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枯竭?試著讓意識跟著身體跑動〉2025-08-31
凡是有在進行創作的人,無論是寫作、影像、繪畫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創作,難免會遭遇「不知道要寫/拍/畫什麼」的情況。偶一為之的創作者或許將之歸結為靈感問題,長時間創作的人,則可能產生一種擔憂:是否在不知不覺間,我已經把過去的人生經驗在創作中耗盡?
於是面對這個問題,人們習慣的解法不外乎以下兩種:透過閱讀、瀏覽網路,去主動積極地輸入與「尋找」;或者緊緊盯著空白頁,用時間捕捉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靈感。但除了這兩者之外,或許我們能有其他不同的做法,既不是向外尋找,也不是單純的被動等待。
「有用的無聊」與「活躍的安靜」
在網路、電視與廣播這些媒體出現之前,人們的生活是相對恬靜的。如果你想要得到那些得以支持你持續創作的體驗,除了旅行周遊之外,大量的閱讀尤其具有其必要性。
但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生活的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資訊,它們從無處不在的各種螢幕、喇叭中向你傳入,你聽見了很多、看見了很多,我們習慣於此,如入鮑魚之肆。於是,相較於缺乏「輸入」,我們更加缺乏的是「整理」所需要的安靜。
要得到這種安靜,對著螢幕上的空白苦思確實是一種方法,甚至躺在床上發呆也可能有用。但對於一個渴望創作、表達的躁動靈魂來說,這樣的停滯是苦澀的,那種「想要做點什麼」的欲求,會讓人難以安心地呆坐在那。
相較之下,跑步這樣的身體運動就很適合乘載安靜。在持續的身體運動中,你的思考會處於一種活躍的狀態,並且有足夠的空間自由探索。如果我們不要因為「害怕無聊」而持續依賴於耳機中的資訊,讓知覺返回街道和自己,這種「有用的無聊」可以穿透平時被各種事務填滿的注意力,而能更天馬行空地綻放思緒。
在動態的意識中「產線全開」
當你的身體持續運動時,你的思考框架也會比靜止的時候更加開放且容許流動。你可能會一下子思考這件事、一下子跳到那件事。其中一段路你深入思考,另一段路讓幾個不重要的小事匆匆飛過。
你正在處理的主要任務是不需要過多思辯的身體運動,於是,你的思緒比平常更被允許四處飄動。街景的變化也讓大腦隨時處在合理的刺激轉換中,它們不使你驚訝、不像短影音那樣時時刻刻膚淺地挑動人短促的情緒,但那不是靜止,而存在著變化與方向性。
你可以專注於當下的身體感與呼吸頻,也能轉向全然不在場,抽象或遙遠的議題。你一面專注、一面分心,讓近期閱讀得到的材料、與過往生活中留下的經歷相互交織。
那種最後要成為文字、圖像、影音的思想片段,在這個動態的意識當中得到加工。你運動中的身體,就像一座產線全開的工廠,讓靈感與產出得以意想不到的旺盛。
作為創作者,肯定都需要面對一段孤獨與苦澀的時光。但相較於亙久地困守於暗無天日的地下室,有時候,讓身體在世界裡忘情活動,才是有效讓意識舒展開來、思緒轉動起來的絕佳法門。
延伸閱讀:
〈脫下耳機,與跑步中的自己對話〉
〈把耳朵裡的空間重新空出來〉
〈每天寫作六百多天之後〉
〈創作者的靈感生活:問題意識、體驗與原創〉
〈從體驗出發,談寫作的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