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自我覺察,是啟動放鬆的關鍵
- 第九章:正向思考三元素
- 第十章:STOP情緒緩和術
- 十一章:釋放腦袋裡的藍色大象
- 十二章:與負面情緒共處
- 十三章:保持情緒流動

八、自我覺察,是啟動放鬆的關鍵
有些人時常不清楚(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總是被情緒或慣性綁架,導致無意間做出失控的決策、破壞生活秩序,也害自己時常陷在各種後悔與自責當中。→ 練習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不帶評價、如實地觀察自己內外在的各種狀態。
九、正向思考三元素
某些看似「正向」的語言不具備支持的效果,例如:「不要想就沒事了」、「往好處想就好了」。我們無法強迫腦袋不去想一件事。且我們所經歷的傷痛,沒有誰有權力要我們往好處想;同樣的,假如我們自己不願意放下,也沒人能夠幫得了自己。
→ 正向思考的核心精神是「直球對決」:正視問題,不逃避、不扭曲、不否認。
- 元素一:正視正向例外的經驗(例如,問題什麼時候「沒有」出現?我上次為什麼「沒」做錯?)
- 元素二:重視行動帶來的回饋(例如,一次吵架之後,觀察自己的哪些回應踩到對方的地雷)
- 元素三:重視在過程中的投入(我們的價值不全然取決於表現結果)
十、STOP情緒緩和術
「理智斷線的現象」,因為突如其來的情緒竄上腦門,衝動做出讓彼此都受傷、也讓自己後悔萬分的言語或行為。
→ 練習STOP情緒緩和術,穩定情緒,而不是無意識發洩或壓抑情緒。
- S:Stop,暫停動作
- T:Take a breath,留意呼吸
- O:Observe yourself,觀察自我
- P:Proceed,重新表達
十一、釋放腦袋裡的藍色大象
即使我們刻意提醒自己不要亂想,要專注在眼前的事情,可是我們的心沒有那麼聽話,在你稍不留神的片刻,念頭便溜了出去,一眨眼就跑到你我找不到的地方。
→ 按下「暫停鍵」。一旦發現過度用腦的慣性又啟動了,就要予以中斷。(做一些簡單小動作例如,用雙手的大拇指與食指捏一捏兩邊的耳垂。)
十二、與負面情緒共處
在遭遇某些事情時,我們可能把注意力全部聚焦在某個負面的焦點上,因而忽略了其他面向。此時我們的觀點是偏頗的、侷限的,不僅會深陷在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也影響了判斷和行為。
→ 事件的本質是中性的,我們解讀事情的觀點則決定了我們的情緒。情緒只是我們的一部分,但不等於我們;情緒的威力很大,但我們才是情緒的主人。
十三、保持情緒流動
當一個人的情緒找不到適當的出口、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甚至被刻意忽視、否認或壓抑,流動不順暢的情緒就會持續堆積負面能量,造成心理的負擔。
→ 練習以適當的方式來照顧自己的情緒。觀看情緒的浮現與消退,如實接納它們,並溫柔回應自己的情緒與需求,與情緒和平共處。
- 第一步:覺察情緒
- 第二步:探索需求(情緒背後所蘊含的真實需求)
- 第三步:安頓自己(例如,允許自己出去走一走,或找一個不受打擾的地方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