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情緒的三個人性 ,從《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學著重新認識情緒(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篇,還沒看情緒機制的,請來看唷!
儘管我學習了那麼多書本,每每遇到不同的境,還是會陷入相似的情緒,但不同的是我可以更快察覺到我的情緒,並盡快調整回來,我困惑著「我不是跨過了嗎?我不是想通了嗎?怎麼還會心痛或是感覺悲傷呢?」,我的理智認知判斷,這件事情不是壞事情,是件平常的事情,但我的情緒還是低潮了,是為什麼呢?
在熊仁謙書中提到,為什麼人為什麼那麼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呢?因為我們容易焦距失去的事物?
這種不斷焦距失去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匱乏感」,這種匱乏感讓我們扭曲了事實,我們會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會去彌補自己的匱乏感或是找到一個大魔王去責怪。
匱乏感源自於人類生存的三個天性:一、預期感、二、悲觀天性、三、愛講故事。
(1)預期感
就是「期待或是理想」,但為什麼我們會期待呢?因為我們會去關注未來,對未來有個預設,就像我們對未來會先寫一個計畫書,我們根據計畫書去執行,投注越多計畫,當然就會期待成果符合預期,但我們往往忽略,我們自己是無知的事實,我們沒辦法完全掌握所有的風險,以及無法控制的事物
這是「稟賦效應」,意思就是我們對於失去的東西容易感到難過,也是沉沒成本謬論,對已經損失的事物抱著非理性的執著。
在人際關係中,這種天性,反而容易造成情緒界線的模糊,因為我們更容易對於我們投注的事物有一種執著感。
其實也呼應我們社會一直告訴我們「努力就能夠得到成功」的價值觀,反面來說「你沒有成功,是你不夠努力」,這種「因為…所以」,這種一因論的思考偏誤,熊仁謙稱為大魔王思維,《真確》羅斯林稱之直線型直覺和怪罪型直覺,就是呼應印度哲學的一因論,也強化了我們對錯誤的解讀有了更深的執著、更強的誤解。
因為期待,我們錯把我們期待的事物是為自己的所有物,你喜歡的女生不是你的,你朋友也不是你的、你的女朋友也不是你的,就是這種錯誤的執念,希望世界照著自己的期許旋轉,讓我們更加痛苦。
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的課題分離,讓我們釐清這個事實,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誰都不是誰的,所以,正如熊仁謙在書中所說的:情緒勒索你的,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正是你的期待把你困住了。
(2)悲觀
悲觀是種天性、也是種我們活下來的策略,悲觀或是說保守謹慎,他其實是直接聯想到我們的存活,是一種危機意識,
悲觀的天性,其實是種節能的習性,我們對於失去會特別有感,因為失去資源往往也是減少了資源,無論是自己的食物、夥伴、親人等,我們會因為失去而害怕前進,這是「稟賦效應」,意思就是我們對於失去的東西容易感到難過,也是沉沒成本謬論,對已經損失的事物抱著非理性的執著。
其實不是件壞事情,而是人類之所以生存下來的人性 ,但過度悲觀,反而會讓我們錯估形勢,營造出末日感,這種不理性的悲觀,造就了強烈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會讓我們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但這種從悲觀延伸的恐懼,其實已經脫離了現實,更會把我們推往危險。
或許可以問問我們自己,我們對損失感特別強烈,但我們的損失感真的損失了什麼嗎?
熊仁謙:「我們對損失感太過敏銳,降低敏銳的方式就是提高它的對手的程度,也就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產生更多關注。當我們對擁有的理所當然時,才會對於損失感令人無法忍受。所以,要降低損失感與悲觀天性帶來的影響就是要自己本就擁有的東西抱著感恩的態度。」
(3)愛講故事
就是所謂的「小劇場」,小劇場的危險就是在真相拼圖尚未完成前,我們擅自的想像故事的全貌,並認定想像就是真相,往往就容易踏進自己創造的迷霧,要馬掉下懸崖,要馬被車撞,都是搞得自己苦不堪言的下場,小劇場的危險可以參考我的上篇敘述,我們人天生具有創造力,而經過學習,我們可以重組物質使其成為工具、也可以重新排設事件使其成為故事,而如果我們再理解他人,總是用片面的角度,一句話、一個表現,去定斷一個人,我們就很容易誤解他人。
書中提到「我們是一種求生的生物,並非求真」,一遇到「攻擊」,就容易進入直覺腦,就是我們的邊緣系統,產生戰或逃的二元選擇,但也因為我們這個「敵人」是我們所誤解出來的,往往當我們真的誤解後的攻擊,會把原本不是敵人的人變成敵人,當別人受傷害或受壓迫時,對方的求生本能也會被喚起,衝突或是戰爭就被點燃,正是一種末日感,認為自己身處的世界滿是敵人錯覺。
人際關係中,往往產生誤解後,進而產生攻擊性,讓人與人之件更難溝通,這事件荒謬的事情,因為我們根本就是創造錯誤的事實來假定事實。我們錯把別人當作敵人,甚至是把自己錯當敵人。
當我們越是逃避溝通時、越是用小劇場去解讀他人的意思,我們的行為也不斷地侵占別人的課題,為別人講他的故事,那我們就會越遠離真相。 (延伸閱讀:坐下來聊聊)
預期感+悲觀+愛講故事,其實都是人的天性,沒有好壞,但如果我們沒有好好認識自己擁有的工具,就很容易讓工具變成傷害自己或別人的武器。大腦的天性就是為了求生,但如果受一味地濫用工具,求生的本能卻會把自己推向火坑,所以,我們要經過後天的覺察和思考,進而轉變成「求真」。或是說,在求生的本質下,加入求真的習性,讓求生真的能夠在不同環境生存。
期許每個人都可以如實的看待自己、他人以及這個世界,不再誤會,學會臣服於真相。
