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對於這位作者的初識,感覺上有那麼一些「樊登」的影子,楊斯棓也介紹及推薦很多書,甚至回家接診所執業之際,還特別打造一面書牆讓人免費看書、借書。而這本「人生路引」,作者在書籍架構上,先從獨善其身來談,介紹一些關於閱讀、表達、寫作等書籍,接著談創新相關的書、理財的書,然後漸漸轉向家庭、安老、社會等面向,但這些又同時關乎著個人,讓人不禁聯想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
書裡,作者不僅好好地把推薦的書做了摘要,但又同時保留其精采之處,讓好奇的讀者可以再去添購該書來閱讀,除此之外,每個篇章也有作者自己的消化與整理,並且因著該主題有些延伸的書目,看起來像介紹一本又一本的書,但同時也像是在理人生一道又一道的基本題,對於那些自己剛好也讀過的書,例如:讀懂一本書、與成功有約,亦真心認同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或許如此,就更加相信作者推薦的其他書目,畢竟,市面上有太多龍蛇混雜的書目,如何好好選書,成為另一個功力!而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有一個篇章在介紹如何選書。
翻開書,不只是一篇又一篇作者的閱讀心得,更是他由書中得到的體悟與行動結果,「有為者,亦若是」,讀著文字也同時會讓人反身思考自己做得如何,雖然汗顏的時候居多!卻也適時的提醒了自己一些事情。
我在想,如果現階段覺得自己人生某些地方感覺卡卡,又或者對於自身某些領域感覺底子還不夠,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閱讀不足,還無法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領域系統吧?這樣的感觸特別是讀到作者曾經因為母親的關係,開始讀理財相關書目,又或者因為父親生病,對於當時不懂的事進而產生的感觸。當然,不只是如此,一如作者所說:
所謂第三人生,其實是從扛起家庭經濟照顧之責退下來的那段時日,過去可能叫「退休」,但因為我的字典沒有「退休」二個字(如果人生就已經在做自己喜歡、想要做的事,又何來退休一詞?),所以,更貼切應該是指孩子大學畢業後的那段時間吧?當然,要有第三人生的前提是,假設沒有意外,其他條件不變之下。
之所以對第三人生有感,因為一方面父母年紀也大了,尤其作者書中提到另一本書,書名是《
別以為還有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還把55天怎麼算出來的讓讀者知道,從中驚覺自己對於老年人的照護根本知道的太少,沒有把握面對各種情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自己站在人生中間點,接下來該怎麼過也想早早準備,不只是退休後的財務、健康,更包含預立醫療決定、生前契約等等的規劃,畢竟目前的自己知道的太有限。
有些事情,我們必須及早準備,愈早準備好,我們就能擁有更多餘裕,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諸如:被動收入、預立醫療、預立遺囑、教養下一代、安頓上一代。 -摘自 「人生路引」-
人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雖然準備永遠不夠(例如:當個有效能的父母),但是多一分認知,就少一分焦慮。畢竟,人生總是在模糊未知的道路中前進著,沒有金湯匙,沒有靠山,就更需要多一些努力,才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閱讀,即是其中一個可以取得前人智慧的方式。
當然,我也同時相信著沒有人可以獨自活得很好,因此,除了要感謝一路走來相助的貴人、貴手外,當自己也稍稍有能力了,也要伸出那雙手,給予需要的人。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
愛心、贊助或是在
讚賞公民上幫忙拍拍手!更歡迎
訂閱我的專欄或
追蹤我(
專欄訂閱請點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