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十四):對增長的反思與離線的權利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十四):對增長的反思與離線的權利〉2025-09-19

 

  在先前的文章裡面,我們談論到了壓力對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影響,提及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經濟壓力與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過勞文化。之後,我們討論了「無條件基本收入」與「每週做四休三」兩種已經被部分開始實踐的調整策略,如果這些策略確實有效,或許能一步步地擴展開來,讓更多人受益。

 

  但以當前的狀況來說,我們無法想像自己生活的行政區在短時間內施行基本收入,也很難期待公司的老闆都和安德魯一樣,願意將上班時間改為做四休三。甚至,有些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會覺得不敢休息,就像過去的安德魯那樣,把自己的生活都奉獻給了事業,因為當時的他和整個社會一樣相信「我們需要不停努力工作,讓資產不停地增長,這才是成功」。

  

不把「增長」視作理所當然,放慢腳步,停下來也無妨

   在主流的經濟與政策宣傳中,GDP的成長被視為國家繁榮與進步的同義詞。只要GDP的數字持續上升、摩天大樓與跨國企業愈來愈多,似乎就意味著國家更加強盛、人民更加富足。

 

  然而,即便人民的平均所得真的增加了,或者以個人來說,那些大公司的員工真的獲得了令人欣羨的薪資,但這真的就是「好」嗎?在個人事業與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其他價值是否被忽略,甚至被傷害了呢?

 

  除了過勞與壓力問題之外,區域不平等、環境汙染等狀況也經常被看作增長過程中的「必要之惡」。像是「讓一部分的人先富起來」或者「經濟都顧不好了,還關心野生動物幹嘛?」等說法,都是社會把公平、永續等價值放在一邊,完全以經濟增長為優先的表現。

 

  但我們需要問的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不停的增長嗎?如果經濟增長對人類帶來的邊際效益正持續遞減、社會與環境的極限正持續逼近,我們是否應該轉向重視其他價值,譬如彌平區域差異、應對環境危機?

 

  近年來,「棄成長」(Degrowth)的思想開始受到重視,即是因為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永無止盡的成長並不能真正造福人類,反而讓許多人落入資本主義與消費主義的泥淖之中無法逃脫。

 

  雖然我們經常會覺得,憑個人的一己之力不可能撼動整體社會的價值,但當愈來愈多人開始反思,相信「超時工作」、「經濟增長」不再是唯一價值時,或許我們能夠創造出愈來愈多不一樣的生活想像。

  

不讓訊息打擾自己的權利

   當我們提到「拼命工作」與「超時工作」的問題時,許多人腦中的畫面可能是一間每個人都焦頭爛額的繁忙辦公室。但事實上,問題不只發生在這些地方,更蔓延到了你的家中。

 

  在疫情時期,透過便利的網路,全世界的人們得以在無法出門的狀況下維持基本的社會運作。但在這種方便的另一面,令人難受的事實是,在疫情封鎖期間,雖然不用去公司報到,但大量線上會議與遠端工作,使得工作時間變得非常不規律,經常需要週末或深夜回覆訊息。在美國與歐洲的部分國家,一些行業的勞工平均工時甚至比需要去公司的疫情前還要更多。

 

  進一步來說,即便不是在疫情期間,現代社會也普遍蔓延著一種「隨時待命」的文化。由於網路實在太方便了,多數人又隨時手機不離身,以至於我們會有一種感覺,好像隨時都需要回訊息。

 

  不只是上司、客戶,哪怕是家人、伴侶,只要訊息一來,我們都彷彿需要立即放下手邊的事,快速回應;或者,你必須再事後給出一個好理由,證明你剛才一直在忙所以沒辦法讀、沒辦法即時回訊。否則你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員工、家人。

 

  然而,如果下班之後還要隨時回訊息,那無論工時再怎麼降低,也只是物理上不必待在公司,實際上根本沒辦法「feel at home」。就像勞動者受到最高工時上限的保護一樣,我們也應該要有「公司主管不能要求員工下班後回訊息」的規定,或者說,我們應當要有所謂的「離線權」。

 

