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四)-離家與回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著最近準備演講的資料,講座主題是:<我與原生家庭的距離>,加上我趁著端午連假回家探望母親一趟,我也剛好有機會沉澱、反思我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延續著2022年10月在方格子書寫的<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系列文章(見備註),今日就以一個諮商師的角度出發,書寫「離家與回家」的主題文章,來延續此系列文章,並呼應即將要演講的內容。

這次回家,和母親聊了不少家族歷史,從這些家族歷史中,我漸漸拼湊出母親與我各自成長的軌跡。還記得大學畢業那年,父親中風,對我們全家造成經濟上的重創,我也被迫中斷自己的學業,後來隔了一年才復學,而後才離家到中部完成研究所的學業、順利考上諮商師,考到諮商師證照後,工作並沒有太順利,在中部面臨各種職涯的轉換,等到回到大台北地區,才開始正式地持續以諮商師的身分工作、執業到現在。

        而後,在大台北地區的老家住了一陣子,後又經歷結婚、離家並搬入婚後新家,然後離婚、搬離新家、再入住到租屋處的過程。在外租屋後,才偶而地在某些重要節日回家看看家人。

        父親過世已有十年,我到最近還是會夢到他。走筆至此,還是覺得有點心酸,眼淚不禁流下。家中沒了父親之後,感覺每年過年或父親節或父親的忌日來臨時,我都會有點難受。關於父親的記憶碎片有一部分已經漸漸遺失。大台北地區的老家,雖然已沒有父親的身影,但幸好母親還在,大姊也會在廚房忙進忙出地張羅大家的吃食,回到家,就還是會有「家」的感覺,心中甚是安慰。

從前去中部念書、離家在外居住生活至今,經歷各種離家與回家。

       母親還在,真好。還可以有家可回,真好。

       想著:不知未來哪一天回家,會不會就此永遠人去樓空?

幸好。現在家中還有人,心中甚是感激。

 



l   備註:在2022年,筆者在方格子發佈了三篇標題開頭為<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的系列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從第一篇、也是閱覽數破千的文章<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一)-談治療師修練的歷程與對我個人的影響>讀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3會員
300內容數
2025/05/24
看完<混沌少年時>,從我自己身為觀眾或旁觀者的立場出發,我就不禁延伸思考:在一個殺人事件發生之後,不是事件「當事人」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這邊講的「當事人」,我定義的稍微比較廣,不只是加害者、受害者,也涵蓋加害者的家屬與受害者的家屬。
Thumbnail
2025/05/24
看完<混沌少年時>,從我自己身為觀眾或旁觀者的立場出發,我就不禁延伸思考:在一個殺人事件發生之後,不是事件「當事人」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這邊講的「當事人」,我定義的稍微比較廣,不只是加害者、受害者,也涵蓋加害者的家屬與受害者的家屬。
Thumbnail
2025/05/18
近期終於把今年第一季上映的美劇「混沌少年時」看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Briony宣布這是最後一次晤談,他們的晤談關係就此結束時,傑米激動地對她吶喊:「你喜歡我嗎?」掙扎著不想要被警方拉出房門、不想要結束這段晤談關係時,我忍不住哭了出來。
Thumbnail
2025/05/18
近期終於把今年第一季上映的美劇「混沌少年時」看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Briony宣布這是最後一次晤談,他們的晤談關係就此結束時,傑米激動地對她吶喊:「你喜歡我嗎?」掙扎著不想要被警方拉出房門、不想要結束這段晤談關係時,我忍不住哭了出來。
Thumbnail
2025/05/11
大家有看陸劇<難哄>嗎?如果你有看,想必你會對女主角溫以凡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反應(做惡夢、夢遊、人際關係疏離、對人不信任或過度警覺、有罪惡感或自責、逃避、沉默等)不太陌生。 其中有兩個場景是溫以凡切斷原有生活圈來往的所有親友關係,離開自己原先熟悉的環境,到新的地點開啟新生活。
Thumbnail
2025/05/11
大家有看陸劇<難哄>嗎?如果你有看,想必你會對女主角溫以凡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反應(做惡夢、夢遊、人際關係疏離、對人不信任或過度警覺、有罪惡感或自責、逃避、沉默等)不太陌生。 其中有兩個場景是溫以凡切斷原有生活圈來往的所有親友關係,離開自己原先熟悉的環境,到新的地點開啟新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決定進行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與新的心理師展開短暫的晤談。隨著晤談的進行,心理師的陪伴讓作者在困惑中找到自我,並清晰看見問題的核心。儘管議題困難,作者決定慢慢練習,逐步面對人生的挑戰。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父母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並提出與自己的連結以發展智慧的觀點。
Thumbnail
最近學心理諮商的兒子回家過春假,我興高采烈地分享我在方格子開沙龍的經歷。他倒是不太驚訝,畢竟,在柴米油鹽中哀嘆的媽媽,偶爾也會作困獸之鬥: 自組讀書會,寫寫文章發表在極小眾的領域什麼的。 畢竟是情商比較好的老二,他禮貌性地表達了關注,問我都寫些什麼,是什麼樣的媒體平台? 不是先該關心我的「心路歷
Thumbnail
最近學心理諮商的兒子回家過春假,我興高采烈地分享我在方格子開沙龍的經歷。他倒是不太驚訝,畢竟,在柴米油鹽中哀嘆的媽媽,偶爾也會作困獸之鬥: 自組讀書會,寫寫文章發表在極小眾的領域什麼的。 畢竟是情商比較好的老二,他禮貌性地表達了關注,問我都寫些什麼,是什麼樣的媒體平台? 不是先該關心我的「心路歷
Thumbnail
過年期間落實「好好休息的精神」停更,開工後想跟大家聊聊:心理師,諮商結束後我們可以當朋友嗎? 心理師,當個朋友吧! 工作夠久,一定會在某些時刻遇到來諮商的
Thumbnail
過年期間落實「好好休息的精神」停更,開工後想跟大家聊聊:心理師,諮商結束後我們可以當朋友嗎? 心理師,當個朋友吧! 工作夠久,一定會在某些時刻遇到來諮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