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抽象的「天賦」觀,以成長型思維面對難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摒棄抽象的「天賦」觀,以成長型思維面對難題〉2025-08-15

 

  我一直不太喜歡「才能」或「天賦」這樣的說法。

 

  在實務上,我們的確會看到不同的人擅長不同的事,或某些人在特定領域中,展現出其他人難以超越的實力。然而,只要我們細看這些表現出眾的人,多半會發現他們處於特殊的成長環境,且已經長期練習這些事情。天賦與才能的說法,很大程度掩蓋掉了這些環境與努力造成的影響。彷彿他們「天生」就如此厲害。

 

  當然,每個人從完全不懂到上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不同,有些人就是有辦法只用較少時間就初步掌握一種技能。但如果把時間週期拉長,那些起步較慢的人,在學會之後有時反而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成果更加紮實、穩健。

 

  這些學習曲線之間的差異,其實不該被簡化地稱為「天賦」。更關於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以及他們是否得到恰當的鼓勵與引導。進一步來說,怎樣的人會被視為有才能、怎樣的表現會被認為是天賦好,其實沒有一個理所當然的標準,而是關聯到什麼表現或特質被當前的社會或群體所重視。

  

「才能」是社會期望與個人特質的交會

   在求學階段,一個被稱為「聰明」或「乖巧」的小孩,往往在學校有不錯的學業成績。然而,任何人其實都知道,聰不聰明、品格如何,與在校成績的表現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之所以他們會被注意到並標舉唯有才能者,是因為在校成績是整個社會對學生階段的人最顯著的一種評價體系。個人特質與成長環境有辦法適應這個體系的人,就會被認為是有才能的,反之,如果不那麼適合這個體系,或生活的環境不適合的人,則可能會被貼上「沒用」、「不服管教」的標籤。

 

  又或者當一項運動隨著時代發生演化,譬如籃球的典範從禁區主導轉移到重視外線,不同時代裡的年輕球員,就會得到不同的評價。在勇士隊取得傲然成績之前,打球風格像史蒂芬.柯瑞或克萊.湯普森的球員不會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巨星價值,但如今,愈來愈多年輕球員以他們為目標,球迷與球評也將他們視為難能可貴的天才。

 

  換句話說,在一個時間段中被視為具有才能與天賦的人,放到另一個時空環境下,有可能完全不被重視,他的潛力也可能完全得不到發揮。

 

  譬如說,在飛機與電腦都還未被發明的時代裡面,是否也有一些「天生就擅長開飛機」或「天生就適合成為程序員」的人呢?如果才能真的是某種超越於時代的天賦的話,會有這樣的情況吧,但這真的是我們需要在乎的事情嗎?

  

用「成長型思維」取代抽象而無益處的「天賦」概念

  如果我們把擅長開飛機的人做一定程度的分析、把適合做程序員的個性與特質找出來,古代也一定會有這樣的人。但我們應該去說這樣的人有開飛機或成為程序員的天賦嗎?很難說這是有意義的。或者說,這種天賦與才能的概念,實在過分抽象而無法在實踐上引領我們。

 

  更要緊的是,我們會注意到,才能與天賦的說法,經常被用在放棄(我沒有天分,做不來的)或否定他人努力(他們天生就那麼厲害,這對他們來說根本沒什麼)的情況。

 

  如果才能的說法對人沒有什麼正面的效益,反而經常帶來負面結果。那或許我們應當放棄這個概念。這一點,也許能連結到史丹佛大學德威克教授(Carol S. Dweck)所提出的著名區分--「固定思維」與「成長型思維」。

 

  在她的實驗當中,在測驗結束後被稱讚努力的學生,在後續的測驗中比被稱讚聰明的學生更願意接受挑戰。相反地,在考試失敗時,被稱讚聰明的學生會感到更大的挫折,甚至更容易想要透過作弊來取得高分。

 

  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這些測驗所揭示的事情是你「還未學會」,且你的努力是被肯定的,你會慶幸你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還有很多成長空間;相反地,如果你的測驗結果所反映的是你聰不聰明,那麼,即便你這一次全對,只要未來沒有好表現,那種「我辦不到」的自我否定就可能讓你陷入深淵。

 

  執著於天賦或才能,會讓人落入「固定思維」的圈套,沒辦法聚焦於努力與環境可能帶來的改變。試想,就算真的存在有某些需要天賦才能突破的難關,大多數的人其實一輩子都沒有走到那個地步。

 

