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恐懼的疊加態」—— 當教學的不確定性,成為師生共創的勇氣場域 從教師自我覺察出發,將課堂轉化為孕育冒險精神與成長思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解開「恐懼的疊加態」—— 當教學的不確定性,成為師生共創的勇氣場域

從教師自我覺察出發,將課堂轉化為孕育冒險精神與成長思維的量子沃土


【前言:在觀察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親愛的教育夥伴,讓我們先想像一個畫面:課堂上,你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室裡一片靜默。在那片刻的沉默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是「學生都沒在思考」的焦慮?是「我的問題太爛了」的自我懷疑?還是「他們正在腦中風暴」的期待?

這個沉默的瞬間,就像一個「量子疊加態」。在我們「觀察」並「詮釋」它之前,它同時包含著無數種可能性: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既是恐懼的溫床,也是勇氣的種子。

我們教學中的每一天,都充滿了這種「不確定性的疊加態」:一個學生的古怪回答、一場突如其來的教學意外、一份不如預期的學習成果……我們常常未經覺察,就讓自己的自我懷疑主導了結果,讓疊加態「坍縮」成最令人挫敗的單一現實——「我,做得不夠好」。

 

本集節目,我們將一起破解這個疊加態。我們不尋求消除恐懼,而是要學會一套方法,將不確定性這種原始的燃料,轉化為驅動師生共創勇氣創造力。我們可以學會的,是如何帶著覺知,在那關鍵的瞬間,選擇一個能讓師生勇氣共同生長的詮釋,讓我們的課堂從「恐懼的牢籠」轉變為充滿無限可能的「量子沃土」。


【主體內容:三層覺察,解開疊加態的枷鎖】

要解開恐懼的疊加態,我們就需要三把鑰匙,對應三個層次的覺察。

第一層覺察:辨識「自我對話」—— 破解內建的觀察者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觀察行為本身會影響結果。在教學中,我們內心的「自我對話」就是那個最強大的觀察者。它決定了我們如何解讀課堂的事件,並直接導致疊加態向哪個方向「坍縮」。

  • 引導覺察練習(一):捕捉你的「坍縮瞬間」
    • 請回想最近一次讓你感到挫敗或不確定的課堂事件。
    • 閉上眼,重回那個場景。首先,只陳述事實(Fact):「小華在課堂上把頭低下去,沒有看我。」
    • 現在,覺察你當時內心的對話(Dialogue):「他一定覺得我的課很無聊。」、「我又搞砸了。」、「他根本不想學。」
    • 最後,記錄你的行動(Action):我可能會點名他,帶點指責的語氣;或者我感到沮喪,草草的結束了這個環節。

·       我們可以按下暫停鍵,做一下這個紀錄。來了解我們在課堂上「自我對話」是什麼,進而可以破解我們習慣「內建的觀察者」。

 

  • 舉例說明:
    • 事件: 小組討論時,有一組特別安靜。
    • 未經覺察的坍縮: 「他們在偷懶、在聊天,根本沒討論正題。」(其實,內在呈現的是恐懼坍縮:失控、失敗) → 那時的行動: 皺眉走過去,嚴肅地說:「你們這組在幹嘛?時間快到了!」
    • 如果是有意識的觀察與重新的詮釋,會是怎樣的呢:
      • 就事實,我們會看到: 這組的聲量比其他組小,且成員都在看同一份資料。
      • 新的可能性對話,可能是這樣的: 「他們可能正在非常專注地閱讀資料?」、「他們或許有個內向的領導者,正在沉穩地組織思路?」、「會不會是他們遇到的問題比較難,正在深思?」
      • 新的勇氣行動: 走過去,蹲下來輕聲問:「看起來你們進行得很深入,有什麼有趣的發現或需要協助的地方嗎?」
  • 小結: 恐懼的聲音總是最大最快,但我們可以透過「事實-對話-行動」的解,練習停頓一下,為其他更友善、更多元的詮釋保留空間

 

