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愛敢恨:向孩子們學習真誠表達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敢愛敢恨:向孩子們學習真誠表達〉2025-08-20

 

  人與人長時間相處難免發生衝突,這點在孩子們的情況也不例外。如果探究衝突的原因,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大人看起來的「小事」而一下子發生衝突。

 

  但在另一方面,吵架後孩子關係修復的速度,往往也比大人來得更快。前一天看上去勢不兩立的兩人,隔天一見面,在簡短的尷尬表情後,馬上又歡樂地玩在一起。

 

  從旁人的角度看來,這種大起大落好像過於戲劇化,但對還沒有受到太多社會規範束縛的孩子來說,這種「敢愛敢恨」的表現,其實再正常不過了。之所以他昨天表現得如此火爆,是因為對方做的某件事情讓他非常生氣;而今天,他非常想和對方一起玩,所以自然而然就湊了過去。

 

  雖然這不代表衝突就不會再發生,但至少在那之前,雙方之間的感情又變得更好了,而這些共同經歷的快樂時光,也能為下一次衝突積累更多和好的本錢。甚至會因為想要繼續一起玩,而「捨不得」發生衝突,更即時地在爆發之前把問題解決。

  

向孩子們學習直接與真誠

   其實不只是孩子,每個事件發生時,成年人也都會有自己當下的情緒反應,但我們會在愈來愈多的「理智」與規範的要求之下,將情緒壓抑下來,或發洩在別的管道,沒有向對方表達。

 

  然而,在這些壓抑之後,如果真的爆發衝突,兩人的關係可能就會變得更難修復。無論是礙於面子、還是覺得尷尬,即便想要再和另一個人保持良好關係,也可能不知不覺漸行漸遠。

 

  但孩子們的表現提醒了我們,如果你不高興,應該要讓對方知道你的不高興;如果你想和對方一起玩,也應該更主動地靠近對方。很多時候,我們會不敢說出心裡話,怕得罪別人或把場面弄得尷尬,但這些孩子般真誠的即時表達,往往比壓抑情緒更能維持彼此的真實關係。

 

  當然,「真誠」不等於口無遮攔、你想要接近,也不代表對方就要配合。成年人應該要知道如何更好的表達,用非暴力的方式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並接受對方拒絕的可能性。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孩子們的這種「直接」,相當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1會員
1.0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9
  要走到「道歉和解」這一步之前,應該存在有一個更重要的環節,是衝突的雙方都能冷靜地共同梳理發生的事,並且好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需求,才有進一步理解對方的可能。如果我們跳過了前面的步驟,那「道歉」、「和解」就變成只剩形式,事實上,其實只是要求小孩用大人想要看到的方式停止衝突,達成表面上的和平而已。
2025/08/19
  要走到「道歉和解」這一步之前,應該存在有一個更重要的環節,是衝突的雙方都能冷靜地共同梳理發生的事,並且好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需求,才有進一步理解對方的可能。如果我們跳過了前面的步驟,那「道歉」、「和解」就變成只剩形式,事實上,其實只是要求小孩用大人想要看到的方式停止衝突,達成表面上的和平而已。
2025/08/18
  有沒有孩子的日常是相當不同的,當他們真的存在於你的日常經驗時,所謂的「考慮到孩子」就不是一件抽象的、想像中或概念中的事。法律與哲學上的思辨固然有其價值,但在那之前,唯有我們真的有與孩子們共同活動過的經驗,這些思考架構才不會是空殼,能有其真正飽滿的內容。
2025/08/18
  有沒有孩子的日常是相當不同的,當他們真的存在於你的日常經驗時,所謂的「考慮到孩子」就不是一件抽象的、想像中或概念中的事。法律與哲學上的思辨固然有其價值,但在那之前,唯有我們真的有與孩子們共同活動過的經驗,這些思考架構才不會是空殼,能有其真正飽滿的內容。
2025/08/15
  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這些測驗所揭示的事情是你「還未學會」,且你的努力是被肯定的,你會慶幸你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還有很多成長空間;相反地,如果你的測驗結果所反映的是你聰不聰明,那麼,即便你這一次全對,只要未來沒有好表現,那種「我辦不到」的自我否定就可能讓你陷入深淵。
2025/08/15
  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這些測驗所揭示的事情是你「還未學會」,且你的努力是被肯定的,你會慶幸你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還有很多成長空間;相反地,如果你的測驗結果所反映的是你聰不聰明,那麼,即便你這一次全對,只要未來沒有好表現,那種「我辦不到」的自我否定就可能讓你陷入深淵。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撒嬌以外,孩子其實還有各種動作都在尋求關注,如果可以看得出來,也許就不會以為只是在胡鬧
Thumbnail
撒嬌以外,孩子其實還有各種動作都在尋求關注,如果可以看得出來,也許就不會以為只是在胡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