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一百五十五回 水之惡-病-(五十三)「病是資訊流」的憂鬱症年輕化現象之推論(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肉體鍊魂】第一百五十五回 水之惡-病-(五十三)「病是資訊流」的憂鬱症年輕化現象之推論(上)

 

  接著,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中,一個當前極為重要且令人憂心的議題——憂鬱症的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浮現。

  這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與台灣本地心理健康界均共同觀察到的一個真實且嚴峻的挑戰。

  過去,普遍認為憂鬱症是成年人或中老年人的疾病,但如今,這個「情緒的流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襲我們的國中生、高中生,甚至小學生。

  前面論述時,已略提到這個趨勢,但吾覺得還有必要特別針對探討。

  下面,將用我們已經建立的「病是資訊流」這個核心觀點,來透視這個當前最令人憂心的社會議題之一:憂鬱症的年輕化。

  先說結論。

  這個框架提供了一個極其有力的解釋模型,它指出:資訊爆炸時代的年輕化憂鬱症,本質上是一種「資訊中毒」與「系統過載」的疾病。它是發展中的、脆弱的年輕大腦,在面對一個其演化設定完全無法應付的外部資訊環境時,所產生的一種必然的、災難性的系統失調。

  這不僅是心理問題,更是一場深層的「身心資訊系統」危機。


第一部分:脆弱的處理器——發展中的青少年大腦

  要理解問題的根源,我們必須先看「硬體」。

  青少年大腦並不是一個縮小版的成人大腦,它是一個正在進行重大作業系統升級的、極度不穩定的處理器

  ●系統特徵:其負責情緒與獎勵的中樞(杏仁核、伏隔核)已經高度發達,如同馬力強勁的引擎;但負責理性、規劃與衝動控制的前額葉皮質,卻還在緩慢施工中,如同尚未完工的煞車系統

  ●資訊流影響:這種生理上的不平衡,意味著青少年對情緒性、獎勵性的資訊輸入極其敏感,但調節與過濾這些資訊的能力卻非常薄弱。

  他們是一個敞開所有連接埠(ports)、防火牆卻很薄弱的電腦系統,極易受到外部資訊的入侵與操縱。


第二部分:輸入的「病態資訊流」——資訊爆炸的四重攻擊

  這個脆弱的大腦處理器,正被當代資訊環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持續灌入四種主要的「病態資訊流」:

  ●「持續比較」的資訊流——自我認同的腐蝕

  來源:以Instagram、TikTok為代表的社群媒體。

  病理機制:演算法持續推送「他人完美生活」的資訊,這在青少年脆弱的大腦中,被直接解讀為「我不夠好」、「我不被喜愛」、「我被遺漏了」的負面自我信號。這種永不休止的社會比較,是對個體自我價值資訊系統的持續性DDoS攻擊,最終導致系統性的自我否定與價值感崩潰。

  ●「高雜訊、低訊號」的社交資訊流——真實連結的剝奪

  來源:以通訊軟體、網路論壇為主的線上社交。

  病理機制:線上社交雖然提供了大量的「連結」(高雜訊),但缺乏真實人際互動中,豐富的、能帶來深刻情感支持的非語言資訊(如眼神、語氣、肢體接觸,即高質量訊號)。這造成了一種「社交資訊的營養不良」。大腦中為真實連結而生的獎勵迴路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這是一種「連結資訊匱乏」**的警報。

  ●「碎片化與過度刺激」的指令流——注意力系統的耗竭

  來源:短影音、手機通知、多工處理的工作模式。

  病理機制:這種資訊模式,不斷向大腦發送「立即切換任務!」的強制中斷指令。這使得大腦無法進入深度處理資訊的狀態,長期下來會損耗其自主控制注意力的能力。當一個系統失去了自主調節其處理焦點的能力時,便會陷入混亂與無力感,這是憂鬱症「腦霧」(Brain Fog)症狀的核心。

  ●「威脅與憤怒」的情緒流——杏仁核的過度活化

  來源:演算法驅動的新聞與內容推薦。

  病理機制:為了最大化用戶停留時間(Engagement),演算法傾向於推送能激發強烈情緒的內容,特別是恐懼、憤怒與對立。這等於是將青少年的大腦,長期浸泡在「世界很危險」、「到處是敵人」的威脅資訊中,導致其杏仁核長期處於過度活化狀態,整個身心系統被鎖定在慢性應激的警戒模式。


第三部分:內部資訊流的崩潰——憂鬱症的系統性顯化

  當上述「病態資訊流」被持續輸入後,青少年脆弱的內部資訊系統便會開始崩潰。

  ●從心理到生理的「轉譯」:大腦將這些抽象的資訊壓力,忠實地轉譯為具體的生化信號: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長期升高

