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獨立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看了一篇有點意思的文章
標題是討論究竟有沒有獨立思考這件事,提到如果我們接受其他人的理論,怎麼算得上獨立思考?原創理論其實不存在,因為往往我們的想法都是基於他人的觀點延伸出來,所以結論認為獨立思考是假命題,重點在於我們拆解其他人的想法、去蕪存菁,這種“組裝”的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們可以回過頭來想一個問題:如果組裝是一個重要的能力,它有辦法處理實際上艱難的問題嗎?比方說,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少子化的因應對策,高房價衍生的經濟問題。
在作者的推論裡有幾個點是可以討論的,例如:原創的概念。原創未必是無中生有,最簡單的例子大概可以用天動說與地動說來解釋。[天動說]認為我們看見的星月太陽圍繞地球而轉,[地動說]認為太陽為中心,各星體包含地球繞著太陽運轉。即便現今大多都以地動說為主流,但別忘了天動說曾經廣泛流傳數千年。這兩個說法都是無中生有的嗎?它可能是基於某些想像力一點一滴建構出來的解釋理論。即便地動說現今被接納,當時也是歷經諸多磨難、累積相當的證據才逐漸推翻過往的說法,成為另一派的顯學。這就不能不牽涉到"奧坎的剃刀":如果可以簡單地說明,我們不需要更複雜的理論。
其實,天動說也能解釋星體的運行(運用足夠多的故事),但總有遇到不容易說明的地方,也因此衍生出更多複雜的解釋。而改用地動說之後,大多數的星體運行都可以用橢圓形的軌道來得到通用的解釋原則(星體既然沒有意識就應該有一個通則可以說明之)。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聽者的我們,難道只是單純的接受而已嗎?當一個人有所主張,總要提出說明,一個理由究竟是不是個好理由,在於它是否合乎邏輯,而不是立基於各種謬誤。我們為什麼對於髮夾彎、時空不同之術感覺到可笑滑稽或荒謬,難道是真的不了解時空確實有所改變嗎?當然是因為這種解釋政策方向改變的理由並不是一個好的理由。而這種判斷理由好壞的分辨能力,正是我們能否獨立思考的具體顯現。
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路德教派主張“因信稱義”,正是肯定人的思考能力不再只是掌握在上帝手裡,不再只是教會的附庸。明清時期提出的“禮教殺人”或 "雖千萬人吾往矣",在在都顯示出我們對於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的地方能夠看出其荒謬之處並反思甚至進一步行動,又或者個人與群體之間有價值判斷取捨不同的抉擇,這些一個個微小卻又巨大的改變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展的一大動力。
因此,問題在於:不能因為沒有所謂真正的“原創”而可以推論出“獨立思考是個假命題”。組織各方理論作為思考的重點,其實必須立基於大量的觀察證據並進一步比較各種現象之間的異同,提出合理的解釋並加以說明。
比方說,釣魚台到底是誰的,如果沒有參考各方的論述證據、立場,我們實在無法判斷何人說的更有道理。並不是組織了各方的說法就能拼湊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歷史見解。當我們選擇支持同婚,卻又認為應該專法管理,並不是因為我們人云亦云,只是因為婚姻做為一種法律的規範,它當初的設定是以男女雙方的立場去訂定,同性之間的結合關係實在是超出立法者的想像,可能有許多不合實情之處,而不是因為反對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可以享有相同的權利。
結論:
這篇文章有趣的地方在於:看似解消"獨立思考是否存在"的論述,其實反而說得上是一種獨立思考的表現;他在提出主張的過程其實沒有運用到他所講的"去蕪存菁"、"組織",反而是一種推論並下結論的過程。只是作者所提出的理由不足以說服我,並因此引發我進一步舉例並加以說明我的論點,論證為何此篇的論述是有問題的。
在思辨的過程中,確實具有分析資料並加以整合的部分,但並不代表兩者可以等同或取代對方。
試想一個簡單的問題:那些在你腦海中的思考,難道有可能不是“獨立”的嗎?
