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摘 | 事情總是做不完?不如幫待辦清單做個斷捨離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生時間》顧名思義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
兩位作者自稱時間雙傻,不停的在實驗、嘗試、並分享時間管理技巧。
他們將時間管理拆解成四個步驟,並且提出87個小技巧。
書中不只提供時間管理技巧,也分享許多作者們實驗的失敗故事或心路歷程。
讓這本不單是生硬的工具書,也是征服時間的辛酸血淚史。讀來相當有趣!
此外,我也很喜歡作者看待時間管理的心態:
你不必追求完美,也不用把這本書從頭到尾實行過一遍。
只要嘗試你有興趣的部分就好,失敗了?沒關係,改天換別的試試!
今天想介紹的,是書中兩個對待辦清單斷捨離的建議。
不過在解說「清單斷捨離」前,我會先簡單介紹書中的核心四步驟。
所以今天的文章會分成四個段落:
  • 《生時間》的核心四步驟
  • 我最喜歡的技巧:燒爐清單
  • 不喜歡燒爐清單?試試擬辦清單
  • 小結

《生時間》的核心四步驟

作者認為,現代社會有兩樣東西不斷的在瓜分我們的時間:
  1. 馬不停蹄:收不完的信、滿滿的行事曆跟永遠做不完的待辦清單
  2. 萬丈深淵:各種App以及內容網站,只要下滑更新,就有永遠讀不完的資訊
而對抗這兩股力量的方式,是以下的四步驟:
書中提出的時間管理四步驟。本圖使用Excalideraw繪製

a. 精華

在每天的開始,思考:你希望今天的亮點是什麼
你仍然會需要處理其他事,但至少能有意識的挪出時間,讓給今日的「精華」
避免你永遠在追趕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卻沒有做對自己最重要的事。
至於如何挑選今日的精華?書中有三項建議:
  • 最急迫的事
  • 能帶給你最大滿足感的事
    例如:新計劃提案、下次度假的行程規劃、寫一篇1,500字的文章...
  • 事後回想,能帶給你最大樂趣的事
    例如:參加朋友的派對、將一首歌的吉他練到滾瓜爛熟、帶孩子去遊樂場...等。
下一個章節要介紹的兩種清單斷捨離技巧,也與這個步驟有關。

b. 雷射

聚焦在目標上、擊敗分心,為精華生出時間。
有太多引誘我們墜入「萬丈深淵」的科技,Email、社群媒體、新聞網站...
我們不用完全停止使用科技,但可以運用書中提供的建議,
在需要專心時,採取雷射策略,讓自己能好好完成眼前的目標。
書中提到超過40種建議!以下舉兩個例子:
  1. 戴手錶,取代用手機看時間(這個建議讓我重拾5年沒戴的手錶)
  2. 登出讓你容易分心的app,增加打開這些app的阻力!

c. 提振活力

要維持專注狀態,我們需要好好的照顧身體。
書中提供了針對運動、飲食、睡眠...等策略,來為自己的身體及大腦充電。
透過這些策略,讓我們擁有足夠的活力完成目標。
書中也提供了10幾種提振活力的建議,以下一樣舉兩個例子:
  1. 擠出零碎時間,做5~10分鐘的超短健身
  2. 離開螢幕吃東西

d. 反省

最後,在一天結束之際,回顧今天採取的策略。
寫下簡短的筆記:哪些技巧可行、哪些技巧失敗,明天想要嘗試哪些新技巧?
持續實驗,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模式。

