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這本書的核心主張清楚:你不是瘦不下來,而是尚未打開身體的「瘦身開關」。
作者是一位專攻脂肪肝與代謝醫學的臨床醫師,根據實務經驗指出,多數減重失敗的原因,並非意志力不足,而是忽視了兩大關鍵——脂肪肝與血糖失衡。一旦肝臟開始囤積脂肪,整體代謝就會停滯,即使控制飲食、努力運動,效果也往往有限。 全書圍繞五個具體、容易上手的小習慣展開:
📌 刷牙清潔口腔:促進唾液分泌、降低發炎,從牙齒開始改善代謝機能。
📌 攝取高可可含量巧克力:每天三次,每次一小片,有助穩定血糖與降低血脂。📌 喝濃綠茶:如抹茶或深蒸煎茶,有助於脂肪燃燒並抑制脂肪吸收。
📌 稍微減少醣質攝取:不極端禁醣,而是調整餐盤比例、減少精緻澱粉與含糖飲品。
📌做一些小運動:強調下半身活動與可持續性,例如深蹲、墊腳尖與日常步行。
這些行動設計可自然融入日常,目標是在「一週內」建立初步的易瘦體質,並為後續的體重管理與健康改善奠定基礎。

■ 心得
我過去曾寫過多本與「習慣養成」有關的書評,從探討習慣迴圈的《習慣紅利》,到著眼日常儀式的《烏托邦的日常》,甚至在理財書如《拿鐵因子》《持續買進》中,也不斷重申一個觀念:微小但持續的習慣,最終能帶來深層的結構性改變。
《1星期瘦身計畫》延續了這一邏輯。它不提倡極端節食,也不鼓吹高強度運動,而是回歸身體與生活的基礎,以五個簡單動作,協助身體「恢復代謝力」。這種做法對習慣養成的初學者而言,更溫和、更友善,也較不容易半途而廢。

雖然書名強調「一星期瘦身」,在實務上,一週的時間確實不足以建立穩固的習慣。根據習慣心理學研究,多數新習慣的養成平均需 21 天以上。七天的意義,更像是一種心理啟動,幫助人意識到:自己其實可以開始改變。作者在書中後段也建議,將七天計畫重複執行七到八次,才能真正養成效果可見的新習慣。
若對照習慣養成的四個階段:
1️⃣ 隔絕:移除阻礙改變的負面誘因
2️⃣ 引導:為新習慣鋪路
3️⃣ 持續:將行動內化為日常自動反應
4️⃣ 追蹤:透過回饋強化行為
本書著重於前兩者,尤其在引導面做得相當不錯,透過簡單語言說明肝臟代謝與血糖機制,對中年族群有很強的說服力。但相對缺乏對「持續」與「追蹤」的引導,若缺少自我觀察與回饋機制,習慣要長期維持仍須倚賴個人意志或外部協助。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非常適合「知道該改變,卻總是無法開始」的人閱讀的實用書。特別推薦給那些因健康檢查報告焦慮,卻不知從哪裡著手的人。與其強逼自己進健身房,不如從泡一杯綠茶、吃一片黑巧克力開始,也許這樣的微調,才是最適合長期改變的起點。

我是哈斯, vocus 主題專家,專門負責商業管理和閱讀相關🤔
同時也是斜槓大師和財富自由成就達成者💰
覺得這篇很讚,可以點點蝦皮分潤🐳 歡迎關注與紅心支持!
衍生閱讀:
- 習慣的養成 → 陪你讀書 EP2-1|年末回顧,習慣的養成——《烏托邦的日常》
2.→陪你讀書 39|致富原子——《拿鐵因子:最小又最強的致富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