即便是多重人格患者,每一種思考(想法)也都是獨立(自)的想法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有聽過台灣義勇隊嗎? 作者: 廖彥博   出版社:天下文化 這本算滿推薦的,近代史這塊(尤其抗戰的部分,牽涉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有時候會懷疑自己高中時看到的版本會不會只是一種片面的洗腦文。 但是,作者透過史料蒐證、分析,試圖給予抗戰重新更深入客觀的描述。原來,在戰爭的過程中,有媒體輿論
性平是個新的概念。 從 “平”望文生義,會認為是一種平權的主張。尤其對於同性戀者,他們在性取向上有別於異性戀,對相同性別的人反而會產生慾望。他們同樣是人,應當有同樣的權利,這是平等且不應該歧視的。而要斷絕歧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該從教育著手。(教育怎麼不是一種洗腦?)因此我們對於中小學要開
最近在看廖彥博的,還滿有趣的。 之所以會看他的書也是從一篇網路文章開始。 有幾個想法可以分享: 雖然現在政治上以白話文優先、鄙棄古文,認為這樣才是台灣價值的表現。但是,像這樣歷史翻案的文章,需要大量爬梳史料,才能從中分析同時代的局勢、在這些政局中究竟有甚麼樣的人物登場。古文像是一個鑰匙,如果不懂這個
這本書以前看人推薦過,圖書館剛好有遇到所以借了。看完之後覺得那張貼紙似乎有點刺眼... 作者: 褚士瑩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17/10/01 推薦指數如果滿分五顆星,這本大概只有三顆星。 開頭就是測驗的方式,看看你自己的界限。然後又說不是特別強調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
教養的過程總是各種堅持與懺悔並存 忐忑多日,終於結果揭曉。 初時看錯號碼還以為上了,結果卻是被刷下來。 曾想若是考過的話,也要上網講兩句這制度的不合理。但沒考過還真不適合批判制度,只會被視為酸葡萄的心理罷了。 新的問題擺在眼前:該怎麼面對孩子,該怎麼跟安慰她。 考試就是如此殘酷
家要做為一個避風港,豈示容易的? 周末聽了對話練習中的CD,一段是李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一段是李老師與家長的對話。 其實小孩的部分是滿令人困擾的,因為很明顯聽得出來他們沒有辦法很明確的描述自身的感受與需求,很多時候都需要老師的引導。但是這種引導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夠撫平心靈的傷口,我覺得不容易看到效
有聽過台灣義勇隊嗎? 作者: 廖彥博   出版社:天下文化 這本算滿推薦的,近代史這塊(尤其抗戰的部分,牽涉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有時候會懷疑自己高中時看到的版本會不會只是一種片面的洗腦文。 但是,作者透過史料蒐證、分析,試圖給予抗戰重新更深入客觀的描述。原來,在戰爭的過程中,有媒體輿論
性平是個新的概念。 從 “平”望文生義,會認為是一種平權的主張。尤其對於同性戀者,他們在性取向上有別於異性戀,對相同性別的人反而會產生慾望。他們同樣是人,應當有同樣的權利,這是平等且不應該歧視的。而要斷絕歧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該從教育著手。(教育怎麼不是一種洗腦?)因此我們對於中小學要開
最近在看廖彥博的,還滿有趣的。 之所以會看他的書也是從一篇網路文章開始。 有幾個想法可以分享: 雖然現在政治上以白話文優先、鄙棄古文,認為這樣才是台灣價值的表現。但是,像這樣歷史翻案的文章,需要大量爬梳史料,才能從中分析同時代的局勢、在這些政局中究竟有甚麼樣的人物登場。古文像是一個鑰匙,如果不懂這個
這本書以前看人推薦過,圖書館剛好有遇到所以借了。看完之後覺得那張貼紙似乎有點刺眼... 作者: 褚士瑩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17/10/01 推薦指數如果滿分五顆星,這本大概只有三顆星。 開頭就是測驗的方式,看看你自己的界限。然後又說不是特別強調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
教養的過程總是各種堅持與懺悔並存 忐忑多日,終於結果揭曉。 初時看錯號碼還以為上了,結果卻是被刷下來。 曾想若是考過的話,也要上網講兩句這制度的不合理。但沒考過還真不適合批判制度,只會被視為酸葡萄的心理罷了。 新的問題擺在眼前:該怎麼面對孩子,該怎麼跟安慰她。 考試就是如此殘酷
家要做為一個避風港,豈示容易的? 周末聽了對話練習中的CD,一段是李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一段是李老師與家長的對話。 其實小孩的部分是滿令人困擾的,因為很明顯聽得出來他們沒有辦法很明確的描述自身的感受與需求,很多時候都需要老師的引導。但是這種引導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夠撫平心靈的傷口,我覺得不容易看到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獨立思考應該是指運用自身的學識去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評價,面對全新的資訊、知識,不是直接記憶、接納它們,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容易形成教條式思維,有框架的思維會使思考經常受到約束。調用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對比、分析,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並修正、改進自己或形成自己的觀點、評價。 心理學裡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思考家國,有家無國,思考獨善,獨我無善。 思考根源,有根無源,思考夢想,夢我無想。 思考父母,有父無母,思考兄弟,兄我無弟。 思考原次,有原無次,思考天平,天我無平。 明智應該會說:怎麼有家無國?你不喜歡獨善、我們還是有自己的。 假傻瓜應該會回答:不對!原鄉們有很多不喜歡獨善。我們有根本沒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獨立思考應該是指運用自身的學識去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評價,面對全新的資訊、知識,不是直接記憶、接納它們,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容易形成教條式思維,有框架的思維會使思考經常受到約束。調用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對比、分析,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並修正、改進自己或形成自己的觀點、評價。 心理學裡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思考家國,有家無國,思考獨善,獨我無善。 思考根源,有根無源,思考夢想,夢我無想。 思考父母,有父無母,思考兄弟,兄我無弟。 思考原次,有原無次,思考天平,天我無平。 明智應該會說:怎麼有家無國?你不喜歡獨善、我們還是有自己的。 假傻瓜應該會回答:不對!原鄉們有很多不喜歡獨善。我們有根本沒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