  世界上絕大多數籃球愛好者都缺乏詹姆斯的體能或姚明的身高,但在我們因此自怨自艾之前,我們的努力甚至不及中學校隊的學生。在考慮天賦或才能之前,不如著重於自己可以學習與進步的地方,持續地、有意識地練習,這才是讓一個人持續成長、得到快樂與成就感的「進步之道」。



延伸閱讀:
〈不必是天才的我們:運動作品裡的「平凡人」〉
〈努力的稟賦〉
〈”Three good things”--一個簡單的正向心理學練習〉
〈五年。以及一段還在持續的更長故事〉
〈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
〈"Strong-link/Weak-link":資源分配策略與人類的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7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在這一次的團隊裡,從一個面向來說,我們都是跟著「領頭羊」的步調在玩,她帶著所有人進行了一場充實有趣的旅程。但從另一個面向來說,她自己卻少了一次對於「別人的玩法與步調」的體驗。而這是其他人都在這次旅程中享受到的。
2025/08/08
  在這一次的團隊裡,從一個面向來說,我們都是跟著「領頭羊」的步調在玩,她帶著所有人進行了一場充實有趣的旅程。但從另一個面向來說,她自己卻少了一次對於「別人的玩法與步調」的體驗。而這是其他人都在這次旅程中享受到的。
2025/08/05
  如果是一起玩線上遊戲,可以與孩子做約定的部分是,讓孩子把「和朋友一起玩遊戲」當成一個像出門約見面一樣的確定行程。譬如週五或週六的晚餐後,一起從七點玩到八點。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養成守時、規劃行程的習慣,也可以更好地安排時間、培養責任感,譬如為了要與戰友們一起安心玩遊戲,下午就要先寫完作業等。
2025/08/05
  如果是一起玩線上遊戲,可以與孩子做約定的部分是,讓孩子把「和朋友一起玩遊戲」當成一個像出門約見面一樣的確定行程。譬如週五或週六的晚餐後,一起從七點玩到八點。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養成守時、規劃行程的習慣,也可以更好地安排時間、培養責任感,譬如為了要與戰友們一起安心玩遊戲,下午就要先寫完作業等。
2025/08/04
  所以,無論是作為工具協助自己發展興趣、專長,或者偶爾用來玩遊戲。關於網路使用的第一個溝通目標,我認為會是:養成孩子思考與表達「自己為什麼/何種情況需要手機(網路)」的習慣與能力。每一次他說要使用手機或上網時,請他先告訴你他要做什麼、大約會用多久,達成共識才把設備交給他。
2025/08/04
  所以,無論是作為工具協助自己發展興趣、專長,或者偶爾用來玩遊戲。關於網路使用的第一個溝通目標,我認為會是:養成孩子思考與表達「自己為什麼/何種情況需要手機(網路)」的習慣與能力。每一次他說要使用手機或上網時,請他先告訴你他要做什麼、大約會用多久,達成共識才把設備交給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明白自己的資源有限 因為性格特質,無法和他人一樣充滿行動力 不是你曾經以為的不夠努力,而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功課 。 常因為那些早已擁有的而感到不足,卻也是自己持續不斷前進的動力 但你的努力用對地方了嗎?還是又陷入另一種無明的追求。 看見自己的不同,多給予肯定。不把你擁有的能力及特別之處,視
Thumbnail
明白自己的資源有限 因為性格特質,無法和他人一樣充滿行動力 不是你曾經以為的不夠努力,而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功課 。 常因為那些早已擁有的而感到不足,卻也是自己持續不斷前進的動力 但你的努力用對地方了嗎?還是又陷入另一種無明的追求。 看見自己的不同,多給予肯定。不把你擁有的能力及特別之處,視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作者的話: 我們的缺點都只是「過猶不及的天賦」。
Thumbnail
作者的話: 我們的缺點都只是「過猶不及的天賦」。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提升自己並不難,只要做到這四點,你就是全能!
Thumbnail
提升自己並不難,只要做到這四點,你就是全能!
Thumbnail
創意跟思維大概也有關係。 以前很難去接受新穎的思維,連帶創意也無法更新。思維轉換之後,有許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無法實行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 但這個還需要一點時間。要從原本的思維轉換成跳脫思維,可能一時之間轉換不來。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謙虛。自己一直以來都抱持著這樣的信念走下去。
Thumbnail
創意跟思維大概也有關係。 以前很難去接受新穎的思維,連帶創意也無法更新。思維轉換之後,有許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無法實行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 但這個還需要一點時間。要從原本的思維轉換成跳脫思維,可能一時之間轉換不來。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謙虛。自己一直以來都抱持著這樣的信念走下去。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