我最喜歡的技巧:燒爐清單

如同上段提及,如果把每件要做的事列出來,我們絕對有做不完的待辦清單
而對抗困境的方式,就是決定自己的每日「精華」
但是,即使選定精華後,我們手上還是會其他的待辦瑣事;
又或者,我們的精華可能是一件大事,但底下包含許多子項目。
要怎麼兼顧精華與瑣事,又不讓自己被清單壓垮呢?
其中一位作者傑克,借鑑廚房有好幾口爐子的概念,提出「燒爐清單」
燒爐清單示意圖,翻拍自《生時間》一書
燒爐清單的執行步驟如下:
  1. 拿出一張紙,在中間畫一條線、分為左右兩半。
  2. 左上角的「前爐」,寫下現在最重要的一項計畫名稱。
    並在下方列出,與這項計畫有關的優先待辦事項。
    (大概是未來幾天內,有辦法推進的項目)
  3. 不要急著填滿左半邊,前爐寫下足夠幾天的待辦事項就好。
    重點在於聚焦、妥善分配精力給前爐的任務,檯面空間只是備用。
  4. 右上方的「後爐」,寫下現階段第二重要的計畫名稱。
    跟廚房煮菜概念類似,後爐可能只是煮湯,不時回來攪拌一下就好。
    最重要的,永遠是前爐炒得火熱的那鍋菜。
  5. 最後在右下角的「廚房水槽」,寫下那些不屬於第一、第二計畫,
    但你可能需要處理的任務們,都丟進去就是了。
燒爐清單「不是」為了記下所有事,提醒自己適時放棄一些項目。
一張清單,你可以燒一天,也可以連續燒幾天再換。
當你覺得最重要的事已經改變,或許就該重寫一張清單了。

不喜歡燒爐清單?試試擬辦清單

本書另一位作者JZ,要與妻子一起進行帆船翻修。
因為翻修的項目,名副其實超過「上百件」。
為了不在龐大的待辦事項中迷失,JZ因此想出了「擬辦清單」
擬辦清單示意圖,翻拍自《生時間》一書
  1. 列出所有你可以、可能想做的事情,變成擬辦清單。
  2. 每天從清單中挑選一項今日精華。
    (根據上個段落,介紹過的三種標準去挑選:急迫、滿足感、樂趣)
  3. 將挑選出來的精華,安排到行事曆之中,時間到了就執行。
JZ與妻子每天會決定今日的精華,並且定好執行的時間。
在時間到的時候,兩人就在船上會合,執行計畫。
擬辦清單沒有分類,沒有優先順序。因為它只是「可能」會被執行的清單。
決定當日精華後,就把這張清單忘掉,專注在精華上。

