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你不是太脆弱,只是太久沒被好好理解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那個罵你的聲音,真的是你自己嗎?

午後的會議室裡,冷氣聲和投影機的嗡鳴混成背景噪音。

小安剛結束簡報,主管皺著眉:「這個提案太理想化了,你是不是沒考慮到現實?」 那一句話,像一支針,輕輕一戳,心就碎了。

她低下頭,筆芯在紙上劃出一道歪曲的線。腦中那個熟悉的聲音立刻跳出來:「妳果然又講錯話了,妳就是太笨了。」

那語氣,不是主管的。

那是爸爸的——那個總在她寫功課時嘆氣、皺眉、說「妳怎麼連這都不會」的爸爸。

那個聲音多年來從沒消失,只是藏進了她的心裡。

每當被否定、被質疑,它就被喚醒。

raw-image


她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並不是怕主管,而是怕那個早已內化的、嚴厲又冷漠的「爸爸聲音」。

心理學裡,這被稱為「內攝(introjection)」──

外界的評價與權威被吸收成自我的一部分。 那些「你應該更乖」「你不可以懶惰」「你要更好」的話,久而久之,成了我們責備自己的語言。


內攝:那些住在你心裡的他人

下班的捷運裡,燈光閃爍、車廂晃動,小安靠著窗,看著窗外飛逝的霓虹。

她的腦海閃過童年的畫面——

那時她還是個小女孩,趴在餐桌上寫功課。

raw-image


爸爸坐在一旁監督:「不行,重寫。」 「可是老師說可以啊……」 「我比老師懂!要乖一點,聽話!」

那句「要乖一點」成了她長大的座右銘。

她以為那是教導,其實是植入。

她開始在每一次挫折後,都逼自己「再乖一點」「再努力一點」。

久而久之,「要更乖」變成了「我不夠好」的證據。

她望著窗外倒影裡的自己,第一次覺得陌生。

那些「我應該」「我不能」的語句,到底是誰的? 那真的是自己相信的價值嗎?還是別人交給她的規則?

她忽然感受到一股心酸。

因為她發現,自己用半輩子在取悅那個「從未滿意」的聲音。


自卑補償:焦慮底下的偽裝

夜裡的辦公室只剩她一盞檯燈。

她修改簡報到凌晨,連逗號位置都要對齊。 她不是完美主義者,只是焦慮。

「我一定要讓大家滿意,否則他們會覺得我沒能力。」

同事路過問:「妳不回家嗎?」

她抿著嘴:「再一下,我怕明天主管問問題。」

那個「怕」背後,不是敬業,而是害怕失去被認同的資格。

焦慮驅動她過度努力;努力帶來短暫安全感,卻也讓她更疲憊。

這正是「自卑補償行為」的樣子——

當自卑感浮現,我們急著用行動來遮掩不安。

完美、取悅、控制,成為我們的鎧甲。

但鎧甲太重,會讓人忘記自己原本的模樣。

她有時望著鏡中的自己,心想:「我到底在跟誰比?」

答案是:那個心裡一直說「還不夠」的人。


焦慮的根源:你在害怕什麼?

有一天,朋友在群組裡開玩笑說她「太愛控制」。

她笑著回應,但心裡卻泛起委屈。

「我不是想控制,我只是怕大家出錯。」

那晚,她一個人坐在床邊,心口發悶。

raw-image


腦海裡又響起熟悉的辯論:

內在小孩:「如果我不完美,他們就會討厭我。」成年的自己:「你不需要證明什麼,你已經值得被愛。」

她第一次沒有壓下這段對話,而是靜靜地聽。

聽見那個小孩的哭聲,也聽見大人的溫柔。

她明白了,焦慮不是敵人。

它是那個小孩在說:「我怕被拋下。」 只要她願意擁抱它,而不是壓抑它, 那股焦慮,就會慢慢變成理解。


覺察你的內在語言:誰在你心裡說話?

隔週,她上了線上心理課。老師請大家寫下:「當你焦慮時,對自己說什麼?」

她猶豫片刻,寫下:

  • 觸發情境:意見被否定
  • 內在語言:「我講話太笨」
  • 聲音來源:爸爸
  • 核心焦慮:怕被羞辱
  • 反應行為:沉默

老師笑著說:「你們聽,那些語句像誰的聲音?」

她愣住。那句「我太笨」像極了小時候的爸爸。

原來她責怪自己,只是延續了父親的語氣。 她突然覺得釋懷—— 因為這代表,這不是她本來的樣子。

當你能意識到「這不是我,而是那個聲音在說話」,

你就重新奪回了主導權。


改寫你的內在語言:練習用溫柔說話

課程最後,老師說:「挑一句你最熟悉的自我批評,試著改寫成支持自己的語言。」

她盯著那句:「我如果不好一點,他就不會喜歡我。」

筆尖停了許久,終於寫下:

