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教養子女──《歸去來兮:為什麼離教?》大要 2019B6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離教的人大都在宗教家庭中長大,生兒育女後,怎樣教養呢?有三種情形:

1. 體驗型:希望子女體驗他們童年是怎麼過的,包括他們從小學的詩歌、禱告、故事等。子女長大後不想信,也很好。

2. 戒絕型:不希望子女認識宗教,設法避免。希望子女在完全屬世的家庭長大,等子女大了,想認識宗教,就由得子女。

3. 中間型:體驗型和戒絕型的中間。

天主教離教者Victor和妻子Wendy想讓孩子體驗一下,結果上基督教教會,斷斷續續上了幾年,就決定不上了。孩子也問過宗教的問題,怎麼回答呢?

我太太大概跟他們說:「人就是人,他們相信不同的東西。」……我疑惑:要是從小受宗教教育,大了卻不信──那麼要是從小不受宗教教育,大了會渴望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Beatrice被天主教的父親要求,不得不讓孩子受洗,女兒五歲時,還買了本兒童《聖經》給她。女兒問裡面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她答說:

有些人相信是真的,有些人不相信。
我不相信是真的,但不一定不能從故事裡學到東西。

Chuck和妻子下定決心,為女兒保留心靈上的自由,不受宗教「汙染」,甚至向教會辦的幼稚園表明身分,請校方不要傳教。結果女兒放學回來,不會問神問鬼。

按:許多人都有這種開明父母情結,參〈9 怎樣教孩子才叫開明?──《海闊天空:不信宗教的美好人生》讀後記 2019C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局外人的沙龍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局外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6/26
事實勝於雄辯,道德不是宗教的專利,培養道德不需要神,不需要宗教。開明教育的關鍵,在於孩子可以質疑,可以不同意,而不在於說些模棱兩可的蠢話。教會學校往往以教育的名義掩護灌輸式傳教。相關書籍、網站的介紹。
Thumbnail
2019/06/26
事實勝於雄辯,道德不是宗教的專利,培養道德不需要神,不需要宗教。開明教育的關鍵,在於孩子可以質疑,可以不同意,而不在於說些模棱兩可的蠢話。教會學校往往以教育的名義掩護灌輸式傳教。相關書籍、網站的介紹。
Thumbnail
2019/06/26
不信的人不相信死後的生命,而是相信死前的生命。他們面對死亡,大都處之泰然。只是更熱愛生命,更珍惜每一天。舉行世俗葬禮的人越來越多。不信的人愛家人、愛朋友,而不是愛神、愛救主;不信的人做好事,善待他人,不是要得天上的獎賞,而是為了叫世界更美好。這一切,不需要神,只需要生命。
Thumbnail
2019/06/26
不信的人不相信死後的生命,而是相信死前的生命。他們面對死亡,大都處之泰然。只是更熱愛生命,更珍惜每一天。舉行世俗葬禮的人越來越多。不信的人愛家人、愛朋友,而不是愛神、愛救主;不信的人做好事,善待他人,不是要得天上的獎賞,而是為了叫世界更美好。這一切,不需要神,只需要生命。
Thumbnail
2019/06/26
宗教信仰是幻覺,有時候在心理上叫人安慰,卻不是長期的情感穩定的最好基礎;而且很可能妨礙我們實際想辦法去面對人生。世俗的人有他們的辦法,朱克曼舉了三個例子:癱瘓的無神論者、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戒毒者。
Thumbnail
2019/06/26
宗教信仰是幻覺,有時候在心理上叫人安慰,卻不是長期的情感穩定的最好基礎;而且很可能妨礙我們實際想辦法去面對人生。世俗的人有他們的辦法,朱克曼舉了三個例子:癱瘓的無神論者、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戒毒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婆婆聽到孫子開始上主日學後,整個人坐不住了。直接撂下「反正他是長孫就得學拜拜!」我想這就是生而為人最失敗的教育吧,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認為自己相信的就是對的,然後逼迫別人必須無條件的遵從。 對我而言,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很愛我的小孩,當然希望他可以跟我一樣成為基督徒,現在的他僅僅算是個慕道友。
Thumbnail
在婆婆聽到孫子開始上主日學後,整個人坐不住了。直接撂下「反正他是長孫就得學拜拜!」我想這就是生而為人最失敗的教育吧,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認為自己相信的就是對的,然後逼迫別人必須無條件的遵從。 對我而言,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很愛我的小孩,當然希望他可以跟我一樣成為基督徒,現在的他僅僅算是個慕道友。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有個好友引述某個在佛光山當義工,陪伴國際背包客的善信,提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在各自的國家,不是從沒接觸過基督、天主、伊斯蘭和其他信仰,但為何他們却選擇佛教?得到的回覆是:好奇、不滿社會現狀、尋求一個心靈停靠的港灣。 父母、親友原是他們最先停靠的港灣,而後擴及社會、
Thumbnail
有個好友引述某個在佛光山當義工,陪伴國際背包客的善信,提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在各自的國家,不是從沒接觸過基督、天主、伊斯蘭和其他信仰,但為何他們却選擇佛教?得到的回覆是:好奇、不滿社會現狀、尋求一個心靈停靠的港灣。 父母、親友原是他們最先停靠的港灣,而後擴及社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