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咖啡廳聽到隔壁桌兩個同事聊天。
一個滿臉倦容的主管,一邊回訊息、一邊嘆氣:「我每天都在救火。客戶問題、專案進度、同事卡關,全都找我。」 朋友問:「那你自己想做的事呢?」 他苦笑:「哪有空?我連好好吃頓飯都難。」
這句話,幾乎是職場人的共同語錄。我們以為忙碌代表重要,其實只是大腦被太多瑣事牽著走。 這,就是第一種心智焦點——「問題反應模式」。

🌀 一、問題反應:被瑣事拖著跑的自動駕駛
這階段,大腦就像打開太多APP的手機,一直發燙。
每個提醒都逼你立刻反應——「主管問了沒回」、「訊息閃了」、「會議快到了」。 結果,你整天在回應別人,卻沒處理真正重要的事。
你以為掌控更多會更安心,但越想控制,大腦越亂。
就像手上同時接十通電話,誰都沒講清楚。
💡 轉向的關鍵:放掉不重要的人與事。
你不需要關掉世界,只要先關掉幾個「假重要」的訊號。 當大腦靜下來,焦點才會回來。
🔍 二、分析解難:讓理性幫你拉回重心
當你終於有空喘口氣,會開始想:「我到底在忙什麼?」
這是你從反應模式轉向第二層——分析解難。
這階段的你,像在會議室裡拿著白板筆,開始整理思路:
「問題是什麼?根本原因在哪?有哪些解法?」 理性讓你感覺穩定,焦慮少了,效率提升。
但也有陷阱。
有時你太專注於「解問題」,反而忘了「解人心」。 你找到更好的流程,卻沒聽見團隊的擔心; 你完成報告,卻忽略了他人需要被理解。
💡 轉向的關鍵:問自己一句話——「這件事,誰最受影響?」
當你願意看見人,解法才會被接納。
🤝 三、合作共創:從「做對事」到「一起成事」
當你走到這個階段,焦點不再只是「事」,而是「人」。
你發現最難的,不是找答案,而是讓人願意一起找。
像我認識的一位PM,過去總是一手包辦,累到懷疑人生。
後來他開始讓團隊共創方案、讓新進同仁發表想法。 有次他笑著說:「我發現他們其實不缺能力,只是缺被相信的機會。」
這就是第三層心智焦點——合作共創。
真正成熟的領導,不是控制,而是讓彼此都能發揮。
💡 轉向的關鍵:在人與事之間找到平衡。
事情要推得動,人心要願意跟。那才是長久的動能。
🌱 結語:三層焦點,一場內在升級
當你被瑣事淹沒時,是反應在主導;
當你能釐清重點時,是理性在接手; 而當你願意拉上別人一起時,是心智在進化。
真正的領導,不是「把事做完」,
而是「讓人願意一起完成」。
🌿 放下不重要的事,是為了專注重要的事;
看見重要的事,是為了連結重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