第二層覺察:擁抱「不確定性」—— 轉化潛力為創造力

在量子世界,疊加態(波函數)代表著所有可能狀態的總和,它充滿潛力,而非危險。教學中的不確定性也是如此,它是學生思考正在發生的證明,是創造力萌發的前奏

  • 引導覺察練習(二):為「我不知道」喝采
    • 我們常常恐懼學生的「我不知道」,更恐懼自己的「我不知道」。
    • 下次當學生問出一個你無法立刻回答的問題時,請覺察你的第一反應是「防衛」還是「好奇」?
    • 試著練習這個神奇的句式:「哇!你問了一個超棒的問題!這代表你正在深度思考。老實說,我也不完全確定,我們可以一起來找出答案嗎?」
  • 舉例說明:
    • 情境: 自然課上,一個學生問:「為什麼太空是黑色的?太陽那麼亮,不是應該把整個宇宙都照亮嗎?」
    • 如果是恐懼驅動的回應: (內心OS:這超出課綱了,真麻煩)「這個問題很複雜,你們以後高中/大學就會學到,我們先專注在今天的行星系統。」(內在的坍縮:關閉探索)
    • 如果是勇氣驅動的回應: (眼睛發亮)「天啊,這真是個物理學上的好問題!它甚至有個名字叫『奧伯斯佯謬』。這其實困擾了科學家好幾百年呢!我目前的理解是……(簡單解釋),但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最準確的答案。我們可以把這當成這週的加分題,大家一起查資料,下節課來分享好不好?」(此刻,內心的坍縮:開啟共同探索的冒險)
    • 這個行動的轉變,直接向學生示範了: 不確定並不可怕,它是發現新大陸的訊號彈。老師的勇氣,在於敢於和學生一起站在已知的邊緣,而非永遠扮演全知的神。
  • 小結: 當我們開始欣賞「不確定性」本身的豐饒,我們就不再急於消滅它。我們會設計更多開放式的問題、接納更多「非」標準答案,讓課堂的「波函數」持續擴張,充滿驚喜。

第三層覺察:成為「勇氣的創建者」—— 共建安全的學習場域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讓整個教室成為一個「勇氣場域」。在這裡,師生的觀察彼此影響,共同決定疊加態的坍縮方向。老師的覺察,便是啟動這個良性循環的關鍵

  • 引導覺察練習(三):設計「勇氣坍縮」的儀式與語言
    • 1. 重新定義錯誤的意義: 建立班級共識,例如:「在我們班,錯誤不是失敗,它是數據,是告訴我們大腦正在成長的訊號。」
    • 2. 公開示範冒險: 在學生面前嘗試一個你也不擅長的事情(例如:用新軟體、畫一個複雜的圖),並邊做邊說出你的思考與挫折:「哇,這個好難!但我很好奇如果按這個鍵會怎樣?哦!原來如此,我學到了一件事!」這是老師為學生做一個示範,讓學生了解不擅長並不可恥,而是想學習的心更為重要。
    • 3. 使用「尚未」(Not Yet)魔法: 將「我不會」轉換為「我還不會」。這簡單兩個字,將一個「固定的思維」(Fixed Mindset)瞬間轉為「成長的思維」(Growth Mindset),把結論變成了過程。
  • 舉例說明:一個「勇氣創建者」的課堂循環
    • 事件: 學生小明解數學題時卡關, 便憤怒地摔筆。
    • 傳統的模式坍縮:老師可能會說: 「小明,注意一下你的態度!」(其實這樣的說法是聚焦在行為上,便會引發對立)
    • 如果是一個勇氣創建者的老師可以這麼引導:
      • 步驟一(教師會先做自我覺察): 我感覺到他很挫折,我想幫他,但直接給答案可能會剝奪他學習的機會。
      • 步驟二(接納的去做疊加態): 去理解和接納:他的挫折代表他在乎,這是一個「接近突破」的狀態。
      • 步驟三(有意識的觀察與提問): 走過去,輕聲說:「我看你卡在這裡了,這感覺很不好受。同時,這也代表你的大腦正在試圖建立新的神經連結,這很酷!你是卡在哪一步呢?願不願意指給我看?」(這樣的行為是先連結情緒,再聚焦問題,不會陷入對立的情境)
      • 步驟四(共同創建勇氣): 當小明指出問題後,可以對他說:「太好了!你已經精準地找到敵人的堡壘了。那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武器可以攻破這個堡壘?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如此,我們就可以將孤軍奮戰轉為師生的同盟關係)
  • 小結: 因此,當教師持續地、有意識地選擇「勇氣的詮釋」,這將會成為一種新的教室文化。學生會逐漸內化這種態度,開始敢於嘗試、不怕犯錯,因為他們知道,這個環境的「觀察者」是友善且支持的。


