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點亮」,文章列表連結點我)
起手,我想從「九成新鮮人計畫直接進入職場 「大學畢業生」熱門關鍵字多與求職相關」這篇新聞說起。
最近收到幾位讀者的私訊,問我可不可以聊聊對「大學畢業」這件事的想法。
其實我跟你們的經歷可能不太一樣。我的求學歷程是:高中、乃至大學,都在軍校完成。意思是,我沒有走過那種「畢業找工作、海投履歷」的路,因為我的工作,其實在我國三那年,就已經決定了——我選擇了軍旅這條路。
所以你問我:「畢業後該怎麼辦?」
如果照我的經驗來說,我的答案會是:最直接有效的選擇,叫做就業。當然,我知道對大多數人來說,事情沒這麼單純,所以我想聊的不只是經驗,而是觀察。
我一直覺得,大學四年,真正重要的不是你修過多少學分,而是你在人際互動裡,練習怎麼當一個「能被信任的人」。你拓展了多少人脈,你學會怎麼協調衝突、承擔責任、解決問題,這些,才會是未來最能換錢的能力。
很多人會失望地發現,大學所學,跟未來的工作幾乎毫無關聯——除了那些極少數的專業科系,大多數人在出社會後都得重頭來過。那你說,大學到底在幹嘛?
我的答案是:大學不是訓練專業的地方,而是訓練你怎麼活在一個群體裡。
我不是在唱衰學歷的價值,而是想提醒一件事:當今這個時代,知識不再是專屬權利,而是隨處可得的免費資源。你唸大學,不是因為那裡才有知識,是你要在那四年裡,把自己的視野、選擇與未來的籌碼,撐大一點。
但很可惜,許多人到畢業的那一刻,才突然想問:「接下來呢?」
我的建議永遠會回到三個老掉牙的詞: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以及,為結果負責。這三件事,才是所有職場最缺,也最值錢的能力。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不少人力銀行的系統,在設定學歷選項時,已經從「大學以上」改成了「大學以下」,換句話說——高學歷不再是加分項,反而可能是企業想避開的風險項目。
為什麼?因為越來越多高學歷的人,輸在一個點上:眼高手低、抗壓性差、不願從零開始。
我在軍中這些年看過太多例子。正期班出身的學弟,常常會瞧不起ROTC、或專業軍官班出來的同仁,覺得他們「血統不純」。但說穿了,職場最終看的從來不是你是哪一班出身,而是你在崗位上到底能不能做事。
血統能寫進履歷,但能不能留下來,全看實力。
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
接下來,我想聊聊體力工作與腦力工作的區別,還有那些在大學沒教、但你一定要懂的現實。
產值不夠,就別怪世界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