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YT,心理師提到──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子的人,自己的工作還在趕進度,但是同事每次來求助,他都會立馬湊過去幫忙。甚至,你可以這麼說,
比起自己的人生,他們更關注別人的人生比起自己的事情,他們對別人的事情更加上心。
講到這裡,心理師說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時常在社交平台上關注別人的議題,幫忙開解別人,其實就是過度關注別人,而忽略了自己的人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我們的身上,分成觀察者與體驗者這兩種視角差。
當我們作為觀察者的時候,是處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去俯瞰其他人,此時,我們使用的主要是認知與頭腦,這時候,你會覺得一切都很容易呀!
然而,當你過自己人生的時候,就必然要處在一個與其他人平等、處在體驗者的位置上,這時候你會發現,一切都不容易,一切都很難,並且可能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做得不好,覺得自己不行。
這裡有一個很簡單的故事──
有一個人在做碼頭工人的時候,發現其中一位工人,其實做不好他自己的事情,但是卻非常熱衷於幫助別人做他們的事情。有一些過不好自己人生的人,會特別熱衷於幫助別人。
生活中,那些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問題,比方說維護好重要的人際關係,或是在關係中堅持表達自己,比方說在人生中追隨自己的心、完成一些看起來不特別偉大的心願,
其實,這些事都不容易。
當我們做為體驗者,去面對生活、去努力時,免不了會產生挫敗感,而當我們作為觀察者,去給予別人幫助和引導時,或許我們可以避開這些挫折,甚至能夠獲得別人的感激與稱讚,讓自己感覺很不錯,然而,若我們不去真正的體驗人生,只是停留在頭腦、思維層面,也會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感受。
那麼,回到標題的問題
你覺得自己通常是一個觀察者,還是一個體驗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