  這就是我們之前所論證的、由外部資訊催生出的現代「水稟性」——一個充滿發炎「雜訊」、循環「停滯」的內在水環境。

  ●核心迴路的「失調」與「關閉」

  ◇獎勵系統失調:多巴胺系統因過度刺激(如遊戲、短影音)而變得遲鈍,導致對日常生活(如散步、閱讀)喪失興趣與感受快樂的能力(Anhedonia)

  ◇情緒調節系統失靈: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在長期的壓力與睡眠剝奪下功能紊亂,導致情緒的穩定性崩潰。

  ●系統的「保護性關機」:最終,憂鬱症的狀態,可以被理解為這個被資訊轟炸到即將崩潰的生命系統,所採取的一種極端的、悲劇性的「保護性關機」或「安全模式」(Safe Mode)。

  ◇動機喪失:系統切斷了對未來的規劃與行動的能源供應,避免進一步的消耗。

  ◇社交退縮:系統關閉了與外部世界的連結埠,避免接收更多有害的資訊。

  ◇生理遲緩:系統將運行速度降到最低,以維持最基本的生存。

  患者所感受到的「絕望、無力、麻木」,正是這個進入「安全模式」的系統,其主觀的內在體驗。


(待下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資訊站】-認識、確立、實現自我靈魂的升級旅程。
30會員
706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10/31
印刷術的普及,並非直接「創造」了狂熱與歇斯底里,但它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技術基礎,讓潛藏於人心的恐懼和偏執,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規模和強度,跨越地域限制,進行同步與共振。
Thumbnail
2025/10/31
印刷術的普及,並非直接「創造」了狂熱與歇斯底里,但它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技術基礎,讓潛藏於人心的恐懼和偏執,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規模和強度,跨越地域限制,進行同步與共振。
Thumbnail
2025/10/30
在21世紀,「資訊免疫力」(Information Immunity)與「數位健康」(Digital Wellness)——即篩選、處理、整合資訊,並保護內心平靜的能力——已不再是個人修養的選項,也不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軟技能,而是公共衛生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2025/10/30
在21世紀,「資訊免疫力」(Information Immunity)與「數位健康」(Digital Wellness)——即篩選、處理、整合資訊,並保護內心平靜的能力——已不再是個人修養的選項,也不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軟技能,而是公共衛生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2025/10/29
分析資訊傳播的演進與重大變革,與人類主流病症案例數量增長的深刻相關性時,我們可觀察到一個現象性陳述:每一次資訊傳播技術的飛躍(印刷、電報、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社群媒體)都伴隨新的或加劇的疾病模式(例如「神經衰弱」在工業化時代的興起;近十年來青少年憂鬱與焦慮上升與智慧手機普及的時間窗吻合)。
Thumbnail
2025/10/29
分析資訊傳播的演進與重大變革,與人類主流病症案例數量增長的深刻相關性時,我們可觀察到一個現象性陳述:每一次資訊傳播技術的飛躍(印刷、電報、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社群媒體)都伴隨新的或加劇的疾病模式(例如「神經衰弱」在工業化時代的興起;近十年來青少年憂鬱與焦慮上升與智慧手機普及的時間窗吻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當焦慮席捲,眼前的事物變得模糊,心中變得只有心臟蹦蹦跳的焦燥感 情緒,我們生活中的幕後角色 青春拉緊報,只有自身聽不清的渾沌。 過度反應,對情緒的指揮才開始演奏, 當下的自己,一種無論是現在的你或我都無法準確說出來的狀態。 對自己喜歡的、厭煩的一切都展現很激烈的情緒。 遠離青春期的過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哲文韻味】     身為「重度資訊焦慮患者」,無時無刻都想滑著手機、看著新資訊,縱使他是些垃圾資訊、短影音、沒營養的八卦新聞,都能讓我的腦袋假裝正在學習中,讓病情得以緩解。在成千上萬的訊息中,我的靈魂和肉體突然分離,就在那幾個文字間進行飄渺之旅:「人病了吃藥:為什麼世界病了吃人」。對阿!為什麼
Thumbnail
【哲文韻味】     身為「重度資訊焦慮患者」,無時無刻都想滑著手機、看著新資訊,縱使他是些垃圾資訊、短影音、沒營養的八卦新聞,都能讓我的腦袋假裝正在學習中,讓病情得以緩解。在成千上萬的訊息中,我的靈魂和肉體突然分離,就在那幾個文字間進行飄渺之旅:「人病了吃藥:為什麼世界病了吃人」。對阿!為什麼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