【結語:從坍縮到綻放】

親愛的老師,教學的藝術,或許從來就不是關於如何預設一個完美的教案,然後毫不偏差地執行它。那樣的課堂,是確定的,也是死的。

教學真正的生命力,正存在於那些「不確定的疊加瞬間」。我們無法,也不必消除恐懼。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持續的自我覺察,認出它的存在,然後溫柔而堅定地對自己說:「我知道你在,謝謝你提醒我這件事很重要。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沒有其他更迷人的可能性?」

每一次我們選擇了好奇而非批評,選擇了「尚未」而非「不能」,選擇了同盟而非對立,我們就不只是在教書,我們是在進行一場最深刻的身教:我們在向孩子們展示,如何帶著勇氣與優雅,與生命中的一切不確定性共舞

當我們解開了自己內心的恐懼疊加態,我們就為孩子們的勇氣,準備了一片最肥沃的量子沃土。在這片沃土上,他們將無所畏懼地探索、創造、失敗、再站起來,最終綻放出超越我們想像的無限可能。

這趟旅程,始於您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停頓,每一次有意識的選擇。恭喜您,又朝著「勇氣創建者」的境界,邁進了寶貴的一步。

我是安然,希望今天的節目對您有幫助,也讓我們一起踏上「勇氣創建」的覺察之旅。更歡迎您訂閱,給我五顆星鼓勵,甚至留言或是寫信跟我分享您的覺察故事。我們下次空中再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然的無框人生
2會員
25內容數
談教學、談教育,也談人生。 整個人生,是我們的大教室。 每個人都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上,學習著。 整個人生軌跡也就是我們的學習歷程,打破不屬於我們的綑綁和框架。 活出屬於我們安然自在的無框人生。
安然的無框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今天,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坐下來,像在窗邊聽雨的午後,不必說太多,只是靜靜聽——那個總在心裡小小聲說「好」的孩子,他今天還在嗎? 他總是比誰都早懂事,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做。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那份「懂事」,有沒有變成一種沉默的重量? 今天,我們要聽聽他的聲音, 也許,他只是想說
2025/08/18
今天,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坐下來,像在窗邊聽雨的午後,不必說太多,只是靜靜聽——那個總在心裡小小聲說「好」的孩子,他今天還在嗎? 他總是比誰都早懂事,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做。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那份「懂事」,有沒有變成一種沉默的重量? 今天,我們要聽聽他的聲音, 也許,他只是想說
2025/08/14
  親愛的時空旅人們, 今天我們要做一件溫柔而勇敢的事—— 把收藏在體內的舊自己,歸還給時光之浪。 請找個舒服的姿勢坐穩, 想像自己坐在退潮的沙灘上, 腳邊有粒小沙正從你指縫溜走...  你知道嗎? 我們總忙著追趕「未來的自己」, 卻沒發現身體裡藏著好多個「過去的你」——
Thumbnail
2025/08/14
  親愛的時空旅人們, 今天我們要做一件溫柔而勇敢的事—— 把收藏在體內的舊自己,歸還給時光之浪。 請找個舒服的姿勢坐穩, 想像自己坐在退潮的沙灘上, 腳邊有粒小沙正從你指縫溜走...  你知道嗎? 我們總忙著追趕「未來的自己」, 卻沒發現身體裡藏著好多個「過去的你」——
Thumbnail
2025/08/01
歡迎來到 《關係破框》,我是安然。 很開心你願意撥出時間來聽這一集,這是無框教室為關係而開闢的新的篇章。我們將一起探索「關係裡那些習以為常的角色劇本」的起點。 不論你是誰,今天你踏進這裡,就是想更了解自己─以及我們如何在關係裡遇見彼此。 聊聊為什麼要「破框」 我們常常說,
2025/08/01
