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愛科普|🧠研究揭密:語言任務讓長者步伐變慢,顯示大腦運動協調正悄悄退化🚶‍♀️】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研究揭密:邊走邊講話竟讓老化現形!語言任務讓長者步伐變慢,顯示大腦運動協調正悄悄退化🚶‍♀️

你有沒有注意過?👀 爸爸媽媽在散步聊天時,講到一半就不自覺放慢腳步、甚至停下來? 這可不只是習慣問題,而是科學家口中的「大腦雙重任務效應 (DT, Dual Task Effect)」在作祟。

2025 年發表於《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指出:「當人們在走路時同時進行語言或思考任務,年長者的步伐會明顯變慢、穩定性下降, 顯示他們在「邊想邊動」的過程中,大腦資源分配已不如年輕人靈活。」

這項由美國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研究團隊進行的系統性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整合了 22 篇研究、超過一千名受試者的資料,揭開了「語言與走路之間的神經競爭」如何暴露老化跡象。


raw-image



#當大腦同時要「走又要想」:雙重任務 (DT, Dual Task)

所謂的雙重任務走路 (DT walking),指的是一邊走路、一邊做另一件需要動腦的事,比如: 🧮 一邊倒數減七(例如從 100 開始每次減 7), 🗣️ 或一邊想出以「動物」開頭的名詞(例如「狗、貓、老虎……」)。這樣的測驗看似簡單,卻是神經科學家最愛的「腦與身整合測試」。

因為走路看似自動化,其實需要前額葉、小腦、基底核、感覺運動皮質等多區域的精密協作。 而當你又要「動腦想答案」,這些區域就得同時分配有限的資源—— 結果?💥「塞車」發生了。研究團隊指出,這種「腦內交通堵塞」的情況,在年長者身上尤其明顯,反映出他們在神經傳導與訊號整合上的效率下降, 也難怪會在邊走邊講時,出現步伐放慢、重心不穩等現象。


#口語流暢任務 (VF, Verbal Fluency) 比算數還難!

研究中比較了兩種常見的雙重任務類型:

1️⃣ 連續減法任務 (Serial Subtraction Task):像是「從 100 開始每次減 7」這類需注意力與工作記憶的數字運算。

2️⃣ 口語流暢任務 (Verbal Fluency Task):例如「在 30 秒內說出以字母 S 開頭的單字」或「盡可能多說出水果名稱」。

結果發現——

📊「口語流暢任務」導致的步伐變慢更明顯! 其效應量達到 Hedges’ g = −0.4744,屬於中度差異,而「連續減法任務」僅有 g = −0.1412,未達顯著水準。換句話說,當老年人一邊走、一邊講話或想詞時,他們的「步態」受到更大的干擾—— 這不是因為肌肉變弱,而是因為大腦裡負責語言與動作控制的區域正在「搶資源」。


#研究發現:年長者的步伐平均變慢 0.26 個標準差🚶‍♂️

這份整合 22 篇研究、涵蓋 544 位年輕人(20–31 歲)與 511 位年長者(62–85 歲)的分析顯示,整體而言,年長者在雙重任務下的步伐變慢程度 (Dual-Task Cost) 顯著高於年輕人。其平均效應量為 g = −0.2612 (p = 0.026),顯示老年人在同時處理認知與行走任務時的「神經負荷」更重。更有趣的是,研究團隊發現「語言任務」的影響最大,這暗示語言生產與行走控制共享相似的大腦資源——當語言任務壓力一來,掌管行走節律的小腦與基底核便被迫讓出資源, 導致步伐變慢、穩定性下降。



#大腦塞車現象:前額葉、小腦與基底核的三角困境🧩

當你邊走邊說話,大腦的三個重要系統同時上場:

