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壞的飲食🍽️
整個六月,突然變成了照顧者。從月初開始一直持續著。
家人跟寵物,包含自己的健康都有了狀況,小小的事情看似都不嚴重,但全部擠在一起時,就像潮水沒完沒了地拍打著海岸,讓我連喘口氣的空間都不太有,偶爾還會來個瘋狗浪差點捲走你。 每天早晨起床後就像陀螺般的轉啊轉,等到真能坐下來好好吃早餐都是九點甚至十點的時候了。
表面上我好像還行,訊息都有回、事情都有做,甚至繼續能跟朋友討論未來出國的行程。但我自己知道,毫無章法的各種雜事不斷湧現,對我這個高敏感加上特殊體質的人來說;自體的能量正在不斷地被削弱,我還不知道這條照顧之路我需要走多久。
我的胃。它比我的心還早崩潰。
我開始亂吃。不餓的時候吃,累的時候吃,壓力大的時候吃。吃那些我平常會避開的東西—太鹹、太油、太甜,或者是吃「太多」。
早餐我開始吃早餐店的鐵板麵加蛋配上紅茶,或是蘿蔔糕,這些東西在以往可能是幾個月才出現在我的早餐中,現在卻成為一週可以吃上好幾次的東西,尤其是鐵板麵這個高鈉、高油、高糖的東西;它有一種會使人上癮的魔力,讓我一次次的迷失,總是不經意的說出:「阿姨我要鐵板麵加蛋跟大冰紅」
「好喔帥哥要內用還是外帶? 」
可能這一聲聲的帥哥加乘了鐵板麵在鐵板上的香氣,迷失升級。
晚上的時候特別明顯,已經累癱,整天腦容量都耗盡之後,發呆想不出來要吃什麼,就乾脆不吃晚餐,過了一陣子時間又餓了,於是薯條跟鹽酥雞就出現在我家的桌上。
與世界的連結跟喘息
我知道那不是單純的嘴饞,而是一種「讓自己有點感覺」的方式。
以前我會把這種失控歸咎在自己意志力不足,但這陣子,我開始理解,這或許是身體正在替我說話。當我沒有辦法好好面對那些壓力和情緒時,身體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像是提醒我:「嘿,你其實撐不下去了。」
好像只剩下「吃」這個動作能讓我跟世界保持某種連結。
讓我在這段時間有喘口氣的空間,就算是坐在早餐店吃著不太健康的食物,都是一種修補。
很荒謬,卻也很真實。
覺察的3公斤
月底我發現自己的身形產生了變化。體重計一站才發現胖了。
“情緒性進食其實早有科學依據,只是當你在那個情境下你很容易忽略”
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會降低大腦對瘦素的敏感性,增加食慾,降低代謝率,導致容易暴飲暴食,吃進大量垃圾食物;產生多巴胺,來達到當下愉悅及滿足的效果,藉此緩解壓力。皮質醇也會增強大腦的獎賞中心,促進不斷想吃垃圾食物的反饋循環。
很多上班族在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都會有此類的狀況。
察覺到原來是自己崩壞的飲食加上過往的運動習慣都沒了,不是我刻意讓它消失,而是當你處理完所有事之後,早也無力再去運動;或是你有心想要去運動,但身體早已不聽使喚的躺在床上。
對特殊體質的人而言,會大吃大喝的狀況就是有卡到一些東西,親身經歷但不在此次討論範圍,或許哪天有機會另外寫一篇。
文末
一段連呼吸都需要分神的時期,
一段我靠著「吃」來撐過情緒深海的時期。
若下次再遇到這種時候,我能提醒自己更快察覺。 也能學會更溫柔地對待自己的身體,
不再只靠食物來安慰那個快溺水的自己。
或許有人正處在這種狀況之下,若有緣看到這篇記錄,希望能幫助你更快的覺察。
覺察之後,七月份開始我要調整飲食,恢復運動,多給自己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