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上映了一部很暢銷的影集,叫做〈女傭浮生錄〉,本劇主要是在講述一名單親媽媽艾莉克絲(Alex)逃離先生對她與她女兒(Maddy)的家暴(特別是精神暴力中的精神虐待與經濟控制、限制行動等手段),而開始擔任女傭、居住在家暴收容中心的生活,最終帶著女兒圓夢,完成她上大學夢想的勵志故事。
我一開始是因為網友評論說這是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想說可以暫時放下平時與受暴個案的工作,看個溫馨好劇讓自己切換成休息模式一下,所以才點入影集追劇,殊不知,劇中真的是有太多暴力的情節跟畫面,讓我開始歪頭思索:「溫馨在哪裡?說好的溫馨呢?」(哭)但既然都看了,就來記錄一下自己追完劇的感慨吧!
這齣劇比較讓我關注的並非「暴力循環」(詳見備註一),而是「共依附」(詳見備註二)的現象。為何我會特別關注這樣的現象呢?因為我有不少個案也有類似的共依附的議題。
劇中Alex帶著Maddy離開充斥精神暴力的家,開始自力更生的生活,過程中,Alex也開始面對自己過往原生家庭的暴力夢魘,開始理解自己種種PTSD反應是從何而來的。其中最讓我關注的是Alex跟她媽媽Paula的互動,劇中有提及,因為Alex父親會酗酒,以至於Alex大約在5、6歲的年紀就開始保護自己、照顧媽媽。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帶她逃離父親的暴力,四處流浪,母女倆相依為命。但在相依為命的過程中,可以看到Alex即便自己身處在受暴的各種困境中,還是習慣於照顧媽媽,放不下媽媽,堅持自己的意見對Paula最好,然後為媽媽做各種重大決策,包括:要求Paula一定要遵照她的指示去看醫生、治療受傷的手,甚至想試圖帶著Paula一起去Montana,規劃好Paula往後的生活就是可以在Montana幫她帶女兒兼畫畫;對於媽媽擇偶的狀況,Alex也很少表達對媽媽的祝福,甚至試圖要介入媽媽與其他男人交往的狀況。
從這邊就可以很明顯看出兩人之間的共依附關係。
共依附是什麼呢?共依附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失功能的家庭,像是有精神疾患、酗酒者、慢性疾病患者、沉癮者等無法照料自己生活起居或善加照顧子女的家庭中,就常見共依附的狀況。共依附指的是以他人為重,自己與他人的生活近乎融合,兩個人綁在一起的狀況。其中一人(以下簡稱照顧者)要負擔另一人(以下簡稱失功能者)很多時刻的生活起居,通常因為失功能者真的能力不太好,很難自我照顧,也很難負擔起工作養家與照顧家庭、提供情緒支持的責任,所以變成照顧者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強大,甚至變成「替代父母」的角色,一邊照顧失功能者,一邊為了掌控局面,避免自己的不安全或失控的感覺,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去控制失功能者的行為,希望失功能者「照做」就好。
以〈女傭浮生錄〉的狀況來說,雖然最後結局是蠻有希望感的,看起來Alex最終有接受跟媽媽Paula分離,自己開車帶著Maddy長途跋涉到Montana開啟新生活,但若以劇中Paula跟Alex母女倆互動的狀態來看,我自己腦補劇情,推測共依附的狀況可能還是會持續進行,只要Alex心理上沒辦法放下母親,選擇以自己的人生為主體去行動,還是始終習慣顧慮Paula跟Maddy,以他們兩個人的需求優先考慮,那麼,Alex始終也還是無法邁向健康的獨立,還是會綑綁於自己與Paula的共依附關係中,甚至,共依附的狀況也會複製到下一代,發生在Alex與Maddy未來的關係中。
共依附的處理有賴於失功能者自己要對自己的狀況有所覺察,能夠開始學習自我照顧,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到較為適應社會的程度,才能鬆動照顧者的「控制」,讓照顧者逐漸相信失功能者可以自我照顧,照顧者才敢「放手」,不用再去擔任失功能者的「替代父母」。道理上講起來很好懂,但實務上,光是失功能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擔負起自己的人生,恐怕這就有好長一段路要走,有賴多種專業資源一起進駐啊!
*備註一:沃克認為婚暴的受害者會陷入暴力循環三階段,讓他們反覆掉入受暴的情境中而難以逃脫。詳細資訊可見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網站中的親密關係暴力中的
「暴力循環模式」解說。
*備註三:封面照為Netflix上的美劇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