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這場設計案裡,你既是設計師,也是作品本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只教我們一件事

雖然今天不是聖誕節,但關於那棵聖誕樹,我有話要說

「『設計』絕對不是一小群人才能擁有的能力,它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人探索未知的能力。」首位獲得「電視包裝界奧斯卡」(Promax Asia Awards)的台灣設計師,羅申駿老師說。

他也提到:「設計是一種思考方式,幫助你在面對未知挑戰時,有一套方法論去剖析問題、探索可能,逐步建立流程、找出路徑,最終設計出解決方案。」

我對於這幾個觀點十足有共鳴,因此想跟你分享一個故事──

我是 Gogoro 的早期員工。

2015 年,是 Gogoro 問世的第一年,我們收獲了第一批數百萬的先鋒騎士,他們真的是當時非常認同 Gogoro 改變世界的理念,執行「從油轉電」行動的早期意見領袖。為了感謝他們的擁戴與包容,那年年底我們想搞點大的,幫他們辦一場創新、挑戰極限、與眾不同的聖誕趴踢,求好心切,在內部腦力激盪會議上同事們丟了數十個創意但都沒一個被採納,正當眾人絞盡腦汁、氣氛凍結時,突然有位同事在遠方小聲地說:

「那不然,我們來『點燈』啊。」

「點甚麼燈?光明燈嗎?」另一位同事帶著訕笑的語氣問。

那位遠方的同事繼續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明:「啊就用 Gogoro Smartscooter 點燈啊……我們有智慧鑰匙 Keyfob,一鍵開啟車輛的瞬間,頭燈也會打亮,這就……智慧遙控的邏輯啊。」

「所以這跟 Gogoro 有甚麼關係?」另一位同事的語氣從訕笑變成好奇的訕笑。

「智慧雙輪啊!先設計一個圖形,接著在地面定位每台 Gogoro 要停的點,計算車頭燈打亮的角度,按下智慧鑰匙 Keyfob,一鍵開啟車輛的瞬間,用科技點亮屬於我們專屬的圖形。用空拍機看能不能拍下厲害的畫面。」害羞的同事不害羞了,一口氣說完自己的構思。

「所以這跟聖誕節有甚麼關係?」另一位同事的語氣從好奇的訕笑變成尊敬與理性提問。

害羞的同事不害羞了,繼續自信地說:

「我們來點亮『聖誕節』的圖案。如果能邀請 300 台車的車主參加,應該可以點亮不小的 Gogoro 聖誕樹!」

如何度過聖誕夜,235 位朋友應該有 235 種不同的答案,但那年12/25 聖誕節的夜晚,235 位 Gogoro 車友參加「Gogoro 聖誕騎士夜」活動,過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聖誕節。

raw-image

沒有任何一本教科書教過這件事情,一群行銷人用直覺啟動了這個創意。我們直覺這個案子有爆點;我們直覺這個畫面應該前所未有;我們直覺這部影片應該極具渲染力;我們直覺這個行銷活動提供一個讓車主參與的互動機會;我們直覺,如果成功,這個模板可以不斷複製、演化。

後來,這變成了 Gogoro 的傳統,在往後的五年裡,無論黑夜或白晝、無論晴時偶陣雨,當初的團隊用愈來愈多的車輛點亮了無數的空拍圖,包括「台灣」。

raw-image

我不太記得當初那個聲音微弱的同事,後來去了哪個遠方,卻感謝她,勇敢提出那個自帶光芒的創意。

然而,創意要能夠自帶光芒,不僅僅是因為魯莽的勇氣,反而是因為清楚「為何而戰」。

設計一張圖、設計一場活動尚且如此,設計你的 Daily Life,設計你的精采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那麼,該如何啟動?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Designing Your Life)一書中,史丹佛設計學院教授 Bill Burnett 將「設計思考」這套原本用於創新的方法,應用在人生規劃上,

教我們如何「設計」出有意義、有方向的人生。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提醒我們:

