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就寢拖延症大作戰三招來拆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寶貝長大了,語言能力愈來愈好,交涉能力也愈來愈好了啊!晚上睡覺時間一到,你家是不是就出現一場鬥智、鬥愛、鬥體力的大戰了呢?

讓幼童在說好的時間好好躺平睡著,不僅想像起來好像很困難,執行起來更是各種卡關!家長們都只能祈求孩子早點斷電,這樣才能快點享受自由地滑 me time 時光!甚至有的家長不小心陪睡陪到耐心用盡,最後變身成河東獅吼功下,平定夜晚的躁動,但是這一吼後,眼前的混亂是搞定了,但家長的內疚之心卻又大大的升起。

其實,只要掌握好原則、用對方法,每天都可以讓幼童好好睡著,家長的不用各種絕招吼功。

語嫣最喜歡用的三大招就是:停看聽!

第一招:停🤚!

把媽媽爸爸的規矩通通停下來,讓孩子享受做決定的權力吧!

幼童最喜歡掌控大局的感覺,所以第一步就是要讓睡覺這件事,變成孩子有參與決定權的事!要讓孩子覺得這個不是單方面由媽媽爸爸所規定的,孩子的配合度會整個180度大轉變!例如:今天想要自己關燈還是爸爸關燈?今天想要跳20次床再躺平還是要翻滾10次?

讓孩子共同參與睡前儀式的制定,但睡前儀式的時間依舊是有限度的,時間到就結束,沒有再多一點點,再玩一下下,如果一定要有,就需要重新安排睡前儀式開始的時間和執行長度,而不是每次都無限延長,等於沒有規則。

這裡一定要提醒所有爸爸媽媽,語嫣所建議提供給孩子的,都是『有限度下的民主』,限度的寬廣會隨著孩子的年紀出現適當的收縮或放寬,彈性的存在是可能的,但總是在彈性則會演變為無限制的自由,這反而會讓孩子的內心感覺到無所適從,雖然好像可以由孩子做主,但孩子其實是希望、也需要家長成為家中「船長」的角色的,讓孩子變成家中船長的角色,不是語嫣所推薦的教養方式唷!

第二招:看👀!

看到孩子想要與家長真實連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存在對家長來說是很重要的!

在平常不是睡覺時間的親子互動裡,多一些真誠的關懷和看見,好好無干擾、無目的的相處。也就是說,在這個親子時間裡,沒有其他人其他事會分散你對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不是藉由這個時間的相處,要教導孩子任何事情,在這個時間裡,孩子與你就是最單純的彼此享受與對方的相處。當孩子常常感受到與家長之間親密的連結,就如同我們很容易答應喜歡的人對我們所提出的請求一樣,孩子也會更容易的在我們需要他們好好休息、和我們分開各自休息的時刻裡,願意放下想和家長相處的心,安然地入睡。在這些優質的親子時光裡,很多時候黏住在孩子身上的眼神、擁抱,事實陳述的肯定話語,就能夠讓孩子看到,他在家長眼中是閃閃發光的美好,獲得孩子最想要的愛的連結關係。

最後一招:聽👂!

仔細聆聽孩子的疲累訊號!常常用肉眼看不準,所以才會是用心聆聽!

『適合幼童年齡所需的就寢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太晚的就寢時間,一樣會造成孩子累積睡眠缺乏、造成過度疲勞,過度疲勞的孩子反而會愈睡不好。這跟民間傳說的:晚上玩太嗨會做惡夢,是一樣的意思!當幼童過於疲倦的時候,身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素,當這個濃度過高、孩子很累想睡,但是還未代謝掉的腎上腺素無法讓褪黑激素完全作用,反而會造成孩子睡不好,於是出現夜晚頻頻醒來,或是起床時間太早,最後累到的,都是全家大大小小啊!

快快一起試試看糖果家幼童好好睡三大招!相信很快就能破解幼童就寢拖延症了!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孩子好睡、一家好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6會員
270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5/10/03
多數快充型孩童 不 是 不需要睡很多就很有電的小孩,而是身上背著睡眠債、睡眠不足的小孩! 當一個人的生理時鐘走到該休息睡覺的時刻,這個人卻不在合適休息的睡眠環境裡,無法讓睡覺自然而然的發生,身體判斷此刻你需要充滿力量的去保護自己的生命,最需要的是腎上腺素,當腎上腺素出現了之後......
Thumbnail
2025/10/03
多數快充型孩童 不 是 不需要睡很多就很有電的小孩,而是身上背著睡眠債、睡眠不足的小孩! 當一個人的生理時鐘走到該休息睡覺的時刻,這個人卻不在合適休息的睡眠環境裡,無法讓睡覺自然而然的發生,身體判斷此刻你需要充滿力量的去保護自己的生命,最需要的是腎上腺素,當腎上腺素出現了之後......
Thumbnail
2025/09/12
幼童約莫滿三歲後,只需要好好早睡、夜間睡滿11-13小時,就可以不需要在白天睡午覺囉! 兩歲半愈來愈接近三歲的QQ糖,午覺的穩定度開始搖擺,有時候可以睡兩個小時的午覺,有時候整個午覺時間都自己在嬰兒床裡玩耍中度過,在每個孩子小睡從很需要睡、轉換到愈來愈不需要睡的過程中,常常都是以這種時有時無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9/12
幼童約莫滿三歲後,只需要好好早睡、夜間睡滿11-13小時,就可以不需要在白天睡午覺囉! 兩歲半愈來愈接近三歲的QQ糖,午覺的穩定度開始搖擺,有時候可以睡兩個小時的午覺,有時候整個午覺時間都自己在嬰兒床裡玩耍中度過,在每個孩子小睡從很需要睡、轉換到愈來愈不需要睡的過程中,常常都是以這種時有時無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7/07
昨天的新生兒睡眠講座裡,一名二寶爸問我:「為何妳說爸爸負責小孩的睡覺,寶寶/小孩都會睡得最好,最容易睡過夜?」這就不得不翻出我曾經自己亂腦補的說法:因為  #媽媽被寶寶DNA殖民 了!!!(但是我至今依舊深信不已)
Thumbnail
2025/07/07
昨天的新生兒睡眠講座裡,一名二寶爸問我:「為何妳說爸爸負責小孩的睡覺,寶寶/小孩都會睡得最好,最容易睡過夜?」這就不得不翻出我曾經自己亂腦補的說法:因為  #媽媽被寶寶DNA殖民 了!!!(但是我至今依舊深信不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