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間》閱讀筆記(四):「提振活力」與「反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時間》閱讀筆記(四):「提振活力」與「反省」〉2025-05-21

 

  在上一篇文章裡面,我們談到「精華」與「雷射」的基本想法,以及它們如何從設計衝刺的經驗中衍伸出來。這一次,我們要接著談生時間的另外兩個要點:「提振活力」與「反省」。

 

提振活力:用更健康的身體帶動大腦清醒

  在設計衝刺的工作週中,剛開始的前兩天,大家或許還處於比較亢奮的狀態,加上團隊成員原來就熟悉長時間工作,所以依然以這樣的方式「燃燒」。然而,這樣的模式並不能長久保持下去--何況當我們應用到自己身上時,我們希望能達到的成果是(幾乎)每天保持,所以「撐過去就好了」這類的想法會是行不通的。

 

  於是,傑克等人的做法是:健康的午餐、散個小步、更多的休息與稍微縮短工時。既然所有人都明白,長時間工作會使人精神渙散,那麼我們該做的事情便是--不要工作那麼久。這絕對是提高效率最重要也最簡單的撇步。

 

  在生時間的架構中,這一部分稱為「提振活力」(Energize)。也就是透過妥善照顧身體,將大腦維持在較佳的狀態。這裡所謂的照顧,並不是要你使用大量的保健產品或成為一個健身狂魔,而是透過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健康的食物、個人的時光和良好的社交關係,讓我們的身體回到一個較好的狀態裡面。

 

  雖然要一下子改變所有習慣,變成一個早睡早起、營養均衡的好寶寶,可能不像說起來那麼容易,但由於整個現代社會的「預設值」實在太不尊重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只要我們開始做一點小小的改變,很快便能看見生活方式變健康帶來的效果。 


反省:多嘗試、多想,然後把它變成日常

  最後,這一百多次的設計衝刺以及傑克和JZ對自己設計生活的長時間嘗試,教會他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實驗能帶來改善。他們太多次看到改變在眼前發生,也見識過有些策略對部分的人如何不管用。但無論單次的成果如何,它畢竟只是一天或一週,你完全可以將其看作是你收集到的數據,用來改進接下來的計畫,微調你設計生活的內容。

 

  而作為生時間的最後一個步驟,「反省」(Reflect)的價值也就在此。當你執行了一天的計畫之後,你需要對這個計畫做點反思。你可以試著回想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在哪些時候感覺活力充沛?是否有成功生出時間做你最想做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得到如何制定新計劃的回饋意見。透過這些回看,你可以不斷優化自己的系統。喜歡的部分再做一次,沒完成的計畫,也能夠在修正之後再次挑戰。你不需要一次套用自己學到的全部策略,而是先嘗試那些感覺最合自己胃口的,然後在漫長的生活裡面一點一點調整。


   現行的計畫中,看到哪些部分運作良好,可以先將它保持不變。如果你想到可能更好的替代方案,給它一兩次機會嘗試看看,如果沒有變得更好,就往回退一步,從上一個「Checkpoint」繼續新的開始。


  我們不必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也不用每天都急著改變。反省不等於自我內耗式的「找自己問題」,而是重估自己當前能力狀態與計劃之間的匹配程度,思考如何能夠你個人的「生活系統」愈來愈好,且愈來愈自洽、舒服。

 

 

  而且,我們永遠需要銘記在心的事情是:重要的是日常。如果你感覺挪出一個行程來運動太困難,那你可以一早起床時,散步到遠一點的地方買早餐,看看能不能讓運動習慣因此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但如果你的策略會讓你堅持不了兩三天,那很可能不是你的意志力不夠,而是那個策略根本不適合你。果斷換一個,不必因為「其他人這麼做有好成效」就將之強加給自己。你的生活終究是你自己的,做你可以接受的改變,以此朝向最適合你成為的那個自己。


