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火孩子,水孩子》這本書(二)原始心與狂野心
(接續上回)
而在本書當中的第三章,格溫醫師則是如此以三重腦假說去架構自己的理論:●原始心(爬蟲腦):讓我們能專注維持生命的基本節奏。你的心臟會跳動,會吸氣呼氣,睏了會需要小睡,餓了需要吃。
爬蟲腦一直在密切注意這些基本功能;我們就是靠著這種注意力,才能與生命自然週期的源頭維持連結,故稱之為原始心。
此一原始的力量專注在睡眠、進食、呼吸、排泄這些基本的生物週期節奏,可以為了維持生命以及與環境連結而凌駕於我們的自主意志之上。
有些過動症的孩子顯示原始心出現問題,他們可能會睡不著或睡太多,也可能吃不下或吃太多,過度換氣或屏住呼吸,便秘或拉肚子。這些都可能是嚴重的徵狀,顯示孩子生活中的壓力甚至已嚴重影響到最基本的注意力反射。
●狂野心(邊緣系統):充沛的精力和急迫性是第二腦的特質。邊緣系統負責我們對外界的很多強烈情緒反應(這些反應攸關我們的生存)。邊緣系統還會驅動強烈的慾望與嫌惡。
它保有我們的情緒記憶,促使我們在受到威脅時設法尋求安全感。稱之為狂野心,是因為在當下會有很強烈的感覺。
當情況不如預期或孩子缺乏安全感時,他們必然會以很戲劇化的方式表現。這時候孩子很難想到別人(開始拒絕外界),我們聽到的就是他大叫「我我我!」孩子的注意力可能轉化成過動症的誇張症狀。
且看看狂野心如何改變孩子們的注意力。
○水型孩子–沉浸(浸入、沉浸式體驗)–從沉浸到退縮:「我不要做那件事!你不能強迫我!」有些孩子做一件事時完全沉浸其中,根本不知道周遭發生什麼事。
當孩子壓力太大或害怕時,可能會躲進自己的世界,看起來就像把自己關閉起來,這時候沉浸的力量就變成了退縮。有些孩子缺乏安全感時,會利用這個因應機制,退縮到與他人的所有互動之外。
有些過動症的孩子會頑固地拒絕參與課堂的活動,也有些人會沉溺在自己的白日夢裡。
對於有些孩子,你根本無法法讓他提起寫功課的動力,愈是催促他,他愈感到威脅,也就愈退縮。一旦變成習慣,可能會導向冷漠與偏執,讓父母與老師非常擔憂。
○木型孩子–忘我(心流、神馳)–從忘我到產生敵意:「嘿,那是我的玩具,不要碰!」當我們感覺很安全時,可以順勢而為,挺身迎接挑戰。對狂野心而言,那種感覺就是「渾然忘我」。但如果挑戰太大,便會威脅到我們的自信,挫折變成暴怒,有些孩子會彷彿沒來由地發脾氣。
就想你若太靠近小狗的骨頭,必會引來狂吠,這時候的狂野心也會進入高度警戒:由於感覺變敏銳,使得情勢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具威脅性。
這時候孩子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因為教室裡不可能容許這種「狂吠」。
事實上,這只是狂野心在告訴我們這是個具威脅性的環境。但在老師看來,這孩子就是過動,或更糟糕的是認為孩子懷有敵意。
這種行為是求助的訊號,但因為表現在孩子身上太反覆無常,難以預測,可能會讓憂心的父母急著去找醫生開藥。
○火型孩子–參與感(積極參與)–從高度參與到衝動:「我要!我要!我現在就要!」有時候孩子可能因某件事非常興奮,一秒鐘都無法等待,完全專注在單純的生命樂趣。孩子的玩耍多半都是充滿這種喜悅,這是高度參與的樂趣所在,顯示出孩子真的能活出生命的快樂。
然而,一旦情況變得過度刺激,有些孩子會變得無法控制衝動。這種失控的現象顯示狂野心過度強烈,凌駕原始心專注的事物。
有些孩子因為太敏感,過度興奮時會完全失控。
但也有些人已對高度刺激成癮,凡是無法提供新鮮刺激的事物變很難讓他抱持專注;這時我們就會聽到孩子抱怨整天都很無聊。這種對刺激的依賴會造成惡性循環——愈是無聊,愈容易因極微小的事物分心。