歡迎來到 《關係破框》,我是安然。 很開心你願意撥出時間來聽這一集,這是無框教室為關係而開闢的新的篇章。我們將一起探索「關係裡那些習以為常的角色劇本」的起點。 不論你是誰,今天你踏進這裡,就是想更了解自己─以及我們如何在關係裡遇見彼此。 聊聊為什麼要「破框」 我們常常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我自己都知道,看你在台上教課時,我看你的眼神和我看其他老師的都不一樣。你輕易一句話,就能讓台下學生哈哈大笑。你輕易幾個字,都像風吹過我葉子沙沙作響。那天我們一起目送家長接走最後一個學生,這是第一次跟你一起值班關門,儘管教室很大,我卻難以呼吸。
Thumbnail
我自己都知道,看你在台上教課時,我看你的眼神和我看其他老師的都不一樣。你輕易一句話,就能讓台下學生哈哈大笑。你輕易幾個字,都像風吹過我葉子沙沙作響。那天我們一起目送家長接走最後一個學生,這是第一次跟你一起值班關門,儘管教室很大,我卻難以呼吸。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一個關於共鳴讀書活動的回顧,並分享了參與者們對於幸福教學的共鳴與行動計劃。透過深度的交流和分享,大家一同尋找到了幸福教學的路徑,希望能經歷更多的共鳴時刻。活動詳情和感想均在文章中詳細描述。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前些日子受邀在一個國中裡做了一場講座分享,分享了一些在人生中幾次面對選擇時的迷惘,以及學會的事情。 能夠在人生中每一次需要被幫助的時候,有人用明確而簡單的語言解釋了這些存在。 當意識到所有的迷惘,所有的困擾,相當於快樂,還有美好,都會成為創作或是自己的養分時,每一天就真的會如同創作一般地無比踏實呢。
Thumbnail
前些日子受邀在一個國中裡做了一場講座分享,分享了一些在人生中幾次面對選擇時的迷惘,以及學會的事情。 能夠在人生中每一次需要被幫助的時候,有人用明確而簡單的語言解釋了這些存在。 當意識到所有的迷惘,所有的困擾,相當於快樂,還有美好,都會成為創作或是自己的養分時,每一天就真的會如同創作一般地無比踏實呢。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開學的第二週,啟動也適應了學習模式。 寒假期間,沒有將自己放得太鬆,也沒有把自己逼得很緊,我想這也是讓自己開學進入狀況的方式。 這週才算真正上課,在新的課堂上遇到一位很棒的老師,在第一堂課就對我有很多的啟發。 早上起來回想過往的學習,尤其是在助人專業的路上,早期的學習著重在探索自己
Thumbnail
開學的第二週,啟動也適應了學習模式。 寒假期間,沒有將自己放得太鬆,也沒有把自己逼得很緊,我想這也是讓自己開學進入狀況的方式。 這週才算真正上課,在新的課堂上遇到一位很棒的老師,在第一堂課就對我有很多的啟發。 早上起來回想過往的學習,尤其是在助人專業的路上,早期的學習著重在探索自己
Thumbnail
像風像海水的我,上課前,知道心裡在湧動。做著晨間運動、洗澡,讓自己回穩,但深知對於上課,面對學生,我仍然是浮躁不確定的,仍然會突然發出:我真的有東西可以帶給學生嗎?常常這樣懷疑自己,但也真的沒有太多技術性的方法,像螺絲起子那樣拴緊我那咨意的擾動和想到什麼就丟什麼的言語。 我給自己這學期一個操練,就
Thumbnail
像風像海水的我,上課前,知道心裡在湧動。做著晨間運動、洗澡,讓自己回穩,但深知對於上課,面對學生,我仍然是浮躁不確定的,仍然會突然發出:我真的有東西可以帶給學生嗎?常常這樣懷疑自己,但也真的沒有太多技術性的方法,像螺絲起子那樣拴緊我那咨意的擾動和想到什麼就丟什麼的言語。 我給自己這學期一個操練,就
Thumbnail
近期發生一些事,自己也思考沉靜很久,到這幾天才比較能夠面對自己的內心最深處,下禮拜一開始會到一個嶄新的教室裡去,未來的日子裡我將會碰到很多未知的人事物,望能夠一切順利。 幼教的工作我依然熱衷,下禮拜起進入嶄新的教室後,今後將會發表一些與孩子相關的文章,與大家分享,也謝謝默默支持我到現在的朋友們,有
Thumbnail
近期發生一些事,自己也思考沉靜很久,到這幾天才比較能夠面對自己的內心最深處,下禮拜一開始會到一個嶄新的教室裡去,未來的日子裡我將會碰到很多未知的人事物,望能夠一切順利。 幼教的工作我依然熱衷,下禮拜起進入嶄新的教室後,今後將會發表一些與孩子相關的文章,與大家分享,也謝謝默默支持我到現在的朋友們,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