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本文之前:此文只代表我個人的經驗分享,若讀者有諮商需求,請尋求正式的諮商管道協助。
---------------------------------
若要將憂鬱症的症狀用數組詞彙形容,「淚水、哭泣、悲傷、虛無、黑洞、無以名狀」這一組是很典型的特徵。對我來說,常在一天結束之際、入夢之前,無力地躺在床上「以淚洗面」已成為某種無可迴避的儀式,白天被藥劑調伏的生命虛無感常常在精神疲累時,從潛意識的深海海溝裡湧起一陣陣暗流,沖刷著白天努力被撐起的自我,悲傷從心靈暗影的間隙瀰漫成縷縷水氣在淚腺凝結,然後就如午後猝不及防的雷雨般,沿著雙頰滴落兩行淚雨。
陣陣地下雨,怔怔地站在心裡緩緩張開的黑洞邊緣,我試著保持平衡,不要墜落。
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不是一般人所體會的悲傷,而是更深地失去存在的立足點、失去平靜、失去對生命的相信、失去對自身的肯認,虛弱無力地不斷墜落,深刻到骨子裡卻隱隱在心頭發疼的虛無。
「心裡有著一個無底的黑洞」這是一種滿普遍的憂鬱症患者對於虛無感的形容。心之黑洞會吞噬吸乾患者所有對生命的熱情、活力、光亮與想望,很嚴重的狀況會讓患者覺得己身僅是空乾的軀殼,僅剩自我憎惡、厭棄。
在《憂鬱症自救手冊》一書,第一章提到憂鬱症的普遍症狀,「心情悲傷」為首要特徵。作者這樣寫道:
憂鬱症患者可能偶爾某一天會過得比較好,但大部份的日子都要與強烈的悲傷感和空虛感對抗。即使與所愛的人在一起,或者做他們曾經非常喜歡做的事情時,憂鬱症患者也會感到悲傷,對於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無法樂在其中。
《憂鬱症自救手冊》裡特別強調「憂鬱症不是悲傷的代名詞」,憂鬱症引發的悲傷情緒,會更加強烈,可能會遠遠超過正常的水準,而且持續的時間更長。關於悲傷與憂鬱症的區別,本書作者舉了心理學開山祖師佛洛伊德的經典論文《哀悼和憂鬱》的區別:
當你沉溺於悲傷時,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空虛的;而當你憂鬱的時候,你會感到自己是空虛的。
當人習慣了失去的悲傷,繼續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悲傷會漸漸消失,然而憂鬱症沒有終點。
對與憂鬱體質相處超過生命一半的時間的經驗裡,我所謂的身心狀況平穩的標準其實放的很低,我只期望每天都有能踏出房門的動力,能維持正常地工作、上下班,規律的有食慾吃飯,不會無力地躺在床上厭世,完全出不了門。所以,當白天能正常活動過後,夜裡浮現的僅是虛無感、悲傷攙和著淚水(有時會伴隨四肢無力感),反倒是我覺得還能接受的輕微症狀,我必須要接受憂鬱體質的宿命,這可能不會完全好,會在生命中起起伏伏的,但只期待這樣的起伏不會跌宕到把我摔個半死不活就好。
流淚是我夜晚的小日常。
到目前為止,我最熟悉的中文狀聲詞是形容掉淚的「撲簌簌ㄆㄨ ㄙㄨˋ ㄙㄨˋ」。最常在夜晚(偶爾白天也會),無論是做事、吃飯、看書、看電影,還是只是躺在床上放空,無以名狀的悲傷常襲上心頭,人的淚腺製造淚液是很快的,眼淚會不由自主地湧出眼眶。淚水很物理學地遵循地球的重力。側躺時,上方眼睛的眼淚會直直滑越過鼻樑至底。當我側躺枕著,一耳貼著枕頭,能夠聽到眼淚滴落在枕面那一瞬間的細微墜地聲。
「撲簌」
「撲簌」
給會同樣遭遇如此眼淚小日常的同胞們的提醒:房間裡,不管書桌上、床頭旁都要備好面紙,或是擦起來舒適的抽取式衛生紙(為何強調抽取式而不是平版式,因為用抽的比較方便,流淚經驗豐富的人絕對不想在淚水汪汪、兩眼模糊之際,還要從厚厚疊疊的平版式衛生紙堆裡細細辨識薄薄的脆弱紙張)。
