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經驗療法研習筆記-用SE療癒難以言喻的創傷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兩年前有進修<聽!身體在說話: 從身體來療癒創傷—「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omatic Experiencing)工作坊>,也漸漸有把Somatic Experiencing (簡稱SE)的概念、技巧帶入我的諮商工作中,深深覺得SE的技術對於創傷後有解離反應的個案或過於理性卻不知道自己感覺是什麼的個案或身體感覺、想法、情緒三者分離的個案真的是很好用。

很榮幸這禮拜又進修了周昕韻諮商師前輩在台北市諮商師公會教授的繼續教育課程<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E)用於創傷實務經驗分享>,對於SE的概念和技巧怎麼融合進諮商工作中,又有更多的了解,感覺自己未來在接創傷個案(包括有解離反應的個案、複雜性創傷個案或自殺者遺族)時,就可以運用更多SE的技能,真是太棒了!

        以下是我課程的筆記摘要,我列了七點。有些讀者您看得懂的,就當作撿到寶,在自己生活中拿起來用;讀者您看不懂的,就容許我它當成私人的課後筆記,以便我自己在未來接案時複習並使用。

1.      治療的最開頭,要先幫個案建立足夠的資源,以利個案有足夠的安全感與控制感,才能協助個案有勇氣探索自己的創傷。

2.      創傷並不是存在於事件本身,而是創傷事件後,殘留在身體中的能量沒有釋放完,導致神經系統一直出現反應,才會有PTSD反應。

3.      治療的機轉就是:協助個案完成身體的未完成事務,釋放殘留的能量。

4.      生命是一條河流,會有創傷漩渦跟反向漩渦,如果我們可以擺盪於這兩者之間,容許我們生命中兩種漩渦都共存,這就是對人生的接納,療癒就能發生。

5.      很多創傷個案會覺得自己像是活死人,在人生某個事件發生後,感覺某部分的自己就死了。

6.      很多創傷個案身體缺乏力量。可以鼓勵個案多運動,找回、建立身體的力量。身體有力量,活著的感覺與生命力才會出現。

7.      SE進階的四種治療方式:創造反向漩渦(定錨練習)、幫個案離開創傷漩渦、重新設定界線、SIBAM介入



*備註:若對SE的理論概念或如何應用在生活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閱讀我之前方格子的文章<【創傷治療札記2】說出傷痛,我就會變好嗎?-談創傷治療的迷思><【創傷治療札記7】創傷經驗重現時,如何照顧自己?>更好地照顧身心受創的自己的十個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6會員
306內容數
2025/06/15
我認為愛自己的關鍵在於「專注在自己身上」並且「為自己而活」。 如果可以掌握「專注在自己身上,並且為自己而活」(以下簡稱「為自己而活」)的心態去過好生活的每一天,帶著這個心法去面對人生各種抉擇並據此作出各個決定,這就是「愛自己」的終極體現!
Thumbnail
2025/06/15
我認為愛自己的關鍵在於「專注在自己身上」並且「為自己而活」。 如果可以掌握「專注在自己身上,並且為自己而活」(以下簡稱「為自己而活」)的心態去過好生活的每一天,帶著這個心法去面對人生各種抉擇並據此作出各個決定,這就是「愛自己」的終極體現!
Thumbnail
2025/06/08
我自己在諮商晤談的過程中,曾經建議一些個案書寫感恩日記,因為感謝會讓人內心平靜,甚至感覺心裡更加的滿足。自己身為助人工作者,幫助別人之前,更要自己以身作則。今天,就來發表個感恩日記,消解一下最近連續下雨帶來的煩悶跟疲憊感吧!
Thumbnail
2025/06/08
我自己在諮商晤談的過程中,曾經建議一些個案書寫感恩日記,因為感謝會讓人內心平靜,甚至感覺心裡更加的滿足。自己身為助人工作者,幫助別人之前,更要自己以身作則。今天,就來發表個感恩日記,消解一下最近連續下雨帶來的煩悶跟疲憊感吧!
Thumbnail
2025/06/01
因著最近準備演講的資料,講座主題是:<我與原生家庭的距離>,加上我趁著端午連假回家探望母親一趟,我也剛好有機會沉澱、反思我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延續著2022年10月在方格子書寫的<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系列文章,今以諮商師的角度出發,書寫「離家與回家」的主題文章,來延續此系列文章。
Thumbnail
2025/06/01
因著最近準備演講的資料,講座主題是:<我與原生家庭的距離>,加上我趁著端午連假回家探望母親一趟,我也剛好有機會沉澱、反思我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延續著2022年10月在方格子書寫的<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系列文章,今以諮商師的角度出發,書寫「離家與回家」的主題文章,來延續此系列文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創傷記憶的概念,並介紹了作者彼得·列文的身體經驗治療方法,強調了程序性記憶在創傷治療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提供了SIBMA模式作為治療創傷記憶的技巧。然而,單靠閱讀這本書可能不夠,因此建議尋求專業幫助。書中的內容偏深,不易理解,但認為理解創傷記憶的運作過程是療癒的第一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創傷記憶的概念,並介紹了作者彼得·列文的身體經驗治療方法,強調了程序性記憶在創傷治療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提供了SIBMA模式作為治療創傷記憶的技巧。然而,單靠閱讀這本書可能不夠,因此建議尋求專業幫助。書中的內容偏深,不易理解,但認為理解創傷記憶的運作過程是療癒的第一步。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發現身體平衡之旅:原萃平衡工作室 →歡迎來到原萃平衡工作室,您身體平衡之旅的理想起點.. →您是否曾經按摩、整骨、針灸、電療等方式想改善身體痠痛,當下感到緩解,但隔天卻發現肌肉更加疼痛?或者更嚴重的經驗過.. →大家都聽過頭痛醫腳的形容,或是現代流行的筋膜字眼。這些都在暗示著疼痛處多數並非
Thumbnail
發現身體平衡之旅:原萃平衡工作室 →歡迎來到原萃平衡工作室,您身體平衡之旅的理想起點.. →您是否曾經按摩、整骨、針灸、電療等方式想改善身體痠痛,當下感到緩解,但隔天卻發現肌肉更加疼痛?或者更嚴重的經驗過.. →大家都聽過頭痛醫腳的形容,或是現代流行的筋膜字眼。這些都在暗示著疼痛處多數並非
Thumbnail
兩天的觸康健肌應學課程,學習14組肌應檢測,認識人體不同部位的神經淋巴反射點、脊椎反射點、神經血脈反射點、肌肉起附點…等,蘇老師則示範了十種舒緩技巧,在二三階的課程中,還有更多的舒緩技巧可以選擇。
Thumbnail
兩天的觸康健肌應學課程,學習14組肌應檢測,認識人體不同部位的神經淋巴反射點、脊椎反射點、神經血脈反射點、肌肉起附點…等,蘇老師則示範了十種舒緩技巧,在二三階的課程中,還有更多的舒緩技巧可以選擇。
Thumbnail
在觸康健®肌應學理念中,疼痛被視為我們身體的朋友,是身體向我們發送的內在訊息,提醒我們內在的需求。
Thumbnail
在觸康健®肌應學理念中,疼痛被視為我們身體的朋友,是身體向我們發送的內在訊息,提醒我們內在的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