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在職場上,都遇過拼命做不是自己份內工作的情況。在教育現場,大概就是那些願意把行政不願做的事情攬過來做的導師。行政不願意排晚自習輪值表,導師接手;行政不想訂晚自習便當,導師扛下來。行政因為不了解各班狀況,請導師協助調查並邀請第八節開課科別,導師盡力完成,甚至個別致電不參加的學生「再次確認」理由,無形中造成家長壓力,最後學生無奈參加,只因「這樣第八節老師才方便上課」。而導師為了第八節和晚自習,付出了大量心力,大多數老師習以為常,少數提出學生應該鬆綁、減輕壓力的老師,反而被行政私下約談,說明第八節是為了學生好、學校好,也能帶來收入,改善校園建設,話說得冠冕堂皇,但付出最多的依然是導師,而行政給的支援不過是一位排班留守校園的工作人員。
現在的教育現場,導師的角色其實非常病態。表面上看似為學生關懷而存在,實則成為制度漏洞的補充。各處室聯絡不良時,導師成為中介;行政與家長、學生溝通不順暢,導師負責傳話與澄清;學生間衝突事件,學務處只能針對單一事件處理,導師卻承擔後續壓力。導師成為學校處理家長問題的緩衝墊;學校不願留下正式文字記錄的宣導事項,也轉交導師代為傳達。融合教育下,特殊生數量大增,導師被動接受,卻沒有額外配套或福利,只有一句「謝謝,你辛苦了,你真是一位有教育愛的老師」。
期待導師們能覺醒,認知到自己擁有的專業能力,不需要透過過度勞力補償,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的任務應該是發現問題、通報、轉介,而不是無止境的無償付出。我們有愛心、同理心,也要有界限感。過度付出,不是愛,而是剝削。一個真正為學生好的工作環境,不會耗盡老師的身心,因為,只有身心健康的老師,才能帶給孩子正向的引導,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各種挑戰。
當有人說「有教育愛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時,我們要知道,這不是恭維,而是一種職場PUA。教職是工作,需要專業不斷成長,也要懂得設立心理界限,避免自我耗竭。懂得珍惜自己的專業和健康,才是真正專業的教育者。
親愛的老師們,請停止過度勞力補償!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的你們,值得更好的工作環境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