「我害怕失去連結,但我也有表達自己的權利。我希望讓對方看到真實的我,而不只是乖的我。」

然後又補上一句:「即使有人不懂我,我依然值得被愛。」

寫完那刻,她笑了。

raw-image


不是因為她變完美,而是因為她終於感覺到自己被理解—— 被自己理解。

改寫內在語言,不只是「換句話說」,而是「換一種方式活」。

那是一種更溫柔、更真實的力量。


成為自己的好朋友:內在轉化的起點

幾週後,她和朋友在咖啡館聊天。

朋友滿臉焦慮地說:「我真的覺得再不好一點,他就會離開我。」

小安微笑:「那妳也可以不要他啊。」

朋友愣住,接著笑了。

那一刻,小安也笑了。

raw-image


原來自己早已能用溫柔又堅定的語氣安慰別人, 那表示,她學會了對自己說同樣的話。

她不再用「更好」來討愛,而是用「真實」去建立關係。

老師曾說過:「當你能像對好朋友一樣對自己說話,你就開始痊癒。」

她終於懂了。


練習,讓你重新長出真實的自己

清晨的街道安靜而明亮。

她走出家門,陽光灑在臉上。 微風輕拂,她聽見內心熟悉的聲音又冒出來:「妳不夠好。」

她深吸一口氣,回答:「我正在學習,不完美也沒關係。」

那個聲音不再咄咄逼人,而是逐漸淡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語氣——平靜、誠實、溫柔。

raw-image


她知道,未來的生活仍會有焦慮、有比較、有懷疑,但她也知道,自己不再需要透過完美來換取被愛。

她開始聽見自己的聲音。

那不是責備,而是理解; 不是恐懼,而是力量。

「你不是太敏感,只是太久沒被理解。當你願意用溫柔取代苛責,人生也會開始變得柔軟。」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1. 「那些你以為是自己的聲音,其實來自過去的他人。」
  2. 「補償行為不是錯,它只是焦慮在尋找安全感。」
  3. 「當你聽見內在語言的來源,你就重新奪回了對話的主導權。」
  4. 「改寫一句內在語言,就是改變一段與自己的關係。」
  5. 「你不是太脆弱,只是太久沒被好好理解。」
  6. 「完美不會換來被愛,真實才會。」
  7. 「焦慮的背後,藏著一個渴望被看見的孩子。」
  8. 「自卑補償,是一種太用力想被肯定的方式。」
  9. 「當你能像對朋友一樣對自己說話,你就開始痊癒了。」
  10. 「當你願意用溫柔取代苛責,人生也會開始變得柔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4會員
318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06
我們常以為內耗是「想太多」,但其實,它是一種「說太多沒事」的語言現象。 本篇帶你從心理學角度解構四型內耗人格——討好型、高功能型、疏遠型、對抗型—— 看懂他們的情緒語言、核心焦慮與防衛機制。 當你學會辨識「假我」在說話,你就能重新選擇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把「我沒事」變成「我有感覺,但我願意面對」。
Thumbnail
2025/10/06
我們常以為內耗是「想太多」,但其實,它是一種「說太多沒事」的語言現象。 本篇帶你從心理學角度解構四型內耗人格——討好型、高功能型、疏遠型、對抗型—— 看懂他們的情緒語言、核心焦慮與防衛機制。 當你學會辨識「假我」在說話,你就能重新選擇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把「我沒事」變成「我有感覺,但我願意面對」。
Thumbnail
2025/10/05
你是否常在夜深人靜時,問自己:「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 心理學發現,我們面對壓力時,會啟動四種典型的生存策略——討好、高功能、疏遠、對抗。這些模式保護了我們,卻也帶來內耗。這篇文章帶你透過「四型人格量表」,看見自己內在的運作方式,學會從覺察走向改變。
Thumbnail
2025/10/05
你是否常在夜深人靜時,問自己:「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 心理學發現,我們面對壓力時,會啟動四種典型的生存策略——討好、高功能、疏遠、對抗。這些模式保護了我們,卻也帶來內耗。這篇文章帶你透過「四型人格量表」,看見自己內在的運作方式,學會從覺察走向改變。
Thumbnail
2025/10/04
內耗不是因為你想太多,而是因為心裡有一套無形的生存策略在拉扯。心理學發現,常見的內耗人格有四種:討好型、對抗型、疏遠型、高功能型。每一型都源自於不同的核心恐懼,讓我們在人際關係與生活中,不斷消耗自己。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四型內耗的核心動機、行為表現、內在語言與深層焦慮,並提供轉化的方向,重新找回力量。
Thumbnail
2025/10/04
內耗不是因為你想太多,而是因為心裡有一套無形的生存策略在拉扯。心理學發現,常見的內耗人格有四種:討好型、對抗型、疏遠型、高功能型。每一型都源自於不同的核心恐懼,讓我們在人際關係與生活中,不斷消耗自己。這篇文章將帶你看見四型內耗的核心動機、行為表現、內在語言與深層焦慮,並提供轉化的方向,重新找回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大腦有兩種聲音「自我辯解」,怎麼辦?
Thumbnail
大腦有兩種聲音「自我辯解」,怎麼辦?
Thumbnail
在你聽完這個人說完之後,你會很難受,當你覺得很難受的時候,你去回想今天告訴你的,你之所以難受是因為你要過濾你自己。你要透過你剛剛聽到的這些話重新找回你自己,你會在整個過濾層的尾端找到你自己,而且你找到的你自己是一個非常清澈的你。
Thumbnail
在你聽完這個人說完之後,你會很難受,當你覺得很難受的時候,你去回想今天告訴你的,你之所以難受是因為你要過濾你自己。你要透過你剛剛聽到的這些話重新找回你自己,你會在整個過濾層的尾端找到你自己,而且你找到的你自己是一個非常清澈的你。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Thumbnail
記憶中的我,在表達時總會用一種相對激動的語氣,尤其在很重要的事情上。那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的表達不夠清晰,讓別人產生誤會。 是的,我經常會覺得如果別人聽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