  2016年,法國率先通過法案,要求員工人數達50人以上之企業,需要與工會進行協商,商定可以聯絡員工的時間,除此之外的時間都應該排除。之後,歐盟也於2022年12月通過《歐洲數位權利與原則宣言》(European Declaration on Digital Rights and Principles),希望能保障勞工離線不受打擾的權利。

 

  除了法律制度的要求與社會氛圍的轉變之外,透過個人的時間管理與習慣建立,我們也可以練習將每日檢視訊息的時間固定下來。關閉訊息通知,除了特定的「email時間」或「訊息時間」之外,避免讓訊息不停地打斷自己的生活。

 

  當整個社會願意開始放下「拼命工作」的執念、告訴自己不必隨時回應。我們的專注力才有機會回到自己身上,讓我們從焦慮中解放出來,全心做好當下的事。


延伸閱讀:
〈不解決壓力源,不可能勉強大腦專注〉
〈基本收入與降低工時,別讓工作困住人的一生〉
〈「有尊嚴的經濟」的正向循環:無條件基本收入〉
〈我們應該停止依賴網路,卻又無法脫離〉
〈別被email與工作訊息綁住,不急著看,更別急著回〉
〈即時回應的時代:彷彿永遠在線,卻從未真正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5會員
1.0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7
  根據這個原理,如果想要或需要提神,那你最好是在自己感到非常疲憊之前喝一點咖啡(或其他咖啡因飲料),然後小睡片刻。這麼做可以讓大腦清掉一些腺苷,並且讓咖啡因提前到受器那裡「卡位」。好讓你接下來可以維持一段清醒的時光。
Thumbnail
2025/09/17
  根據這個原理,如果想要或需要提神,那你最好是在自己感到非常疲憊之前喝一點咖啡(或其他咖啡因飲料),然後小睡片刻。這麼做可以讓大腦清掉一些腺苷,並且讓咖啡因提前到受器那裡「卡位」。好讓你接下來可以維持一段清醒的時光。
Thumbnail
2025/09/16
  又或者,他希望每個月能夠得到較多的零用錢,他也應該要說明理由,自己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為什麼應該得到更多錢等等。如果他想要透過家務勞動來賺取更多零用錢,我也認為這應該由孩子主動提議、發起,而不是由家長來「開缺」,讓他們為了金錢獎勵而改變自己、貼合家長的設定。
Thumbnail
2025/09/16
  又或者,他希望每個月能夠得到較多的零用錢,他也應該要說明理由,自己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為什麼應該得到更多錢等等。如果他想要透過家務勞動來賺取更多零用錢,我也認為這應該由孩子主動提議、發起,而不是由家長來「開缺」,讓他們為了金錢獎勵而改變自己、貼合家長的設定。
Thumbnail
2025/09/15
  除了像這樣的事件之外,包括「買錯東西」、「浪費錢的懊悔」也同樣是每個人在初次掌握自己的金錢時,可能會犯的錯誤。如果他們能在校園幣的使用中得到這些經驗,以後就不必用真金白銀來換取昂貴的教訓。這種容許錯誤發生,並將之轉化為學習資源的作法,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9/15
  除了像這樣的事件之外,包括「買錯東西」、「浪費錢的懊悔」也同樣是每個人在初次掌握自己的金錢時,可能會犯的錯誤。如果他們能在校園幣的使用中得到這些經驗,以後就不必用真金白銀來換取昂貴的教訓。這種容許錯誤發生,並將之轉化為學習資源的作法,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即時滿足的時代裡,我們如何重新檢視長期主義?或許,正是在這片快速消逝的浮光掠影中,我們該尋找那些真正能夠承受時間考驗的價值和意義。長期主義讓我們看到,即便現在看不見結果,但它們將在未來開花結果。這樣的信念,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和指南星。長期主義提醒著我們,價值的真正實現需要時間和耐心。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即時滿足的時代裡,我們如何重新檢視長期主義?或許,正是在這片快速消逝的浮光掠影中,我們該尋找那些真正能夠承受時間考驗的價值和意義。長期主義讓我們看到,即便現在看不見結果,但它們將在未來開花結果。這樣的信念,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和指南星。長期主義提醒著我們,價值的真正實現需要時間和耐心。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