何昆陽 2020.10.25 PEAC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最近的我才慢慢將我的特質與高敏感者連結,過去總認為敏感,在某個層面表示脆弱,現在則認為這是一種特質,敏感不代表脆弱,相反的,善加利用這個特質,高敏感則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武器。
在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女權、左右派、種族歧視,在網路上討論空間,往往很缺乏一個灰色地帶去好好聊聊,各自的立場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對文化無知很容易觸犯到另一個族群的地雷,儘管是無惡意的,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中,往往我們的聲音就不再被聽見,另一方就會對你貼上無數個標籤的,這些標籤卻是你始料未及的。  
所謂的覺醒開悟其實並非那麼難以理解的東西,其實本質挺簡單的,只是都把它說得太難了,或是像瓶中小人那般,其實看過真理卻遲遲不願意覺醒,兩人在看到真理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我一直覺得能夠善盡自己人生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開心,也讓周遭的朋友開心,我可以在我的生命最後一刻,滿足幸福的微笑,就足矣
儘管外在的環境每個人都不同,但自己仍然有選擇權的,那他可能會開始找到讓自己復原的方式,就像我,我就是開始寫文章,試圖將自己在這段心路歷程寫成文章,記錄下來,好讓未來的自己或是路過的讀者感覺到這篇文章的價值。而這個過程,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悲傷是一輩子的事情,他無關於痊癒,只是我們能夠學會怎麼看待悲傷。我們一輩子都在失去與得到之間來回,但也因此更加強大、柔軟和更加具有韌性。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最近的我才慢慢將我的特質與高敏感者連結,過去總認為敏感,在某個層面表示脆弱,現在則認為這是一種特質,敏感不代表脆弱,相反的,善加利用這個特質,高敏感則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武器。
在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女權、左右派、種族歧視,在網路上討論空間,往往很缺乏一個灰色地帶去好好聊聊,各自的立場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對文化無知很容易觸犯到另一個族群的地雷,儘管是無惡意的,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中,往往我們的聲音就不再被聽見,另一方就會對你貼上無數個標籤的,這些標籤卻是你始料未及的。  
所謂的覺醒開悟其實並非那麼難以理解的東西,其實本質挺簡單的,只是都把它說得太難了,或是像瓶中小人那般,其實看過真理卻遲遲不願意覺醒,兩人在看到真理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我一直覺得能夠善盡自己人生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開心,也讓周遭的朋友開心,我可以在我的生命最後一刻,滿足幸福的微笑,就足矣
儘管外在的環境每個人都不同,但自己仍然有選擇權的,那他可能會開始找到讓自己復原的方式,就像我,我就是開始寫文章,試圖將自己在這段心路歷程寫成文章,記錄下來,好讓未來的自己或是路過的讀者感覺到這篇文章的價值。而這個過程,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悲傷是一輩子的事情,他無關於痊癒,只是我們能夠學會怎麼看待悲傷。我們一輩子都在失去與得到之間來回,但也因此更加強大、柔軟和更加具有韌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人的情緒反應大略有喜(好大喜功,強烈榮譽感,高欲求)、怒(容易被激怒,富有正義感)、哀(憂鬱,無助)、懼(焦慮,個性敏感)、憫(同情心)。除了喜與憫這兩種感覺讓我們感覺舒服平順外,另外的怒哀懼,都會讓我們覺得痛苦不舒服。雖然有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沒有明白指出它們和存在主義有密切關係,但我是覺得情緒反應
Thumbnail
思考致富聖經:「當財富降臨時,其豐富與迅速,讓人不禁懷疑,在困厄的那幾年中,它們究竟藏在哪裡?」 人類的主要弱點之一,就是太熟悉「不可能」這三個字,當我們開始以思考來逐漸累積財富時,將發現「財富其實始於一種心境」。 是的,人生所需要的一切,富足、成功,早已掌握在我們手中。無論貧窮與財富,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人的情緒反應大略有喜(好大喜功,強烈榮譽感,高欲求)、怒(容易被激怒,富有正義感)、哀(憂鬱,無助)、懼(焦慮,個性敏感)、憫(同情心)。除了喜與憫這兩種感覺讓我們感覺舒服平順外,另外的怒哀懼,都會讓我們覺得痛苦不舒服。雖然有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沒有明白指出它們和存在主義有密切關係,但我是覺得情緒反應
Thumbnail
思考致富聖經:「當財富降臨時,其豐富與迅速,讓人不禁懷疑,在困厄的那幾年中,它們究竟藏在哪裡?」 人類的主要弱點之一,就是太熟悉「不可能」這三個字,當我們開始以思考來逐漸累積財富時,將發現「財富其實始於一種心境」。 是的,人生所需要的一切,富足、成功,早已掌握在我們手中。無論貧窮與財富,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