  • 除了問:「我應該做什麼?」之外,也要追問:「我可以試試看什麼?」
  • 人生不是解題,也不是要找到完美答案,而是一場不斷試錯、修正、重新設計的創作過程。

•┈┈┈┈┈┈୨୧┈┈┈┈┈┈••┈┈┈┈┈┈୨୧┈┈┈┈┈┈•

一、設計思考不是「想清楚再做」,而是「做了才會更清楚」

Burnett 教授提出五個步驟:

1️⃣ 同理自己(了解你在乎什麼)

2️⃣ 定義問題(釐清困惑的本質)

3️⃣ 發想點子(設計多個可能人生)

4️⃣ 做原型(小規模實驗)

5️⃣ 測試與修正(從經驗中迭代)

他說:「別問自己該往哪走,而要用行動探索哪條路更有能量。」

這讓我想到 蔡康永 曾說過的話:

「你不必急著變成誰,只要誠實地成為自己。」

人生設計的起點,不是「職涯選項」,而是「理解自己」。

當你知道自己真正想體驗什麼樣的生活,方向自然會清晰。

這也讓我想到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在她的著作--《破框思維的技術》中提出的「創新 6 步驟」是:

1. 選定一個值得解決的大問題

2. 打破舊有框架,尋找替代性角度(破框)

3. 擴展選擇集,累積多元靈感來源

4. 組合再創造(combinatory play)

5. 選擇並深化有潛力的構想

6. 敘事化,讓他人看見你看到的願景(narrative framing)

儘管她談的是創新的技法與觀念,卻跟 Burnett 教授提出的人生設計 5 步驟如此異曲同工、相互呼應。 

•┈┈┈┈┈┈୨୧┈┈┈┈┈┈••┈┈┈┈┈┈୨୧┈┈┈┈┈┈•

二、用「重新框架思考」突破卡關的人生

很多人會說:「我是不是走錯路了?」

Burnett 說,與其問「錯不錯」,不如問:「我學到了什麼?」

這就是「重新框架思考」(Reframing)。

人生不是直線,而是一場迭代設計——每次改版都更貼近理想。

 

👉 Vito 大叔在《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也提到:「不要被夢想的樣子綁住,而要去理解夢想想教你什麼。」

夢想不是目的地,而是一個讓你持續成長的引力場。

•┈┈┈┈┈┈୨୧┈┈┈┈┈┈••┈┈┈┈┈┈୨୧┈┈┈┈┈┈•

三、設計多個人生版本,給自己選擇的自由

Burnett 建議設計三個「未來五年的人生版本」:

1️⃣ 繼續現有方向

2️⃣ 轉向另一個熱愛領域

3️⃣ 若金錢與社會期待都不存在,我會怎麼過?

這個練習讓人發現:

原來我們的人生,不只有一條正確答案。

蔡康永說:「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跟別人比的,是用來探索你可以變成什麼樣子。」 

設計不同版本的人生,就是對自己說——

「我有選擇,我可以設計自己的劇本。」

•┈┈┈┈┈┈୨୧┈┈┈┈┈┈••┈┈┈┈┈┈୨୧┈┈┈┈┈┈•

四、行動比計畫重要,夢想要能落地

設計師不只是想,而是「做原型」。

在人生裡,原型就是「嘗試」——

訪談一位你想成為的人、參與一個新領域的小專案、或去體驗一種不同的工作方式。

因為你永遠不會在腦袋裡「想通」人生,

你只能在行動裡「走出」人生。

Vito 大叔說得更直接:「夢想不該讓你壓力山大,而該讓你每天多跨出一步。」

從以上 3 位人生導師的話裡,我們也許能找到設計人生的金三角:

  • Bill Burnett-好奇心超重要,用設計思考探索人生
  • 蔡康永-先愛自己,保持溫柔,理解自己,允許不完美
  • Vito 大叔-夢想在前,行動跟上,讓夢想成為日常行動計畫

