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職場人際關係裡的「做自己」真的很重要嗎?

步入社會三年多,每到一個新環境,除了學習工作上的必須職能外,公司的文化禮儀、人情世故也是職場上的必修課,公司裡的老大哥,老大姊總喜歡對遇到人際困擾的新人說:「在職場,做人比做事難」!這天大的道理,其實人人都麻知道,只不過,當有人一心只想好好做事的時候,卻一直被「只想做人,不想做事」的人纏著,這種時候,還真的是做人好難,心好累。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免不了有人的問題(尤其人類又是一個製造環境垃圾和問題特別厲害的物種),這些問題,可大可小,但通常遇到難搞的人,問題就很有可能被小事化大,大事爆炸。我能明白在職場裡,扮演不同角色,必須各有捍衛的立場;我也能懂,好好溝通和常被掛在嘴邊的「邏輯!邏輯!」在職場生存戰中有多麼重要,可是,偏偏有時候就會碰上「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狀況(更可怕的是 — 通常那種時候,我都還覺得自己是「秀才」),當雙方各說各話,各持己見,火爆場面一觸即發時,我經常一瞬間覺得對方好像裝了唐老鴨變聲器,呱—呱—呱—呱—呱—,滿頭問號之後,我漸漸學會了禮貌且不疾不徐地說:「你說的,我都能理解,只是......」,好吧!其實,我真正想說的,只有後面的那句。
說道「做人」這件事,我很認真思考過「那究竟怎麼樣的人,可以被稱作『很會做人』」呢?前陣子才看了岸見一郎的《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阿德勒心理學》,從我會選這本書,就知道我有多想再活得任性一點。書裡面提到:「假裝自己去討好所有人,自己的人生就會沒有方向,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
「當世上存在不喜歡我們的人,才代表我們是自由地活著,更代表我們貫徹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沒錯!沒錯!說的真好,阿德勒說的不會錯的!所以,當我下次又遇到理直氣壯,講話又特別兇狠的天兵,再以調教的口吻對我說:「你就該怎麼樣做,又怎麼樣做,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時候,我應該學習更勇敢地反駁:「建議您去看看前兩天,經裡才剛寄出來的最新作業規範,好嗎」,不過,基於我是職場晚輩,還是必須虛心受教,這我懂!我懂!我會保持著耐心、恆心與毅力聽完同事說那一大段鬼話連篇,外加夾雜有點傷人自尊的人生開悟,隨即再開口說話(電話筒這段時間必須拿開距離耳邊30 公分以上為原則)。
每個人都想在職場上學會「做人」,但是,為什麼很少書和主管願意教我們在職場上「做自己」?難道職場就真的是一個「那麼沒有自己」的地方嗎?可是,心靈成長的書籍不是都告訴我們要「破繭而出,勇敢做自己」,甚至連印度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都說:「教育的意義是要幫助我們從孩提時代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遠都做你自己」,到底是公司主管說的比較厲害?還是印度哲學大師說的才是真理?(前者和考績、薪水有關,請慎選)。
我們在眾說紛紜的洪流裡,因為,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成就什麼樣的事,甚至,願意花上時間去探索自己究竟想成為理想中哪種人,以及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所以,我們便迷思了!誰說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怎麼想,想做什麼樣的人?
職場上的做人的確不能完全隨心所欲,不過,我認為一個人在本質上的原則、信念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做人重要,做事也重要,在大環境裡的偽裝,或許只是因為我們也還不夠認識自己,如果能大方承認:「我就是一位做事一板一眼,請勿談論私人八卦的無聊女子」,或是「我就是一位為正義及公平據理力爭的機車男」,那麼,那些特質就是屬於你個人的style,何須改變?無須改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那種人,不該就是天經地義的追求,所以,當我們做著自己一心喜歡的事情時,做事投入當然重要,而成就這些事背後的你,那些你骨子裡的所思所想,不就是真真切切的正在努力「做人」嗎。
請原諒我前文斷章取義地講了許多,文末我想再多加說明的是 — 如果我們已經捫心自問無愧於做事,無愧於為人,無愧於天,無愧於地,那麼,我真心建議嘗試著也在自己喜歡的職場領域上「做自己」吧!因為印度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也說過:「如果喜歡花,就去當園丁。做自己喜歡的事時,沒有恐懼,沒有比較,也沒有野心,只有愛」。有愛的地方,與人互動又怎麼還會面目可憎?有愛的地方,哪還會去看誰是秀才,誰是兵(不過,若兩者薪水有差的話,可能還是要看一下)?套句《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書中佳話: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不可能互相理解,因此,為了增進理解,除了努力溝通別無他法。良好的溝通不是出於愛,而是有良好溝通的地方才有愛;愛也不等同於良好的關係,而是良好的關係所帶來的結果」。
說到這,不妨就趁著明天上班勇敢做自己吧!(如果您到下班之前,被主管叫去辦公室訓話或被辭退,本文概不負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