特別當人躺在床上流淚數分鐘後,鼻子就會開始塞住,由於人體淚腺管道有一側連著鼻腔,所以淚腺排出的淚液會有一部份被導進鼻腔,當躺著流淚開始感到鼻塞時,甚至有時會瞬間感受到兩側一起鼻塞到需要張嘴呼氣,這時得起身順手抽衛生紙擤鼻涕,至少讓鼻子通暢一邊。
家裡常備舒適的衛生紙很重要,薄薄的紙會很溫柔地承接住妳所有液化的悲傷。
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因為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那憂鬱症患者如何處理悲傷或情緒低落的症狀?《憂鬱症自救手冊》也提供了三項實用的建議:
1. 分散注意力是短期但有效的策略,如和朋友聊天或看場電影,但作者不建議將此做為最主要的應對策略,因過於長時間分散注意力,可能會對專注於治療目標失去積極性。
2. 接納你的悲傷,這就是你當下感受到的真實感覺。本書提到的正念療法認為接納你當下的狀態並不代表屈服或放棄,而是誠實地面對你此刻的情緒狀態。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才能真正做一些事情來處理這些情緒,而不是陷入「憑什麼我得面對這個問題,真是不公平」這樣無謂的想法。
3. 挑戰消極的想法。此是作者借鑒認知治療的原則,有時識別出那些你具有的並導致你感覺悲傷的特殊想法是非常有意義的。舉例:憂鬱症患者會發現自己在想「為什麼要打電話打擾別人?反正沒有人想要跟我說話」或者「我真是太懶惰了,已經三天沒有上班」。憂鬱症會使你傾向於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當你發現自己受這些極端的負面思惟控制時,要特別注意,並找到證據來證明這些想法是負面的。
不妨問自己:那個極端的負面想法是正確的,還是憂鬱症讓你的思維更加極端或負面?雖然這樣做並不會使負面想法完全消失,但卻可以讓你和這些想法保持一定的情感上的距離,降低你受到的影響。
這三項建議非常實用,特別是第二項、第三項,我認為這是在鍛鍊一種導向正面思考擺脫負面情緒的情商能力,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練習正念看待自己的悲傷和負面情緒,以及識別負面情緒,跟它們保持適當距離,也就是你對自己的想法並不等同於這些負面情緒本身,你可以保持自我,遠離負面情緒的影響,同時保有其他正向感受與思考的能力。
註:《憂鬱症自救手冊》我很推薦的書,很實際的說明協助讀者了解憂鬱症,以及提供給患者及其陪伴者很實用的照顧指引。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的自助指引》
(Depression: A Guide for the Newly Diagnosed)
作者:李‧科爾曼(Lee H. Coleman)
出版社:日出出版
中譯本出版2020/02/17
書籍連結在此
附圖為用粉蠟筆手繪的畫,用藝術治療具象化我的悲傷,名為《淚水之森》。
「傾聽憂鬱說說話」專題介紹
我是葉宇燦,長年站在心理懸崖邊的憂鬱症患者,我思考多年如何讓外界理解憂鬱症患者內在的苦,那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同理的。但我很膽小,害怕網路酸民言論如瘋狗浪的席捲,遲遲都沒動筆。在疫情席捲的這兩年,我總有「不說就來不及說了」的焦慮。希望我能像「真人圖書館」,外人可藉由我的分享,稍微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情。
如果對之後的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按下追蹤或訂閱,您會在第一時間接收新文章發佈的通知訊息。同時也請按下方免費的手掌符號五下,給我肯定的掌聲。這些正面的支持都是我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