人生沒有劇本,只有設計稿;不需要完美,只需要不斷修稿。

•┈┈┈┈┈┈୨୧┈┈┈┈┈┈••┈┈┈┈┈┈୨୧┈┈┈┈┈┈•

✨ 結語:設計你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別人期望的那個

每一個瞬間,都是人生。

我是真心會記得,這段孩子還需要我們的時光,每週總有 1 天、2 天、甚至 3 天,我到安親班,接孩子放學。

明明才 8 小時沒見,卻有如久別重逢:微 I 人的葛格,總是在走廊等著,看到我,立即書包上肩,朝我飛奔而來;頗 E 人的妹妹,總是低著頭畫畫,看到我,第一句話總是:「把拔我好喜歡你來接我。」

每一個瞬間,都是人生;這樣的瞬間,充滿光亮。

這三個月,我比過去職涯 16 年的任何一季,都還要「好好下班」。

一個禮拜,至少有 3 天可以「好好下班」:

接孩子回家後,陪打 30 分鐘的桌球,陪孩子吃晚餐後,一邊摧寫功課、催洗澡、催吃水果、催喝鮮奶、催刷牙;一邊洗衣服、摺衣服、收便當袋、簽聯絡簿。等總司令到家,孩子準備上床,我換裝開啟「跑完人生」。

昨天晚上 23:20,洗完澡坐在客廳滾滾輪放鬆時,我跟太太說:

「下班日子跟以前差好多,以前都會繼續工作到凌晨,現在終於知道要好好放鬆。」

43 歲這一年,為了要當孩子的超級英雄,我儘量準時下班;我也終於明白,每一次下班,都是儲蓄隔天上班的能量與情緒價值。

好好下班,是對好好上班的尊重。

儘管沒有打開電腦寫 Email,儘管沒有坐下來趕任何報告的進度,儘管沒有研讀市場調研,但我沒有在放空,反而更「用力思考」。而這樣的狀態,反而是我最靠近自己的一種方式。

這樣的片刻,或許是跑步中、洗澡時、騎 Gogoro 通勤中、下樓倒垃圾、甚至睡前的十五分鐘。看起來沒有任何產出,但內心其實在打磨許多模糊、沉澱許多想法。我開始明白,那些「沒在工作的時候」,其實也可以是人生中最具價值的時刻之一。

我下班後的「大腦使用說明書」,長這樣:

⭕ 毋須特別開工,但最好思索工作的大小事情;

⭕ 毋須煩憂心愁,但確實可以想想人生的走向;

⭕ 毋須做出抉擇,但務必蒐集關於決定的資訊。

🔍 所以,不工作的時候,我們能「用力思考」什麼?以下是我歸納的五種方向,與你分享:

1. 🎯 想清楚:我的長期目標與短期行動一致嗎?

2. 🧘‍♂️ 整理情緒與節奏:我的能量來自哪裡?又流失在哪裡?

3. 📚 回顧學習與成長:我最近吸收了什麼?有真的用上嗎?

4. 💡 捕捉靈感:生活中有哪些小發現值得記下來?

5. 🗺 思考人生設計:那些與工作無關,卻很重要的事

在《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中,Burnett 說:「幸福不是目標,而是副產品。」

