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間》「提振活力」篇(五):如何適度享用點心和飲料?〉2025-09-17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食物的選擇。我指出作者「吃真正的食物」說法可能潛藏的自然主義謬誤,說明關鍵在於「吃自己看得懂的食物」,而不是以「沒加工/有加工」的二分法一刀切斷言能吃與不能吃的東西。
接下來,我想進一步談談那些被我們認為「最好不要」的食物。看看我們能怎麼樣在「享受」與「健康」間取得平衡。
不要依賴「作弊餐」,找到平時就能吃的點心
在討論什麼情況下可以吃點心、咖啡因飲料或甜點時,我想先從一個常見的飲食控制觀念「作弊餐」開始。
有一派飲食控制者認為,雖然有些食物「不應該吃」,但要完全放棄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實在太困難,所以在飲食規劃的時候,可以定期安排一餐或一天,放縱一下,吃那些「規定」裡面不應該吃,但自己非常喜歡的食物。
除了讓你不用完全放棄這些好吃的食物之外,他們也認為作弊餐也可以作為一種獎勵,用來嘉獎「努力控制飲食」的自己。但對我來說,這種訂了規定然後容許自己違反的做法,通常不是什麼好的規劃。
我相信這種作法可能對某些習慣用「自律規範」來要求自己的人而言是有用的,但它通常不是一個適合長久操作的辦法。之所以一個人會覺得自己需要作弊餐,是因為他每天都在吃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就像明明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卻每天勉強自己上班的人一樣,就算真的「撐過去」,那也只是在硬撐,無法真正享受日常。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飲食計畫,至少要讓自己每一餐都不是痛苦的,才有可能長久維持。所以,相較於「久久可以吃一次『違規零食』」,更好的做法是,去找到那個你喜歡,而且吃了也沒關係的點心,譬如堅果類、水果或黑巧克力。當然,你還是不能吃太多,但至少它們不會讓你一邊吃、一邊還要應付罪惡感。
至於那些真的很不健康的零食,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盡量少碰。既然你認為它不是好東西,就不要把它當成努力過後的「獎勵」,讓自己的價值觀自相矛盾。如果你某天真的特別想吃,你可以買小份一點、分兩次吃,或者與他人共享。有時候,你需要的只是嚐一點味道滿足一下。吃到了,反而就不會再一直想。
認識咖啡因,讓它為你所用
除了零食之外,另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物質是「含咖啡因飲料」。有些人每天喝咖啡,有些人則更喜歡茶飲。對愛喝飲料的人而言,我們需要的是那種味道或糖分;另一些人則覺得,早晨或午後不來點咖啡,實在很難提起精神。
根據書裡面的說法,身體裡有一種叫做腺苷(adenosine,書中譯為「腺甘酸」)的物質,它會讓身體意識到疲倦,所以想要休息。由於咖啡因的分子和腺苷的分子外表相似,當咖啡因在體內的時候,負責接收腺苷的受器會與咖啡因黏結,由於沒有接收到腺苷,所以你就不容易感到疲勞。
然而,這些腺苷並沒有消失。當你體內的咖啡因漸漸失去作用時,腺苷就會一下子被身體意識到,先前被「擋住」的疲憊感就會一下子湧上來,讓你感覺格外疲倦。(這種現象也被稱為「Caffeine Crash」)
根據這個原理,如果想要或需要提神,那你最好是在自己感到非常疲憊之前喝一點咖啡(或其他咖啡因飲料),然後小睡片刻。這麼做可以讓大腦清掉一些腺苷,並且讓咖啡因提前到受器那裡「卡位」。好讓你接下來可以維持一段清醒的時光。
此外,我們最好能夠在兩三點之前喝完自己的最後一杯咖啡,雖然每個人會有一些個體差異,但咖啡因通常會在體內待上好幾個小時,如果你傍晚還在喝咖啡,多少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
如果你不是特別熱愛咖啡的愛好者,只是喜歡喝點味道或得到一些咖啡因的提神效果,作者建議你可以改用無糖綠茶取代咖啡,綠茶中的咖啡因劑量比咖啡少很多,可以讓你更好控制自己一天的活力,不至於讓精神雲霄飛車般起起落落。
延伸閱讀:
〈《生時間》「提振活力」篇(四):吃你看得懂的食物〉
〈為什麼我不喜歡「作弊餐」?:關於彈性疲乏與理想生活〉
〈你需要的,或許不是意志力〉
〈關於你的規律作息〉
〈寄語:關於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