前篇:
〈(一):別讓「預設值」花掉你的人生,為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生時間」〉
〈(二):從「設計衝刺」到「生時間」,為設計生活做實驗〉
〈(三):「精華」與「雷射」,你今天最想專注做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3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9
  譬如伽利略的後繼者能看出斜面如何與單擺相似,柏努利又進一步發現一種使小孔中流出的水流更像單擺的方式,這些「看成」或「看出」,讓力學家們得以解答許多在當時乍看之下截然不同的問題。並意識到它們都是「實際的下降等於潛在的上升」這條「動能守恆」(vis viva)自然律的例子。
Thumbnail
2025/05/19
  譬如伽利略的後繼者能看出斜面如何與單擺相似,柏努利又進一步發現一種使小孔中流出的水流更像單擺的方式,這些「看成」或「看出」,讓力學家們得以解答許多在當時乍看之下截然不同的問題。並意識到它們都是「實際的下降等於潛在的上升」這條「動能守恆」(vis viva)自然律的例子。
Thumbnail
2025/05/17
  無論是什麼,你要做的事情是選擇一個活動作為行事曆上的優先事項。你當然不會一整天只做這件事,但你會確保自己在一天之中至少把一部分時間花在這件事情上面,換句話說,至少有這段時間你確定自己是在為自己而活。
Thumbnail
2025/05/17
  無論是什麼,你要做的事情是選擇一個活動作為行事曆上的優先事項。你當然不會一整天只做這件事,但你會確保自己在一天之中至少把一部分時間花在這件事情上面,換句話說,至少有這段時間你確定自己是在為自己而活。
Thumbnail
2025/05/15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自認自己做事很有效率,已經能夠很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傑克,有一天在客廳裡面陪兩個兒子完木製的火車玩具。這本該是件很美好的事,或者說,這就是傑克努力工作、準時回家所要追求的事情。直到他聽見兒子路克抬起頭說:「爸爸,你為什麼在看手機?」
Thumbnail
2025/05/15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自認自己做事很有效率,已經能夠很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傑克,有一天在客廳裡面陪兩個兒子完木製的火車玩具。這本該是件很美好的事,或者說,這就是傑克努力工作、準時回家所要追求的事情。直到他聽見兒子路克抬起頭說:「爸爸,你為什麼在看手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幾週花了時間理解過勞以及職場健康意識,接下來的篇章要切進最重要的「行動」——檢測自我狀態之後,如果發現狀態失衡了,此時,應該要做些什麼才好呢? 但切進主題以前,我也還是要跟各位讀者說一聲:每個人的時程表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狀態可以在短期之內有巨大成效,那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好事;但如果你的身體希望
Thumbnail
前幾週花了時間理解過勞以及職場健康意識,接下來的篇章要切進最重要的「行動」——檢測自我狀態之後,如果發現狀態失衡了,此時,應該要做些什麼才好呢? 但切進主題以前,我也還是要跟各位讀者說一聲:每個人的時程表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狀態可以在短期之內有巨大成效,那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好事;但如果你的身體希望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日記(2024/05/14) 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要去理會別人說你不行,說你做得不好,該放棄了。
Thumbnail
日記(2024/05/14) 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要去理會別人說你不行,說你做得不好,該放棄了。
Thumbnail
時間和習性拉扯,那自我良好、寬待自己的感覺讓自己看不清、醒不來。這樣的我,是原地踏步,還是退步…說的、想的、做的有無一致就知道了。回顧上週,不是個很靜心、扎實的節奏,失去規劃的主動性,顯得有點零零落落。但多虧還堅持一定要將日記寫齊,翻來看看,好的不好的,整理後就歸零重新開始。
Thumbnail
時間和習性拉扯,那自我良好、寬待自己的感覺讓自己看不清、醒不來。這樣的我,是原地踏步,還是退步…說的、想的、做的有無一致就知道了。回顧上週,不是個很靜心、扎實的節奏,失去規劃的主動性,顯得有點零零落落。但多虧還堅持一定要將日記寫齊,翻來看看,好的不好的,整理後就歸零重新開始。
Thumbnail
你們是否也有過認真做了漂亮的筆記,成績卻不如意,最後乾脆連筆記都不做了,但內心並沒有一種舒暢感,反而是一種矛盾:同時期待自己與懷疑自己的經驗呢? 或者是做了想做的事,卻總做一半就不做了,或者常被以「三分鐘熱度」形容呢? 而這就是本篇的主題【心有餘而力不足】 內心想做的事情很大,但現在的實力並不
Thumbnail
你們是否也有過認真做了漂亮的筆記,成績卻不如意,最後乾脆連筆記都不做了,但內心並沒有一種舒暢感,反而是一種矛盾:同時期待自己與懷疑自己的經驗呢? 或者是做了想做的事,卻總做一半就不做了,或者常被以「三分鐘熱度」形容呢? 而這就是本篇的主題【心有餘而力不足】 內心想做的事情很大,但現在的實力並不
Thumbnail
找回真正的自由,重拾自信和道愛的能力 在每日的生活中,我總不知不覺浪費了許多時間,雖然過的渾渾噩噩,有時還是會有想嘗試的事物、想達成的目標,但是卻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因為害怕遭遇失敗而變得更加挫折、自卑,更想要逃離為了活出價值而不斷努力的生活,說白了,就是不願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找回真正的自由,重拾自信和道愛的能力 在每日的生活中,我總不知不覺浪費了許多時間,雖然過的渾渾噩噩,有時還是會有想嘗試的事物、想達成的目標,但是卻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因為害怕遭遇失敗而變得更加挫折、自卑,更想要逃離為了活出價值而不斷努力的生活,說白了,就是不願給自己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