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同理」是連接地氣與靈性的橋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同理心是「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次與友人聊到同理心。一問一答間發現以「同理心」為基礎的視角竟立體了起來。我將對話整理一下,老樣子~還是期望提供給需要的人一點靈感。我認為每個人處理二元選項「戰」或「逃」都有不同的呈現樣貌,於此,對話中不會區分戰/逃傾向,只想帶出二元選項外的:同理。

戰或逃之外的解答:同理心。

戰或逃之外的解答:同理心。

〈一〉痛苦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友人。

「怎麼說呢?」我問。

「因為太有同理心了,所以背負他人的情緒。對方沒有刻意要勒索我的情緒,但是因為我的同理心,情緒跟著低落、讓自己覺得很痛苦。」

  • 同理心是雙向的,是對著他人也向著自己。

活在當下同理他人的苦,為他人的難受感到悲傷、為他人的遺憾留下眼淚,這是因為擁有慈悲心。倘若離開那個情境,你還背著不屬於你的情緒不放,那就是讓自己困在情境裡,沒有活在當下。也就是對自己沒有同理心、慈悲心。

・・・

〈二〉得寸進尺

「我同理他人但沒有人同理我。」友人。

「怎麼說呢?」我問。

「我能幫他人想到難處、為別人著想、不想給他人添麻煩。結果是他們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點得寸進尺,人生好難。」

  • 同理他人的目的,是允許他人成為他自己。

在同理他人的時候,覺得自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心情也感到緊縮鬱結,這些都是很好的提醒。提醒自己有需要被理解的地方,也有被看見的需求。是時候回過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呢?我允許自己成為我自己了嗎?

・・・

〈三〉選擇

「允許他人成為自己,那我呢?」友人。

「能多描述一點你的問題嗎?」我問。

「就是我如果允許他人成為自己,那在我不爽的時候,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他得逞嗎?」

  • 同理是一種選擇,是能夠自己掌控的品質。

同理他人、允許他人做自己,不代表你要認同對方!或許對方的言行舉止讓人無法接受,但你無法控制他人,你所能掌握的就是自己的品格與想展現的品質。當你選擇同理他人的處境、極限與焦慮,就是嘗試以更高的視角,看待你們之間的拉扯。

・・・

〈四〉不平衡

「我同理他,但我不是很虧嗎?」友人。

「怎麼說呢?」我問。

「就只有我在想、我在讓步,他就有資格發脾氣!我覺得很不平衡,為什麼都是我要忍氣吞聲?」友人問。

  • 同理能當成工具,是面對事情的工具之一。

你可以選擇任何方式應對對方,同理只是其中一個選項。如果憤怒也是你的工具之一,你絕對有權利選擇憤怒,但這是你要的嗎?往自己的內心觀察:信念創造實相,是什麼讓自己處於不平衡的狀態之中呢?

・・・

〈五〉需求

「我已經和平理性的面對他了。」友人。

「嗯~在這之中你很有覺知呢!」我說。

「但又有什麼用?只有我在做。為什麼我都這麼做了,還是創造出這麼多我覺得很煩的事?」

  • 同理自己的需求,是他人看見你的第一步。

將目光放在他人身上的你,曾如前面描述的:同理他人也要同理自己嗎?如果連自己都無法面對、正視自己的需求,創造出來的情境只會是反覆的被壓榨、被虧待、不被體諒。連你都不同理自己、不允許成為你自己,該怎麼創造你喜歡的情境?

