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間》「提振活力」篇(六):離線生活,與親人朋友待在一起〉2025-09-20
談到「離線生活」,或許有人會想:「又要談論手機與網路的問題了」。雖然我確實認為手機與網路的問題很嚴峻,它們不只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也嚴重影響了現代人的心理健康。但在前面的章節裡面,我們已經聊過不少與手機有關的觀念和策略,在這裡,我想說的另一件事情是:離線生活不只關於不上網,而是「離開喧囂」。
到大自然裡走一走、練習讓思緒慢下來
很多研究都指出,在自然環境中漫步對我們的身體有益。一些人認為「芬多精」(Phytoncide)在這件事情上面扮演重要角色,但或許,更重要的事情是,這些自然環境--無論是茂盛的植物、遼闊的大海或廣袤的田野本身就令我們感到放鬆,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有別於緊湊都市節奏的生活想像。
在自然環境裡面散步時,你不必注意交通號誌、不用害怕猛加油門的駕駛與騎士,你會聽到蟬鳴鳥叫、看到松鼠上竄下跳、聞到不是廢氣的空氣。這會讓我們的五感重新打開,不再只是接收城市裡量產的工業化內容。
當然,我們不是隨時都能往森林裡跑,但即便只是到公園或大學走走,也能夠讓我們稍微從忙碌的狀態中恢復一下。如果你想的話,也可以把接觸自然和運動結合在一起,這會讓你感覺更充實,更加心曠神怡。
除了接觸自然環境,作者也建議我們進行冥想。就像「接觸大自然」不代表一定要上山下海,冥想的重點也不在於執行特定的流程、達成特定的目標,只是讓我們練習從急迫的生活裡暫停一下,讓大腦慢下來,不去思考日常裡那些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
我個人目前尚未養成冥想的習慣,所以較少可以分享的具體經驗,但就像跑步時專注呼吸或觀察身體感覺,專注於當下一段時間後,確實能讓人感覺思緒更加清明。本書的作者則推薦初學者可以使用引導式的冥想APP,讓自己快速進入狀況。他認為就算只做三到十分鐘,也有助於讓自己提升專注。
關掉螢幕,在真實的人際互動裡面充充電
除了接觸自然環境、讓自己的思緒慢下來之外,與親人好友相處,也是許多人補充能量不可或缺的事情。就算是特別內向的人,久久與朋友相聚一次,也能享受到人際互動帶來的幸福感。
雖然現代科技讓我們可以用文字訊息交談、或通過視訊電話看到對方、聽見彼此的聲音,但真實的、面對面的互動還是能提供我們一些無法取代的效果。無論是一起運動、一起吃飯或一起遊戲,這種在同一個空間裡面歡笑、聊天、打發時間的感覺,是當前的科技尚且無法複製的。
當我們和家人一起用餐時,本書的作者建議我們關掉螢幕,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無論電視的內容好不好看,它常常使我們無法專注在眼前的食物,囫圇吞棗地就吃進去;當我們關掉電視,除了可以更加有意識地享受餐點,也更能夠好好地與親人交談,共享這段珍貴的家庭時光。
雖然我認同作者的建議,但我也不認為邊吃東西邊看電視總是錯的。有些日子裡,我們就是想要趁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放鬆一下,看些自己想看的節目。又或者和家人一起看大家都喜歡的節目,並在之後相互分享觀看影片的感想,讓它成為全家人的話題。
但我認為,無論是自己看還是一起看,邊吃邊看的關鍵還是在「看你(大家)感興趣的節目」,而不是讓電視台或演算法隨便放個聲音和畫面在那裡,讓它成為放鬆或共享時光的干擾。最好也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聽新聞或政論節目,停止把那些令人消化不良的事件和爭論帶上餐桌,將恢復活力、提振精神的所需要的安寧還給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