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把選項單純化,降低選擇困難〉2025-09-18
從蘋果的賈伯斯到輝達的黃仁勳,當我們在設想這些科技時代中的代表性人物時,我們總能清晰地想起他們標誌性的個人穿著:蘋果發布會上的牛仔褲與黑色高領、還有那件即便到了夏日的台灣夜市,依然不變的黑色夾克。
這些「制服」般標誌性的穿著不只幫助他們塑造個人形象,想必也為他們(以及他們的公關團隊)節省了每日選擇著裝的時間與其他成本。
這看起來像是一件小事,但「選擇著裝」是件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就像許多人會將「選擇晚餐」視為每日困擾的重大難題,我們每天花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與心力,長期累積下來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時間消耗。
現代人的「選擇困難」不是偶然
你很可能有過這種經驗,進入一間氣氛不錯的餐廳,打開菜單,上面每一道菜的名字動輒六到十個字,與其說你猶豫不知道要吃什麼,你甚至感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看什麼。
最後胡亂選了一個看起來最順眼的,它通常和你平時習慣吃的東西有某些相似性,又或者,它根本就是你平常吃的東西,只是配料稍有不同,並且配上一個拗口的酷炫名字。
另一天,你在超商裡面,看著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同類型商品。你根本不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差別,最終只能拿聽過的品牌,或者選一個相對便宜,但又不至於便宜到可疑的中間選項。
在這些過程中,我們看似花了很多時間在「想」,但那並不是一些嚴密的計算或判斷,更像是從一種過量選項造成的暈眩中,努力想要找出一條路,好讓自己脫身出來。
某種程度來說,現代消費社會有意讓我們把心力消耗在這種地方,讓我們在商品的迷宮中逃不出來。我們需要為自己建構一個選項更精簡、選擇次數更少的環境,讓我們得以專注在那些真正重要、具有累積性的事情上。
提前把選擇單純化,將注意力釋放出來
我並不是想鼓吹所有人都為自己訂作一套「個人制服」,然後永遠只穿那一套。有時候,搭配一套好看的衣服能為一個人提供自信心與生活感,這也是很有價值的事。
然而,如果你經常為一些你認為是瑣事的問題擔憂,那這種「提前作準備」以及「把選擇單純化」的觀念,確實能為我們降低很多無意義的消耗與選擇困難。
試想,除非你非常高頻率地為自己添購新衣,否則,出門前再怎麼考慮,最後穿的往往也還是和上禮拜差不多的衣服;除非你真的有打算探索沒去過的餐廳、品嘗平時不會選擇的品項,否則最後還是會去自己常去的店、點熟悉的餐點。
那麼,一個更簡單有效率的做法是:為自己提前制定好適合不同場合的「預設裝扮」與按固定頻率輪換的「預設菜單」。這意味著你不必「擔心」自己要穿什麼或吃什麼,而能有一個預先準備好的自主選擇可以倚靠。
而且,預先設定好不見得代表乏味或重複,透過記錄下自己喜歡的數種搭配,你還是能夠為自己保留足夠(但不煩人)的選擇空間,只是不必再臨時決定或每次都重頭開始。
如果你今天有一個特別的心情,想做一點額外變化,你也還是可以隨時調整。當你從細瑣且重複的選擇中解脫出來之後,或許,那些釋放出來的注意力,反而能夠幫你看見更多未曾注意過的、真正能改變生活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