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總以為,當上主管就要堅強,不再被情緒左右,也不能表現脆弱。
但其實,越是扛責任、扛壓力的人,內心往往藏著更多未被照顧的「過去」。
那些你沒說出口的委屈、你來不及處理的創傷、你一笑而過的誤解,都還悄悄地留在你心裡。與其說要「釋懷」,不如說,我們需要溫柔地回頭看見那個努力撐著的自己,然後陪他慢慢放下。
當主管的你,也需要一個被理解的時刻
「我已經當了十多年主管,但從沒告訴任何人,我第一次當主管時其實很慌。」
「當時我被前任主管羞辱過,他說我『根本沒資格帶人』。我沒哭,只是更拼命證明自己。」
「直到最近,我帶的新人對我說:『謝謝你總是那麼溫柔,讓我敢說錯話。』我才突然想起,那時候的我,其實也只是想被這樣對待而已。」
這句話,讓Jack在會議後一個人坐著,靜靜地哭了。
不是悲傷,而是一種終於理解自己的釋懷。
因為他明白了:自己一直都不是不夠好,只是過去沒有被好好對待。
他現在可以成為那個「懂得照顧別人的人」,也有能力,回頭擁抱那個當年沒被照顧的自己。
修復的方法,不只是靠時間,而是這三個溫柔練習
- 給自己一句話,而不是一句評價
請別再對自己說「我太脆弱」「我是不是玻璃心」。
換成:「那時候的我,已經做得很好了。」
這不是找藉口,而是學會對自己溫柔。
- 慎選你願意說出脆弱的人
並非每個人都準備好接住我們的情緒。
若對方曾讓你受傷,請先別期待他能給你理解。
與其再次受傷,不如把這份信任留給願意聽、願意懂的人——例如值得信任的好友,或專業心理諮詢師。
- 學會「不全然的理解」也可以成立關係
很多人因為第一次敞開心扉就沒被理解,而從此不再說。
但請記住:每段對話,都是讓彼此更靠近的機會,不是為了尋找完美理解,而是練習讓真實存在。
給願意停下來照顧自己的你,一段話:
「謝謝你,一直沒有放棄我。現在的我,願意學著照顧那個曾經被壓抑的自己。你做得很好,真的辛苦了。」
當我們學會這樣說,那段傷,不再需要被壓進最深的抽屜裡。
因為它已經被理解,也開始被療癒。
選一個你想對自己說的選項:
🔹 A. 我願意放過那個一直責怪自己的我
🔹 B. 我想練習,對自己說聲「謝謝你」
🔹 C. 我願意讓自己偶爾也可以不那麼堅強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想法,或轉發給一位總是撐著不說的人,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
📌 願你溫柔地走過那些曾讓你疼的地方,帶著理解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