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寶寶生病了,看他身體這麼不舒服,難道不能幫他睡好一點嗎?

    最近很剛好,幾個客戶都遇到寶寶生病時,因為看孩子身體不適、哭起來特別讓家長心疼,於是,就在睡覺的時間,讓孩子不睡嬰兒床、一起睡在爸媽床上,或是本來都是自行入睡的、增加了抱哄睡服務。
    結果,病好了,孩子不願意睡回嬰兒床,或是不想再自行入睡了.......
    其實如果用英文搜尋國外嬰幼兒睡眠顧問的文章分享,可以看到有不少嬰幼兒睡眠顧問,會建議家長,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可以不要堅持原本的入睡方式或睡眠作息,等到孩子病好了再說。
    提供這些建議的,包含我自己的導師,以及當時一起進修的許多同學們。
    不過,他們沒有特別寫出來的部分是:等孩子病好了之後,家長需要重新堅持、再走過一次睡眠調整、並且重新穩定作息。
    三個月時,白天睡眠零散、夜晚常常醒
    三個月時,白天睡眠零散、夜晚常常醒
    寶寶還小的時候,並不能夠分辨出來,家長今天是因為捨不得孩子生病時的身體不適,因此決定提供特別服務,於是讓寶寶可以依同睡在家長的床上,或是提供抱哄睡服務。
    當寶寶不知道家長的初衷,家長又沒有特別的告訴寶寶,沒有和寶寶說明清楚:「親愛的寶寶,因為你現在生病,媽媽爸爸捨不得你身體不適,所以我們決定在這幾天提供抱哄睡服務,但病好之後就不會再有了唷!」
    於是不知道為何這一切會開始,更不懂為什麼這些服務會停止,寶寶對於家長的服務改變:『尤其從服務項目比較多,轉換成服務項目很少』,是非常不能接受的,因此,寶寶就會出現正常的抗議情緒。
    而這些寶寶會抗議的情況,其實同學和導師都知道。並不是他們故意不寫出來,而是他們真心沒關係,而這個沒關係的感受,在我的觀察看來,這是一種文化差異。
    我發現美國、加拿大、紐西蘭(依據個人比較有機會觀察到的)的文化裡,孩子生病時,可以躺在沙發前看整天的電視、媽媽煮雞湯麵(chicken noodle soup)、有的甚至可以吃很多冰淇淋.....這個對於生病時的描述,出現在很多安全依附關係訪談稿中,感覺是一種生病時的愉快回憶,同時也有點像是生病時的美好標配。
    因為生病時可以擁有特別於平常日子的美好標配文化記憶,所以成年之後,也會同樣的複製提供給自己的子女相同的生病美好記憶。
    因為有著這樣的文化習慣,所以在病好之後,家長重新面臨「重新調整作息」的辛苦,就有種了然於心的接受度。
    但是,身為台灣人的我,小時候生病的時候,並沒有延伸出各種看電視的無限特權,印象中生病只有被提醒要好好多休息、多喝水。
    當我成為母親之後,跳跳糖生病時,我也不會當天讓他水果吃到飽(我們家沒有電視),反而是更早讓他上床就寢,希望他睡更飽、免疫系統更有能力對抗病毒。
    另外,我也認真思考過,跳跳糖是因為生病、造成身體不適,也因為生病的不適感,入睡過程比較不容易。那麼,在這個時候,我提供抱哄睡協助,是否能夠解決他「生病造成的身體不適感」?
    我想了想,認為我辦不到,我的抱哄睡,並不會減輕他身體的不適感,可能只有醫生的藥物,能協助他減緩身體上的不適;我的抱哄睡,或許能夠提供他心理上的舒適感,因為增加了與我的連結時間,但是,這個連結不一定會幫助他生理上睡好:他是被我抱在我身上入睡的,當我把它放回床上、偷偷溜走後,他中間稍微醒來查看睡眠環境,會立刻發現我不見了、他的睡眠環境改變了,他有可能會因此中斷睡眠,反而睡得更不好。(詳細說明請參見:為什麼嬰兒床上有針、寶寶背上有刺,明明都睡著了、一放床就哭醒!
    再加上當年的我,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跳跳糖從6次夜奶娃變成一晚睡12小時的天使寶寶,我實在無法說服自己,就為了一個區區的感冒,要打亂作息、變成依賴協助入睡,等他病好之後,再重新來一次!?!?!
    就是在這個自己經驗的感受下,我幾乎沒有推薦過任何家庭,在遇到寶寶生病時,放棄作息、放棄自行入睡,等到寶寶病好了再重新練習一次。
    但我想,我也還是可以把我自己身為嬰幼兒睡眠顧問的個人風格,以及我這樣選擇的理由分享出來,也讓其他家庭想一想,自己比較喜歡和適合哪一種方式。
    畢竟,清楚自己為自己和孩子的未來做了哪一種選擇,會幫助家長在做出決定之前,有更好的判斷參考。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各平台收聽🔍【糖果家好好睡】請點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