當這種情形變成習慣,便很難學習任何東西。
○土型孩子–臨場感(存在感、在場)–從臨場感到擔憂:「如果你做,我就做。」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不由自主地會注意別人在做什麼,也會透過與別人建立感情來獲得安全感。
就像小狗與一群同伴分開時會吠叫。分離時的呼喚與家庭凝聚、語言發展甚至遊戲技能都有關係,那是我們保持連結的方式。
若是遭遇太突然或太漫長的分離,狂野心會放大不安全感與焦慮感,除非找回那個連結,否則將完全無法專注在其他的事情上。
這時孩子便會失去專注在當下的感覺。有些過動症的孩子內心有依附方面的的問題,他們會因為太擔憂而無法在課堂上學習任何東西。
○金型孩子–精準(精密、精緻、嚴謹)–從精準到僵化:「我要做完這件事才能做那件事!」規律帶給我們安全感,讓我們能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狂野心會專注在規律的模式上,據以了解這個世界。
但當情況沒有按照計畫,改變發生得太快,我們的感覺會被放大,追求精準的能力轉化為過度專注的僵化狀態。我們可能因為一心要避免發生太多改變而無法變通。
對有些孩子而言,這種缺乏彈性的狀態會轉變成強迫性。
有些過動症的孩子並不是容易分心,而是很難將注意力移開。他們會卡在細節上,見樹不見林;這其實也是求助的訊號。
對他們而言,轉換到不同事物似乎比實際上更具威脅性。他們面對不一致的情況時非得堅持固定的做法,這便阻礙了課堂上專注聽講所需要的自然彈性。
關於狂野心,科溫醫師說:「有狂野心,生命才會如此豐富精彩,這些放大的知覺與表現方式,讓我們能透過感覺了解這個世界。」
他進一步描述狂野心(邊緣系統)的功能:「狂野心可是攸關生存的能力:例如當你的房屋著火時,你得趕快跑出來。這便是狂野心的力量。但如果沒有火災時,你也讓狂野心掌控你,你便會與周遭情況脫節(沒有火災卻身處火災中)。」
這種時候,以被狂野心失控放大的知覺去堅持「我我我」,便很難平靜地專注、傾聽或向別人學習。如果你家中有過動症的孩子,你可能認得出這種狂野心的失控表現。
但是,這是求助的訊號,正反映出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可能導致自尊低落的惡性循環。
以上,雖然提到的是課堂、教室,還有孩子,但若代位思考,以身心靈學習領域流傳的一種觀點「地球是一所靈魂學校,我們來這裡是為了學功課。」代入,也許會發現,即使是不少成年人,其心性上的表現與上述狂野心失控的表現也沒差多少。
尤其是看社會新聞時,可以看到更多的例子。
或者身邊就有這些例子,例如某些老年人老了之後,彷彿代償機制發揮,過去壓抑的內在受傷小孩爆發出來,成了與小孩心性基本無異的狀態。
不過,雖然是學功課,但我們所處的這所靈魂學校不是為了訓練你適應社會,而是為了提高你的靈魂品質。
對於人類來說,社會變遷十年一周期,有些人的思慮僅能考慮幾個月內的事,但不少靈魂已有輪迴過社會變遷幾十周期的經驗,甚至有些靈魂已經歷過數次的文明變遷與更易的體驗,所以靈魂提升的重點已不是去適應當前社會的運作機制,而是如何讓自己靈魂的品質提升,以因應整個時空趨勢洪流的沖刷下,自己的存在依然能夠堅立永存。
這便是前章敘述中,人類是「實習神明」的本義,也是「靈我」追求在整體進化中,自己所能存在的方式——成為整體進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乃「順流而走、順勢而為」的真義。
然後,科溫醫師以三重腦假說架構的理論,代表新皮質的是「寬容心」。
(下回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