🧠 前額葉皮質 (Prefrontal Cortex):負責專注與決策,是走路時維持注意力的指揮中心。

⚙️ 基底核 (Basal Ganglia):幫你安排「動作順序」,像是先抬腳、再移重心、再擺臂。

🎯 小腦 (Cerebellum):負責動作的節奏、平衡與語音發音的時序控制。

在年輕人身上,這三者協作流暢,就像交通號誌完美配合的十字路口。但在老化過程中,

  • 白質連結 (white matter integrity) 開始下降,
  • 基底核的多巴胺系統逐漸退化,
  • 小腦體積縮小、功能協調力下降。

結果就是:🚦「紅綠燈錯亂」,交通塞住!語言任務一多,這些區域就爭奪有限的處理資源,導致走路「不順」。 研究者形容,這就像要一邊開車、一邊回訊息—— 對於神經反應變慢的大腦來說,風險自然大幅增加。



#不只是肌肉變弱:老化從「大腦走不順」開始

許多人以為老化導致走路變慢,是因為肌肉退化或關節僵硬。但這項研究提醒我們: 🚫 問題不只在肌肉,而是「腦—肌肉溝通」的效率下降。當前額葉需要額外資源來處理語言任務時,就會「借走」原本用來維持平衡與步態的神經頻寬,導致步伐變慢、變不穩。這也呼應了另一個健康指標:

👉 走路速度 (Gait Speed) 已被稱為「第六生命徵象 (Sixth Vital Sign)**」。

研究顯示,走路速度與認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壽命都有顯著關聯。 換句話說,走得慢,可能是腦在示警。



#訓練有解!讓大腦與身體重新同步💪

那該怎麼辦?科學家也提出了幾個方向👇

🧩 1. 認知—運動結合訓練 (Cognitive-Motor Training)

嘗試在行走中加入簡單的語言或記憶任務,例如:

「邊走邊背英文單字」、「邊走邊報數」或「邊散步邊聊話題」。 這類訓練能幫助大腦重新學會在多任務下分配資源。

🧘‍♀️ 2. 強化前額葉與小腦的功能

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太極)能增加大腦血流量與前額葉活性;平衡訓練與協調運動(如舞蹈、乒乓球)則有助於強化小腦的時間協調能力。

🎤 3. 口語流暢練習

語言表達訓練不只是社交能力,更是「神經體操」。每天練習快速列出同類詞彙(例如:水果、動物), 可提升語言與執行功能間的連結效率。這些訓練的核心精神是:

讓大腦學會在分心中保持穩定」。

這正是預防跌倒、延緩認知退化的關鍵。


#結語:走路慢,不只是腳的問題,是大腦的提醒!🧠

Harrison 團隊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關鍵訊息:當我們一邊走、一邊說話或思考時,大腦的認知與運動資源會互相競爭。 年輕人能輕鬆處理,但老年人的神經通訊效率下降,使這場「腦內多工戰」變得困難。結果就是:步伐變慢、注意力分散、跌倒風險上升。這不是衰老的必然,而是神經可塑性仍有改善空間的信號。所以,下次陪長輩散步時,試著觀察他們的步伐與語速變化。那可能是他們大腦在發出的「小警訊」。 記得,多走、多聊、多動腦, 讓身體和大腦都保持活力, 才能讓我們在人生的後半場,繼續走得穩、想得清、活得精彩!💫


📖 參考資料

Harrison, K., Guzman, K. S., Peoples, B. M., Campos-Vargas, S., Smith, B. R., Cifuentes, D. C., Greer, G., Neely, K. A., & Roper, J. A. (2025). Verbal fluency dual-tasks show greater age-related cognitive-motor interference: a meta-analysis of walking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43(11), 219. https://doi.org/10.1007/s00221-025-07169-7