當我們專注在設計、探索與行動時,幸福自然發生。

蔡康永也補刀說:「你不一定要變成最厲害的人,但你可以活成最自在的樣子。」

在人生的這場設計案裡,

你既是設計師,也是作品本身。

別怕重來,因為你永遠可以重新設計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lvis Lin的沙龍
135會員
441內容數
曾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累積超過181場演講或訓練,主題涵蓋: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社群行銷、減醣心得與體適能、咖啡等;著作散佈在《大人學》、《Cheers》、《商業週刊》、《104》等。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
Elvis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12
《意義思考的力量》由韓明文所著,他提出「意義思考」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強調當「創意思考」與「邏輯思考」難以打開局面時,轉向「意義思考」可幫助在溝通、提案、策略、創新等面向突破。
2025/11/12
《意義思考的力量》由韓明文所著,他提出「意義思考」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強調當「創意思考」與「邏輯思考」難以打開局面時,轉向「意義思考」可幫助在溝通、提案、策略、創新等面向突破。
2025/11/11
一、 《人心紅利:存量博弈下的企業增長方法論》主要內容與核心觀念 這本書聚焦於「流量紅利消退/人口紅利見頂」的背景下,企業該如何在存量市場中找到新的增長機會。以下是幾個核心點: 1. 紅利見頂,流量/人口紅利不再 書中指出,過去靠「人口紅利」「流量紅利」快速增長的時代逐漸結束。企業若仍以「用流
2025/11/11
一、 《人心紅利:存量博弈下的企業增長方法論》主要內容與核心觀念 這本書聚焦於「流量紅利消退/人口紅利見頂」的背景下,企業該如何在存量市場中找到新的增長機會。以下是幾個核心點: 1. 紅利見頂,流量/人口紅利不再 書中指出,過去靠「人口紅利」「流量紅利」快速增長的時代逐漸結束。企業若仍以「用流
2025/11/10
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生命以負熵為生。」 尼采(Nietzsche):「你必須仍有混沌,才能孕育出一顆跳舞的星星。」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組織若不持續創新,最終將被熵增吞噬。」 黃仁勳(Jensen Huang):「混亂是創造的開始。」
2025/11/10
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生命以負熵為生。」 尼采(Nietzsche):「你必須仍有混沌,才能孕育出一顆跳舞的星星。」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組織若不持續創新,最終將被熵增吞噬。」 黃仁勳(Jensen Huang):「混亂是創造的開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過去作為一個追求業績優先的獵頭顧問,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徹底改變了我心態與想法的求職者。
Thumbnail
過去作為一個追求業績優先的獵頭顧問,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徹底改變了我心態與想法的求職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作者在職涯中遭遇迷惘與自我探索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參加職涯博覽會的經歷,並反思了追尋目標的意義。透過內心的對話與沉澱,最終走上了助人諮詢的道路,並意識到脆弱與勇敢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作者在職涯中遭遇迷惘與自我探索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參加職涯博覽會的經歷,並反思了追尋目標的意義。透過內心的對話與沉澱,最終走上了助人諮詢的道路,並意識到脆弱與勇敢的關係。
Thumbnail
起源 茫茫人生,對精油感興趣,真的去上實體課,但內心總不確定是否真的立對目標(何為對錯?),而精油真的會是真愛嗎? 憶起去年在將軍村參加一場特別''身心靈市集,聽了一場跟芳療有關講座,內心覺得可以私訊Lisa老師聊聊精油證照和芳療未來出路等疑惑。感謝科技發達,在視訊中老師...
Thumbnail
起源 茫茫人生,對精油感興趣,真的去上實體課,但內心總不確定是否真的立對目標(何為對錯?),而精油真的會是真愛嗎? 憶起去年在將軍村參加一場特別''身心靈市集,聽了一場跟芳療有關講座,內心覺得可以私訊Lisa老師聊聊精油證照和芳療未來出路等疑惑。感謝科技發達,在視訊中老師...
Thumbnail
八位優秀的人資工作者、資深商務人士、新手諮詢師、課程講師,一致推薦SCPC新一代國際職涯技術的理由
Thumbnail
八位優秀的人資工作者、資深商務人士、新手諮詢師、課程講師,一致推薦SCPC新一代國際職涯技術的理由
Thumbnail
如果你也在旅途中追尋著自己,請溫柔告訴自己不要著急,現在還沒有遇見沒有關係,因為所有的等待、找尋與錯過都只是為了之後那份相遇。 要相信該發生的事情會發生,生命會帶領我們走向屬於我們的美好風景。
Thumbnail
如果你也在旅途中追尋著自己,請溫柔告訴自己不要著急,現在還沒有遇見沒有關係,因為所有的等待、找尋與錯過都只是為了之後那份相遇。 要相信該發生的事情會發生,生命會帶領我們走向屬於我們的美好風景。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