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語境中,「斯多葛」一詞代表著冷靜、堅毅和忍受,過度生硬的詞彙,讓斯多葛主義蒙上無情和自虐的迷思,再加上與犬儒主義的糾葛,更加深我們對它更多的偏見,但其實,斯多葛主義講求的是對情緒的管理和辨識,而非壓抑與否認,我們不是不能享受快樂,而是要能不依賴快樂,因為快樂的泉源並非物質享受、感官刺激,而是依照德行和原則,過著怡然自得的簡樸生活,面對「死亡」亦是如此;不用逃避死亡,因為所有生命都是向宇宙借來的,都是宇宙的法則,我們深感恐懼,是因為擔心自己還沒活夠,還沒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它會一直如警鐘般,提醒我們活在當下、愛的純粹。
作者迪蘭尼,鼓勵讀者培養內在的秩序感,避免被外在環境與情緒牽著走,「我們無法控制世界,但能控制對世界的反應。」書中她以實際行動驗證斯多葛哲學的可行性,從戒斷社群媒體,到反思物慾、學會接受變化與失控,她不是要讓我們成為哲學家,而是要讓我們的生活,不再那麼痛苦;秉持著作者的意圖,我整理書中提到的學說內容和執行方案,並結合自身的日常習慣,整理出一套「斯多葛七天實踐計畫表」,邀各位與我一同挑戰。

每天的實踐計畫都可以任意調換,或是改成自己真正有興趣的目標,它並非死板的戒律,也不要求我們必須做到完美,只要能做得比昨天更好一點點即可,若不停糾結在過去的遺憾中,那反而與斯多葛主義的本意背道而馳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我會先在床上靜坐,感謝宇宙尚未徵收我的債款,盥洗完畢後,出門工作前,拿起奧理略的沉思錄,隨意翻閱一小段作為今日欲嘗試的斯多葛原則,利用通勤時間,預想今天可能遇到的問題,若老闆的要求強人所難,該如何回應才能兩全其美呢?若同事間的明爭暗鬥難以提防,我該如何按照美德的原則生活呢?恐懼、厄運、未知等煩惱終會降臨,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不幸的人,或是成為勇敢面對不幸的強者。
想看更多每週書句,歡迎到IG搜尋:@margin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