#老化與走路速度 #步態分析 #行走能力

#認知功能退化 #認知老化 #記憶力下降

#雙重任務走路 #DualTaskWalking #認知運動挑戰

#語言流暢任務 #VerbalFluency #語言能力測試

#大腦與運動協調 #神經運動整合 #腦身連結

#前額葉功能退化 #執行功能 #前額葉老化

#小腦與基底核 #運動控制 #神經迴路

#健康老化運動 #銀髮運動 #活力老年

#認知運動整合訓練 #腦力與體力 #整合訓練

#預防跌倒策略 #跌倒風險 #長者安全

#步態與大腦 #步態變化 #腦部健康

#神經可塑性訓練 #Neuroplasticity #腦部重塑

#銀髮族運動建議 #長者健身 #運動處方

#大腦老化跡象 #腦部退化 #早期偵測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本文為運動科學科普以及科學知識宣導性質,並非醫療建議或者針對個人之運動專屬建議!若您有任何相關障礙或者病症問題,請洽詢醫療專業人員,以獲得最佳協助與建議!另外,實際個人化健身運動計畫,亦請依個人身體狀況並與醫療照護專業人員討論後指導調整。運科竹祝各位都能擁有優質健康生活!)




如果您覺得本次節目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vocus.cc/salon/stevelovesworkout/plans/content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運科竹!
47會員
352內容數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我是運科竹! 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運動讓腦袋變年輕?研究揭祕:肌肉激素可能是關鍵!💪🧠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經驗:運動完後,不只身體覺得放鬆,腦袋也好像特別清晰、思緒敏捷?🤔 原來,這並不是錯覺,而是最新科學正在積極探索的現象! 2025 年,一項發表於《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
Thumbnail
2025/09/29
運動讓腦袋變年輕?研究揭祕:肌肉激素可能是關鍵!💪🧠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經驗:運動完後,不只身體覺得放鬆,腦袋也好像特別清晰、思緒敏捷?🤔 原來,這並不是錯覺,而是最新科學正在積極探索的現象! 2025 年,一項發表於《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
Thumbnail
2025/09/28
在進行 Hatch Squat Program 的訓練過程中,運科竹體驗到了許多關於下肢力量發展與技術提升的挑戰與成就。作為一個基於肌力訓練的計劃,Hatch Squat Program 融合了深蹲.....
2025/09/28
在進行 Hatch Squat Program 的訓練過程中,運科竹體驗到了許多關於下肢力量發展與技術提升的挑戰與成就。作為一個基於肌力訓練的計劃,Hatch Squat Program 融合了深蹲.....
2025/09/22
🚸 研究揭祕:每天讓孩子多動一動,竟能提升智力與專注力!體感遊戲還能增強記憶力 🧠✨ 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家小孩?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裡總是跑得快、跳得高,動作俐落;有些孩子則在丟球、接球、踢球時顯得笨手笨腳。除了體能上的差異,這些「基本動作技巧」(FMS, Fundamental Movement
Thumbnail
2025/09/22
🚸 研究揭祕:每天讓孩子多動一動,竟能提升智力與專注力!體感遊戲還能增強記憶力 🧠✨ 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家小孩?有些孩子在幼兒園裡總是跑得快、跳得高,動作俐落;有些孩子則在丟球、接球、踢球時顯得笨手笨腳。除了體能上的差異,這些「基本動作技巧」(FMS, Fundamental Movement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運動自然會變慢。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並且有多種潛在的解釋。新陳代謝的減慢、肌肉質量的喪失以及日常活動的減少,都是導致老年人運動速度減慢的常見因素。然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老年人的移動速度較慢,可能是因為這樣做比年輕人花費更多的精力。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運動自然會變慢。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並且有多種潛在的解釋。新陳代謝的減慢、肌肉質量的喪失以及日常活動的減少,都是導致老年人運動速度減慢的常見因素。然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老年人的移動速度較慢,可能是因為這樣做比年輕人花費更多的精力。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先自首,我就是那個在腦中跑步的那一位。🙋🏻‍♀️ 我好討厭流汗!為了運動不流汗,那就游泳! (凡事都有替代方案) 我們常常為了想達成的目標或想法,想、好、久! 總覺得要做好「精密」的規劃才能出發。 但重點其實是「出發」。
Thumbnail
先自首,我就是那個在腦中跑步的那一位。🙋🏻‍♀️ 我好討厭流汗!為了運動不流汗,那就游泳! (凡事都有替代方案) 我們常常為了想達成的目標或想法,想、好、久! 總覺得要做好「精密」的規劃才能出發。 但重點其實是「出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