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行事曆、行動清單,持續更新其中的事物。除此之外,也可以從「大局」中檢視,在工作領域上的年度目標為何?1年後或3年後你會擁有什麼?職涯發展如何?現在過的是自己喜歡的生活型態嗎?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你現在做的事你喜歡的事,還是你必須做的事?
五、執行 Engage
做出最佳行動決策,有3種架構可以幫助你在決定要採取什麼行動:
模式一:抉擇行動的4項限制條件。
條件分別為情境、可用時間、可用精力與優先順序。在選擇行動時,我們要考慮到當時的情境,還有每項行動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則是不同行動間的相對重要程度。
模式二:判別每日工作的3種類別。
類別有執行預定義工作、處理突發事件、界定工作。工作過程中難免會有突發狀況,而人們通常都會將壓力及工作效率下降過度怪罪於突發事件;然而,只要清楚了解自己正在做的與未完成的事項,突發狀況也能成為讓人發揮彈性和創造力、追求卓越的好機會。在這場賽局中,最有效的致勝方式,就是妥善判斷並有意識地選擇處理突發事件,而非預定義工作。
模式三:檢視工作的6種專注高度。
6種高度,從下而上分別是現行行動、現行專案、專注及責任範圍、年度目標、願景、人生目的與原則。優先順序應該由上往下排列,但作者在這裡建議由下往上工作,其主要原因在於這個方向能讓人在一開始時就清空大腦,讓人能有效發揮創造力專注在更有意義、也更難以捉摸的願景上,否則光是辨認出這些願景可能就是個大挑戰。這個方法有很高的彈性和自由度,只要轉個念,這個步驟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協助人們做出調整。重置願景或目標無需花費任何時間,但學習透過外部工具來流暢地管理、協調且無壓力地執行,則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藝術。
邁向成功的最佳狀態,就是立足於自己現在的位置,並妥善使用現有資源。 ——查爾斯.舒瓦伯
清空大腦,因為人腦無法多工處理
書中提到在高科技、全球連網的世界中,我們連休息都會嫌奢侈。就在這樣氛圍下誕生了「怕錯過火車症候群」(Don't-miss-the-train syndrome)。如果在你閱讀這篇文章之際,仍然分心於掛念其他生活事務,或者有股衝動想去收一下電子郵件,確認有沒有重要的新郵件,那麼你就是處在「怕錯過火車症候群」的狀態。有點像是所謂的FOMO (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深怕自己會錯過什麼。
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就是一個很難不讓自己去注意電子郵件還有訊息的人,會常常想去重新整理信箱的頁面或是常常看社群軟體有沒有新的訊息。
書中提供了方法——2分鐘定律,在你遇到一個新事件的時候,若這件事能夠在2分鐘內解決,那就立刻行動,如果沒辦法,那就把他排入下一個行動的類別中,等到未來有空時再來解決。藉由如此來清空自己的大腦,讓自己能夠把專注力放在當前正在處理的事務上。
除此之外,也可以規定一個時段來專門處理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努力讓自己不要在這個時段以外的時間,去分心處理。
「不做決定」也沒關係
在這個以知識為基礎的世界裡,每個人需處理的事務皆超過自身所能負荷。要做的事永遠比做得到的多,而且一個人一次也只能做一件事。重要的是如何讓人們能對於自己尚未處理的事項感到安心,也就是說,關鍵在於當下要對「不做」的事和「在做」的事一樣感到自在。
為了清空大腦,留住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勢必得有一套「決定不做決定」的系統。將事情從腦海中移除,那麼即使做出「不做決定」的決定也沒關係。
有了完善的工作系統後,我們只要有「收件匣內的東西一定會在一兩天內處理好」的認知,「不停檢查郵件」的症狀就會迎刃而解。
最理想的狀態,是即使我們置身在複雜的世界中,仍然可以體驗到武術家的「心靜如水」(Mind like water),以及頂尖運動員所謂的「化境」(Zone,或譯為「忘我」、「身心合一」) 的狀態。
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嘗試將GTD工作系統和Evernote結合,目標是打造屬於自己的時間管理系統,並實踐在生活之中。此外,我開始避免讓自己持續處在多工作業的作態下,把專注力留下來,一次只專注在一件事。而我也開始將2分鐘定律運用在電子郵件上,效果相當不錯。
這本書我相當推薦!推薦給那些覺得自己的生活一團亂的人,或是覺得自己快被大量資訊給壓垮的人,推薦給那些覺得自己常常忘東忘西、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人,以及想要有一套生活管理系統的人。
這是一套非常實用的時間管理系統,期許自己能夠持續精進,早日把GTD系統和我的生活結合。
若你對GTD系統有興趣,想要看到更詳細的解說,可以購買《搞定!》
歡迎追蹤我,用愛心、拍手支持我,並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