - Data(資料):列出你成癮的行為、次數、時間與情境。
O - Objectives(目的):你為什麼會做這件事?為了放鬆?逃避?開心?
P - Problems(問題):這個行為對你的健康、人際關係、情緒造成了什麼影響?
A - Abstinence(禁慾):至少停止四週,讓大腦恢復恆定狀態。暫時也避免其他「快速快感」的替代品。
M - Mindfulness(正念):不評價、帶著覺知地觀察每個念頭,學習與慾望共處。
I - Insight(病識感):四週後,你可能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更深的理解。
N - Next Step(下一步):開始擬定穩定而長期的行動策略。
E - Experiment(實驗):重新找回「痛與爽」的平衡點,探索生活中新的快樂方式。
活在多巴胺國度的我們,可以選擇
當我們擁有太多獲得「快感」的方式,也代表我們更需要有選擇的能力。
我想起自己一段嘗試數位排毒的日子,雖然一開始有些不習慣,但漸漸地,我讀了更多書,感受到空白時間中的寧靜、專注與創造力的回歸。那是一種比「爽」更深層的快樂。
你最近,有沒有什麼「明知道該節制,卻又戒不掉」的習慣呢?
或許,我們都可以從觀察自己開始,慢慢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我們一起練習,在「痛與爽」之間,活得更有意識一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