・・・

〈六〉允許

「那我要怎麼做?」友人。

「把焦點放回自己的內在試試?」我說。

「好,然後呢?我要想什麼才是同理我自己?怎麼樣允許自己成為我自己?」

  • 或許同理的基礎,只是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最首要的是先釋放對一切的評斷。不批判、不擅自下結論、不臆測,允許對方與自己的反應就是如此。接著回到自己的內心,允許自己覺得不爽,是因為對方沒有看到自己;允許沒有提出自己的需求,而讓自己處於不平衡的狀態裡;最後也允許自己出於各種顧慮,而沒有選擇停止讓對方繼續虧待自己。

不批判、不擅自下結論、不臆測,允許對方與自己的反應就是如此。

不批判、不擅自下結論、不臆測,允許對方與自己的反應就是如此。

總結

同理心在參與回應的時刻能夠脫離戰或逃的二元對立,又不至於抽離得讓人措手不及。之於我而言:

同理是連接地氣與靈性的橋樑。

文中「允許」可以替換成你習慣的字詞,如:接受、接納。

當覺察到自己尚未被同理的地方,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改變長久以來的失衡狀態。祝福您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輕煙飄過-avatar-img
2022/06/02
謝謝您的精闢分析,原來同理心的背後竟藏著這麼多細膩的心思。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1.7K會員
321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認知同理」是我知道你為什麼產生情緒,「情緒同理」是我被你的情緒帶著走,過多的情緒同理是內耗,容易演變成情緒勒索,切割兩者的差異讓自己過得更好。
Thumbnail
「認知同理」是我知道你為什麼產生情緒,「情緒同理」是我被你的情緒帶著走,過多的情緒同理是內耗,容易演變成情緒勒索,切割兩者的差異讓自己過得更好。
Thumbnail
點我進行同理心測驗 其實我是想要了解我是否具有同理心,測驗下來是有的。之後再去釐清我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幫助更了解自己跟判斷如何在能力所及的狀態下跟外界互動。 建立好的關係的方法之一 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並且在社交互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親密
Thumbnail
點我進行同理心測驗 其實我是想要了解我是否具有同理心,測驗下來是有的。之後再去釐清我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幫助更了解自己跟判斷如何在能力所及的狀態下跟外界互動。 建立好的關係的方法之一 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關係,並且在社交互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親密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我們無法干涉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接收,以及以身作則。認知到同理心來自於換位思考的能力,但終究我們無法全然的做到跟對方一模一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對方的情緒反應跟自己不同,不評論也不批評,理解並且同理對方有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我覺得同理他人其實是一種利己的行為。 有時候我會不小心在同理他人的時候帶著「別人應該要同理回來」的預期,認為「我花了那麼多心思在了解你,你卻一點都不在乎我」,但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我覺得同理他人其實是一種利己的行為。 有時候我會不小心在同理他人的時候帶著「別人應該要同理回來」的預期,認為「我花了那麼多心思在了解你,你卻一點都不在乎我」,但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所以什麼是同理心?為什麼它跟同情心非常不一樣? 同理心促成連結,同情心反而造成連結中斷。
Thumbnail
所以什麼是同理心?為什麼它跟同情心非常不一樣? 同理心促成連結,同情心反而造成連結中斷。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同理心就像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感受到他人的難受所以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友人說。我透過對話,整理了從「同理心」切入的不同視角,用更立體的詮釋覺察到那些尚未被同理的地方,並且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人生。
Thumbnail
仿間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書,會習慣用「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同理心/同情心時,其實都不是那麼清楚的解釋。因為「設身處地」是同理心,而「為人著想」是同情心,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Thumbnail
仿間許多心靈雞湯類的書,會習慣用「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定義來說明何謂同理心/同情心時,其實都不是那麼清楚的解釋。因為「設身處地」是同理心,而「為人著想」是同情心,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同理心 情緒的出口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Thumbnail
同理心 情緒的出口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Thumbnail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Thumbnail
 同理心是維繫好關係強度的力量。這句話不是說假的!  許多關係之所以無法走往彼此深入的內在,正因為缺少同理心在關係中運作。 就像一個演員,若要能對所詮釋的角色,產生深入理解且深刻連結的內在經驗,他就需要具備同理心的能力,從理性和感性上,同時投入在對這個角色的全面性瞭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