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大腦習慣以三個一組的方式思考,例如奧運獎牌分成金、銀、銅牌、田徑比賽鳴槍倒數 3-2-1 等。「三法則」(Rule of 3)是一種思維、溝通與設計上的簡化原則,強調「三」是人類最容易記憶、理解與接受的數字。無論在文學、行銷、演講或職場溝通,都常見它的身影。只要是 1-3 個項目,人類大腦一般來說都能夠快速記住,這是透過「直接數感」 ( subitizing ) 的能力,一旦事物的數量超過太多,我們的自信心會下降,反應時間也會增加。
更別談蘋果大神賈伯斯經常在簡報中運用三重點,只因他深知「三重點法則」 (Rule of 3)是一種最強而有力的傳播概念。
正因如此,你更應該在溝通時,開始落實「三重點法則」,例如在週會時的討論議程剛剛好三個;在行銷提案中提出的創意剛剛好三個;回饋部屬的報告剛剛好三個;頂媽媽嘴時要翻的舊帳剛剛好三個;跟女朋友提的疫後旅遊景點剛剛好三個。貪多嚼不爛,別人吞不下去、也記不住。
以下是一些在不同情境下的實際案例:
📌 演講與修辭案例
- 美國獨立宣言中最著名的一句:「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三項價值直接傳遞核心訊息。
- 馬丁·路德·金恩在「I have a dream...」的演講裡,許多地方用三段並列句,增加節奏與力量。
- Veni, Vidi, Vici(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 凱撒。
- 血、辛勞、眼淚(Blood, Toil, Tears, Sweat)—— 丘吉爾演說。
- 政府為人民、由人民、屬於人民(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林肯蓋茨堡演說。
—————— ฅ՞• •՞ฅ ——————
📌 行銷與品牌案例
- Nike:「Just Do It」雖然是單句,但廣告標語常用三法則,例如 「Faster, Higher, Stronger」(奧運口號)。
- 麥當勞:「I’m Lovin’ It」搭配廣告時常拆成三個節奏點,讓人好記。
- Apple:新產品發表會上,賈伯斯習慣用三點來呈現(如 iPhone 2007 發表會:「iPod、Phone、Internet Communicator」三合一)。
—————— ฅ՞• •՞ฅ ——————
📌 職場與溝通案例
- 會議簡報:許多專業簡報建議一份簡報聚焦在 3 個核心訊息,讓觀眾能帶走重點。
- 主管回饋:在 1 on 1 回饋裡,可以採「三明治式回饋」:先稱讚、再建議、最後鼓勵 —— 三段結構讓訊息更容易被接受。
- 專案管理:很多團隊會用三個 KPI 追蹤進度,避免指標過多而失焦。
—————— ฅ՞• •՞ฅ ——————
📌 文學與故事案例
- 童話故事:《三隻小豬》、《三劍客》、《金髮女孩和三隻熊》 —— 三個角色或情境最容易創造對比與張力。
- 電影劇情:好萊塢劇本常用「三幕劇結構」:起(Setup)、承(Confrontation)、轉合(Resolution)。
- 三國時期劉備、曹操、關羽三分天下
—————— ฅ՞• •՞ฅ ——————
📈 職場與管理
- 人、事、時 —— 做專案時最常檢核的三大元素。
- 計劃、執行、檢核(Plan-Do-Check)—— 品質管理的基本框架。
- 學會管理:自己、他人、事情 —— 領導力訓練核心。
- 任務、資源、時程 —— 專案管理必抓三大變數。
- Why, What, How —— Simon Sinek 的黃金圈。
—————— ฅ՞• •՞ฅ ——————
📊 商業與品牌
- 低價、品質、速度 —— 消費者常見三大需求。
- 好、快、便宜(只能選兩個) —— 專案或產品的經典三角困境。
- 使命、願景、價值觀 —— 企業文化的三大核心。
- 效率、效能、效果 —— 管理顧問常用來拆解績效。
—————— ฅ՞• •՞ฅ ——————
🎭 文學與娛樂
- 三隻小豬、三隻熊、三劍客 —— 經典故事設定。
- 三幕劇結構 —— 好萊塢與小說的敘事模式。
- 天、地、人 —— 東方哲學的三要素。
- 智、仁、勇 —— 儒家三大核心美德。
—————— ฅ՞• •՞ฅ ——————
🙋 個人成長、習慣與可能實踐案例
- 健康、財富、愛情 —— 常見的人生三大主題。
- 信念、行動、結果 —— 行為心理學的三階段。
- 想像、計劃、實踐 —— 創意流程。
- 學習、反思、應用 —— 學習金三角。
- 吃、睡、動 —— 養生的三大基本。
- 職場介紹自己:在自我介紹時,用三個關鍵字來定位自己最清楚(例:行銷力、溝通力、社群經營)。
- 時間管理:每天設定 3 個最重要的任務(MITs),比長清單更有效。
- 決策思考:分析方案時,整理出 3 個可行解決方案,幫助討論聚焦。
—————— ฅ՞• •՞ฅ ——————
📌 其他案例
- 空間、時間、人間
- 結論、成因、解方
- 你、我、他
- 過去、現在、未來 —— 歷史演講、簡報收尾常用。
- 開始、中間、結尾 —— 故事、簡報、會議結構。
- 昨天、今天、明天 —— 政治人物演說裡常見。
- 規則 - 事實 - 結論
- 結果 - 成因 - 解方
- 結論 - 處置 - 衝擊
- 好處 - 壞處 - 折衷
- 理想 - 現實 - 建議(部分參考自【EP307 總被人說講話沒重點?如何凸顯自己的優勢又不會讓別人覺得反感?成熟大人必備的3個 #說話 基本功|大人的Small Talk】)
—————— ฅ՞• •՞ฅ ——————
✅ 你會發現,三法則常用來:
- 製造「完整性」的感覺(起承轉合剛好三段)。
- 幫助「記憶」與「傳播」(人腦能輕鬆記住三件事)。
- 提供「平衡與張力」(三角形最穩固)。
👉 三法則的核心就是「不多不少,剛剛好」,既避免雜亂,又能給人完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