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怎麼老去?從「知道要健康」到「真的能做到健康」的生活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想過你的老年會是什麼模樣嗎?


是自己泡一壺茶,走去市場買菜?

還是臥床不起,需要別人餵食換尿布?


這不是一種恐嚇式的兩難,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選擇題。

你會怎麼老,跟你每天怎麼過,有關。


台灣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醫師這樣說:


「失能與失智,不是年紀的錯,而是生活方式的結果。」


一、不是活著就好,而是要活得有品質


醫師開出來的「預防措施」你一定聽過:


- 要運動

- 要吃得好

- 要多社交

- 要定期健檢

- 要控制慢性病


這些你都知道,但你做了嗎?做多久?做得習慣嗎?

問題不在於你不願意,而是:


我們總把健康當成一件「特別」要安排的事。


於是,它變得太難開始,太難堅持,太容易中斷。


二、重要的事,如果不能自然地發生,就不可能長久。


💪【動,是對衰退的抵抗】


真正有效的運動,要讓你有點喘、心跳加快、微微出汗——

最好能讓你的心跳每分鐘達到120–130下,

也就是「可以說話但無法唱歌」的程度。


這樣的強度,才足以保住你的肌肉與心肺功能。

不然,你以為你在運動,其實只是在活動而已。


每週五天、每次30分鐘的快走、飛輪或樓梯訓練,

不是為了減肥,而是為了撐住未來還能自己上廁所的尊嚴。


🍳【吃,是為了活下來,更是為了活得好】


你知道嗎?吃得不夠營養,比吃太多更容易失能。

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取,會決定你老後能不能自己走路、能不能好好修復傷口。


一般建議,每公斤體重要吃1.2~1.5克蛋白質。

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應該吃到72克蛋白質。

不是只有喝牛奶——那是液體,營養密度太低。

更推薦的是:起司、豆乾、豆包、雞胸肉、雞腿排,這些濃縮、真實的好蛋白。


三餐裡只要有一餐蛋白質不足,你身體的肌分就開始扣分。


🤝【說話,不是閒聊,是訓練大腦】


人一孤單,腦就慢了。

越不跟人互動,大腦越少刺激,退化就越快。

而維持「會說話」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腦力活。


你不需要天天聚會,但至少每週3次語音或面對面互動

一次10分鐘,聊聊菜價、家常、電影——什麼都好。

更好的是每月參加一次群體活動,比如社區課程、跳舞、共餐。


不是為了熱鬧,是為了不讓自己慢慢變成沉默的幽靈。


🩺【檢查,不是找病,是不讓小病變大病】


你不健檢,不是代表你沒病,只是你還不知道。


很多疾病潛伏很久才發作,一發作就晚了。

定期健檢應該成為一種年度儀式感

像是生日一樣,提醒自己:「你值得被好好維護。」


尤其是65歲以上,應檢查的包括:

血壓、血糖、膽固醇、骨密度、記憶力與認知功能。

它們不是分數,而是方向盤。


💊【控制慢性病,是照顧自己的能力】


若有慢性病需吃藥控制,不是因為醫師要你吃,而是因為你想活得久一點、清楚一點。


失智、洗腎、中風……這些都跟**血壓、血糖、血脂**有關。

所以別忽略每天的一顆藥,

那是你和疾病之間,僅存的防線。


目標很清楚:

- 血壓 <130/80

- 空腹血糖 <100

- 糖化血色素 <6.5

- 三酸甘油脂 <150

吃藥不代表你是病人,而代表你還能做選擇。


三、微習慣,讓五件重要的事變成生活的樣子


「不是我們不想變健康,而是太多健康建議讓人覺得難以持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要追求完美的大改變,而是從小小的動作開始,把健康行為變成生活中自然流動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透過「微習慣」的方式,我們不再和自己的意志力對抗,而是讓行為自動化,自然就養成了好習慣。


