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懼中練習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我不斷回望自己內在的風景。有時,那風景並不溫柔,恐懼像是無形的藤蔓,纏繞著我的四肢,使我無法前行。
它不需要聲音、不需要形體,卻能在我心中築起一道高牆,阻隔我與夢想、與成長、與真實的自己。
但在那些思想清明的時刻,我看見了它的真面目——恐懼並不是真實的敵人。
恐懼不是某個具體的事件,也不是某個人的話語,而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影子。
它是我對未知的想像,是我對過去傷痕的延伸,是我對未來可能失敗的預演。它的力量,來自我對它的相信,而非它本身的存在。

對此的覺察不是一次性的頓悟,而是反覆的練習,是在每一次被恐懼吞噬時,讓自己停下來,深呼吸,問自己:「這是真的嗎?還是我又在用想像阻止自己前進?」
這是真的嗎?還是我又在用想像阻止自己前進?
在這樣的練習中,我開始思考:如果恐懼是我創造出來的,那麼我也有能力創造出能夠面對它的力量。我不需要與恐懼對抗,我可以選擇與它共處,甚至擁抱它,讓它成為我成長的養分。
於是,我開始培養一些我渴望擁有的特質——不是為了打敗恐懼,而是為了在恐懼面前仍能選擇前行:
- 勇敢:即使顫抖,也願意邁出一步。
- 謙虛:承認自己的脆弱,並在每一次跌倒中學習。
- 智慧:看見事物的本質,不被表象迷惑。
- 真誠:不再對自己說謊,願意面對內心的真實。
- 自信: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值得前進、值得實現夢想。
- 包容: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納他人的不同。
- 慈愛:對自己溫柔,對他人仁慈。
- 寬容:原諒過去的自己,也原諒那些曾經傷害我的人。
這些特質不是我已經擁有的,而是我正在練習的方向。它們像是種子,我每天用微小的行動去灌溉——一杯水的溫柔、一段靜心的呼吸、一句對自己的祝福、一個不再逃避的選擇。
我開始發現,恐懼不再是絕對的黑暗。它有時仍會出現,但我不再被它完全吞噬。我學會在恐懼中找到光,在痛苦中找到創造的可能,在停滯中找到重新出發的契機。

這是一條緩慢的路,一條不完美的路。但它是真實的,是我願意走的,是我正在走的。
我不再逃避,而是選擇走向它,帶著光,帶著愛,帶著我正在成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