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不舒服的感覺,是自己也有(那項特性)—1

我們碰到不舒服、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事情或人的時候,往往抱怨、責怪那人的不是,那件事情的難纏、不合理、不順心,如果事情重覆發生的話,就要反過來看看自己了,為什麼老是碰到類似的事情、同樣的人呢?是不是我的問題呢?

一、 當人家在教導、指導我的時候,我覺得不舒服、不耐煩
尤其在我沒預期會出現這些指導,或知識的宣揚時,我覺得沒有需要,也不認可他說的時,有時會在心裏嘲笑或反駁他,只是沒說出來。
多年來,這樣的事情重覆發生,我也在各種情況的交織比對之下,明白了:我自己也常常在教人家,告訴人家我知道的「新知」和「正確」的知識。
回想一下,好像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開始的,每當得知新知識,或學到新東西後,就會時常轉告周圍的人(「分享」這個詞是後來才出現的),很喜歡「傳播」這些我覺得「好」的訊息。後來參予了一些團體,進而推廣由國外傳入台灣的一些觀念和做法,除了環保、教育、性別議題之外,還起而行動,家長自己辦學校,推廣和實行「自主學習」的理念。
10多年前,學了身心靈成長,成為諮詢師之後,更是喜歡談論這些,給周圍或來參加活動的人我覺得好的東西,時常是免費給予,或是增加時間和內容。生病停下來後,逐漸明白,我花了那麼多力氣,跟人家說了那麼多我以為好的東西,其實人家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接受,更有些是聽不懂的,我的心力都浪費了,或許也引起人家的厭煩。
原來我對人家的教導不喜歡、不舒服,也是我自己有那項特質,那些不舒服是要我看見自己,轉而找到自己的那項特質在哪裏?進而改變它,這樣我會越來越好。

二、 對沒知識沒常識的話或人,我很不喜歡、厭煩,甚至生氣
我也在找尋為什麼我會不舒服呢?這幾年,我的理智出來說話:「他們的知識和常識和我的不一樣」,我指的是現代社會、在都市裏、主流的知識和常識,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擁有的知識內容也不同,不能說他們沒知識沒常識,是不適合放在現代社會中使用,如果還是照常用的話,就會顯得你這個人沒知識沒常識了。只是我的理智知道,但是碰到時,情緒還是照常出來。
寫到這裏,祌奇的事情發生了,上一段,我寫了:「我也在找尋為什麼我會不舒服呢?」我真的是在找尋原因,為什麼?我寫出來,也是先放著,繼續尋找。
接著寫接下來的3行,然後站起來,去上廁所,在廁所裏我突然明白了:「將以前環境學得的知識和常識原封不動地用在後來遷居的都市環境裏,或是年輕時候的做法,到了中年以後還是沒改變。」這樣就顯得沒知識沒常識了。
哇!真棒!書寫是有魔力的,寫著寫著就會想通了。嗯!我知道了,我可以找尋、發掘的是:
1.我在哪方面是將古時候的做法原封不動地用在現在的情況裏,或是
2.沒有跟著情況改變,改變做法。
有了明確的方向事情就好解決了。而且我可以預期的是,下次,當再聽到那些我認為是沒知識沒常識的話的時候,我不會再不舒服了,因為我已經聽到它想表達的,我也去做了,就不會再引起我的不舒服了。

再說一遍:
不舒服等情緒是要引起我的注意,表示有事情不對了,將問題找出來,並且修正後,再發生同樣的情況時,就不會不舒服了。

註:最近思緒比較混亂,我還是要寫一寫,今天這篇,給我自己的收穫真的太大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