運動不必等到有空才開始,一天只要刷完牙,順勢來個3下深蹲,不僅喚醒身體,也開始建立「我是一個有運動習慣的人」的認同。


飲食的改變也不一定要翻天覆地。做飯時簡單問一句「我今天吃到蛋白質了嗎?」會讓你更容易記得加一顆蛋、豆腐或一塊雞肉,久了就變成自然的飲食選擇。


社交不用等到心血來潮才聯絡朋友。就把「喝咖啡」和「傳個貼圖給誰」綁在一起,讓關心別人變得輕鬆又自然。


健檢則是另一種自我提醒。與其每年都在拖延,不如把自己的生日月定為「健康月」,每年一次體檢,當作送給自己最棒的禮物。


吃藥這件事最怕忘記。將藥盒放在每天一定會坐下的餐桌旁,吃完飯就順手吃藥,不再需要手機提醒,也不用仰賴記性。


這些「小到幾乎不會失敗」的微行動,不但不會讓人抗拒,反而容易啟動,形成一種穩定的節奏。你會發現,健康不再是一場硬仗,而是日常生活的自然模樣。


結語:學會老去,是這一代人最該上的一堂課


運動不是只有報名課程才叫運動; 營養不是只有大魚大肉才算營養; 社交不是只有朋友聚餐才叫互動; 健檢不是有事才去檢查; 吃藥不是有人提醒你才吞。


生活不會是完美的,但是如同《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一書中提到:


「如果生活中有什麼事情對你很重要,

你就應該致力於將其日常化——不要將其特殊化——

因為習慣本身就是日常化的。」


我們不是試圖讓這五項措施都完美達到,但關鍵在於——

你是否有意識地讓它們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是活得比祖先更久的一代人,

但卻沒有學過怎麼活到最後。

我們知道怎麼成功、怎麼投資、怎麼過日子,

但從沒人教我們:怎麼好好退場。


失能、失智不是命運,而是可以提早預防的結果。

預防,也不是靠一時衝動,而是靠習慣設計。


讓我們從明天開始練習,

讓健康的事變得像刷牙一樣自然,

像喝水一樣不費力。


這樣的老年,才是你自己選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k的沙龍
7會員
44內容數
☆ 探索情緒的知識設計師 ☆ 長期照護的關懷者 ☆ 微習慣教練
Fran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9
在快速變化的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朝著個人目標不斷成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像森林一樣構建知識系統,強調目的性、完整性和連結性的重要性,以實現有效的學習和知識的湧現。透過每日吸收和調整,我們可以確保知識森林持續茁壯,為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2024/10/19
在快速變化的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並朝著個人目標不斷成長。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像森林一樣構建知識系統,強調目的性、完整性和連結性的重要性,以實現有效的學習和知識的湧現。透過每日吸收和調整,我們可以確保知識森林持續茁壯,為未來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Thumbnail
2024/07/25
心理學提到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著一隻即時享樂猴,是人們最愛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天性,當目標像是緊箍咒一樣束縛這只猴子,當即時行樂的渴望被意識壓制和不被允許時,它將會遁入到潛意識里。
Thumbnail
2024/07/25
心理學提到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著一隻即時享樂猴,是人們最愛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天性,當目標像是緊箍咒一樣束縛這只猴子,當即時行樂的渴望被意識壓制和不被允許時,它將會遁入到潛意識里。
Thumbnail
2024/07/18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2024/07/18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你有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又可以抱持這樣豁達的開朗心情,或許你有一天也會一不小心,健健康康地活到一百多歲,接受電視新聞媒體的採訪。
Thumbnail
如果你有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又可以抱持這樣豁達的開朗心情,或許你有一天也會一不小心,健健康康地活到一百多歲,接受電視新聞媒體的採訪。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現在很多人都是外食族、或是作息不規律讓自己身心俱疲,俗話說有好的身體才能有美麗的外表!除了臉要水噹噹~身體也要健康才是王道!身體健康跟外在的美麗也絕對息息相關~建議這篇要收藏,提醒自己每天都要做到!
Thumbnail
現在很多人都是外食族、或是作息不規律讓自己身心俱疲,俗話說有好的身體才能有美麗的外表!除了臉要水噹噹~身體也要健康才是王道!身體健康跟外在的美麗也絕對息息相關~建議這篇要收藏,提醒自己每天都要做到!
Thumbnail
今天來紀錄一下40歲的自己 在過去的一年間 大概把自己的體重從92~93公斤左右降到77~78公斤,這中間主要依賴運動習慣養成與飲食的熱量控制(呃 這他媽不是廢話嗎) 因為先前有許多減肥的經驗失敗的經驗,這一次是持續比較久下降幅度比較明顯的,所以應該記錄一下一些要點 第一個要點 每天睡醒去
Thumbnail
今天來紀錄一下40歲的自己 在過去的一年間 大概把自己的體重從92~93公斤左右降到77~78公斤,這中間主要依賴運動習慣養成與飲食的熱量控制(呃 這他媽不是廢話嗎) 因為先前有許多減肥的經驗失敗的經驗,這一次是持續比較久下降幅度比較明顯的,所以應該記錄一下一些要點 第一個要點 每天睡醒去
Thumbnail
【 「吃出不老體質」逆齡飲食建議X超值14天抗老菜單X變年輕的健康實踐 】是一本超實用的保健工具書!由專業營養師著作,書中沒有生澀難懂的醫療專有名詞,豐富的健康保健知識與實用菜單讓忙碌的外食族也能很健康,打造抗老、逆齡不是夢!
Thumbnail
【 「吃出不老體質」逆齡飲食建議X超值14天抗老菜單X變年輕的健康實踐 】是一本超實用的保健工具書!由專業營養師著作,書中沒有生澀難懂的醫療專有名詞,豐富的健康保健知識與實用菜單讓忙碌的外食族也能很健康,打造抗老、逆齡不是夢!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時常在外,想要維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較為困難。在不知不覺的習慣當中,其實已經慢慢的累積出許多會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等到生病後才意識到需要保養的重要性時,身體狀態卻已經回不到從前。如果能夠提早的防患未然及改變生活方式,將有助於造就更加幸福美滿的未來。 什麼是預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時常在外,想要維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較為困難。在不知不覺的習慣當中,其實已經慢慢的累積出許多會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等到生病後才意識到需要保養的重要性時,身體狀態卻已經回不到從前。如果能夠提早的防患未然及改變生活方式,將有助於造就更加幸福美滿的未來。 什麼是預
Thumbnail
在文中作者強調了從小孩時代就提倡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並且提到了遇到身體狀況時,補充營養也是相當的重要,這對於治療疾病,提高身體抵抗力都有幫助。另外,文中也闡述了不同家庭對於保健觀唸的差異,以及透過提高自身生活體系,如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心態。
Thumbnail
在文中作者強調了從小孩時代就提倡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並且提到了遇到身體狀況時,補充營養也是相當的重要,這對於治療疾病,提高身體抵抗力都有幫助。另外,文中也闡述了不同家庭對於保健觀唸的差異,以及透過提高自身生活體系,如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心態。
Thumbnail
1、臉要窮養,不必過度清潔。 2、腳要富養,時刻保持溫暖。 3、身要苦養,多出汗多鍛煉。 4、腎要窮養,少吃鹽多喝水。 5、腸要窮養,少吃肉多吃蔬菜。 6、胃要窮養,吃五谷雜糧即可。 7、心要窮養,飲食清淡心平和。 8、肝要窮養,多吃蔬菜控制酒。 9、肺要富養,多吃蒸燉控制煙。
Thumbnail
1、臉要窮養,不必過度清潔。 2、腳要富養,時刻保持溫暖。 3、身要苦養,多出汗多鍛煉。 4、腎要窮養,少吃鹽多喝水。 5、腸要窮養,少吃肉多吃蔬菜。 6、胃要窮養,吃五谷雜糧即可。 7、心要窮養,飲食清淡心平和。 8、肝要窮養,多吃蔬菜控制酒。 9、肺要富養,多吃蒸燉控制煙。
Thumbnail
  目錄: 1、不要設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2、不要輕易嘗試市面上激烈的減重方式 3、建議採取「均衡減量」的飲食方式 4、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是成功減重的關鍵之一   由於健康意識的抬頭以及對體態更加重視的社會氛圍下,在每日的減重門診中,經常可以遇到兩三位50歲以上,甚至是60歲以上
Thumbnail
  目錄: 1、不要設定「遙不可及」的目標 2、不要輕易嘗試市面上激烈的減重方式 3、建議採取「均衡減量」的飲食方式 4、規律的「生活作息」也是成功減重的關鍵之一   由於健康意識的抬頭以及對體態更加重視的社會氛圍下,在每日的減重門診中,經常可以遇到兩三位50歲以上,甚至是60歲以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