小結

我曾經很著迷各種待辦清單app。因為完成項目、劃掉清單能帶給我成就感。
但,隨著我把事情一樣樣的塞到清單之中,清單變得又臭又長,
即使用了分類、標籤,還是很容易迷失在其中。
點開待辦清單不再令我興奮,反而漸漸成了困擾。
後來我改用手寫、改用子彈筆記
藉由手寫所產生的阻力,讓自己不再寫下「所有事」,清單不再瘋狂生長。
接觸燒爐清單後,用「前爐」、「後爐」、「水槽」的分類方式,
讓我進一步捨棄更多、只留下符合這三個分類的待辦事項,
又因為分類位置一目了然,翻開清單就能立刻找到資訊,
替我節省許多時間、清單也變得更精簡。
無論是燒爐清單、還是擬辦清單,都是很棒的斷捨離技巧,
幫我們聚焦在要事上,並且捨棄現在不需要的待辦項目
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能幫助你擺脫又臭又長的清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22內容數
有些事情,不想大聲地在社群媒體上推送給朋友。 找個小角落,寫給有緣人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lisa的角落 的其他內容
作者寫道: 「事先想像會議『整體樣貌』,並以此『掌握開會的主導權』,就能大幅減少受人擺佈的機會。」 為了達到「掌握開會的主導權」這件事, 在會議前,要在筆記上寫下3行標題:會議目標、下一步、截止日。 這3行標題,想得簡單一點,就是表面看到的意思。 但如果想得複雜一些...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看到一本書時,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但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本書的誕生,就是作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閱讀整理術。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執行,讓「寫讀書心得」變得容易許多!
《了不起的未來筆記術》的作者小西利行,是日本知名的廣告人、商品開發者。 本書將他20年心得濃縮成14個筆記法,希望幫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創意不斷! 書中分成3個章節: 讓筆記更好閱讀的「整理筆記」、能讓創意不斷的「創造筆記」、以及讓資訊更容易傳達給他人的「溝通筆記」。
驚濤駭浪的2021終於步入尾聲,你打算如何為今年劃下句點、迎接2022呢? 今天要分享的Year Compass,是一本20頁的問題集。 藉由回答這些問題,幫助我們完整的回顧去年、設立明年的目標。
《6分鐘日記的魔法》鼓勵你花6分鐘寫日記,幫助你更開心、更成功。 這本書的優點是書很薄、配上指引明確的日記本。 就算不看書,跟著日記本寫就行了! 而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每天早上問自己「我要如何讓今天變很棒?」 鼓勵我有意識的去把握每一天!
回家後,我躺在床上失眠了。 不只失眠,我還哭了起來,卻完全不懂自己在哭什麼。 我只知道自己很不開心,沒有來由的不開心。 大半夜的,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所以我拿出筆記本,寫下腦袋的每一個想法、跟自己聊天。
作者寫道: 「事先想像會議『整體樣貌』,並以此『掌握開會的主導權』,就能大幅減少受人擺佈的機會。」 為了達到「掌握開會的主導權」這件事, 在會議前,要在筆記上寫下3行標題:會議目標、下一步、截止日。 這3行標題,想得簡單一點,就是表面看到的意思。 但如果想得複雜一些...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看到一本書時,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但卻什麼也想不起來? 本書的誕生,就是作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閱讀整理術。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執行,讓「寫讀書心得」變得容易許多!
《了不起的未來筆記術》的作者小西利行,是日本知名的廣告人、商品開發者。 本書將他20年心得濃縮成14個筆記法,希望幫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創意不斷! 書中分成3個章節: 讓筆記更好閱讀的「整理筆記」、能讓創意不斷的「創造筆記」、以及讓資訊更容易傳達給他人的「溝通筆記」。
驚濤駭浪的2021終於步入尾聲,你打算如何為今年劃下句點、迎接2022呢? 今天要分享的Year Compass,是一本20頁的問題集。 藉由回答這些問題,幫助我們完整的回顧去年、設立明年的目標。
《6分鐘日記的魔法》鼓勵你花6分鐘寫日記,幫助你更開心、更成功。 這本書的優點是書很薄、配上指引明確的日記本。 就算不看書,跟著日記本寫就行了! 而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每天早上問自己「我要如何讓今天變很棒?」 鼓勵我有意識的去把握每一天!
回家後,我躺在床上失眠了。 不只失眠,我還哭了起來,卻完全不懂自己在哭什麼。 我只知道自己很不開心,沒有來由的不開心。 大半夜的,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所以我拿出筆記本,寫下腦袋的每一個想法、跟自己聊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Thumbnail
   人生四千個禮拜這本書,是在講述時間管理的問題。不過,與一般這類型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它更強調從目的性去調整個人使用時間的觀念。換言之,如果是拼命的要從有限的時間裡去塞進最多的事物,那樣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事情是做也做不完的。這樣說來,這道理就跟的斷捨離或是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類似的概念。唯
Thumbnail
今晚跟一位教練聊到時間管理這個議題,似乎怎麼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似乎都難逃會上網搜尋🔍「時間管理」這四個字。 有一本書真的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我實際測試過,真的很受用。 書名是《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作者推薦四個步驟讓我們無痛做好時間管理。 下方步驟分別是: 1. 辨認出高價值的工作任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每天都被事情追的跑呢?《生時間》一書告訴我們時間管理其實很簡單, 就是專注在我們覺得有價值的事物上。方法很簡單,只要三個步驟: 「精華」「雷射」「反省」,人人都可以上手,讓你可以「每天生時間做一件有價值的事」。
Thumbnail
昨天看一本大陸寫作網紅湯小小的書"在舒適圈自律",這也是一本講習慣養成的書。 有一個章節講到時間管理,她說到每天先列出要做的事,再依照事情的燒腦程度做排列,列出來之後,先去做那最燒腦的事,其他的事耽擱一下也都還好。 因為我以前時間管理都是先做最重要的事,而寫作跟運動被我列為最重要的事,但沒那麼燒
Thumbnail
時間管理對許多人來說是個重要課題。這篇文章就提供了有效管理時間的五個步驟。從詳細紀錄一天、建立標準、找出拱頂石習慣、容量通道到建立好習慣的一百天,都是讓你成為時間達人的必備步驟。
Thumbnail
1.作者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協助讀者創造出最符合生理機能,每天2個小時的高效能狀態;其策略如下 (1) 辨識每個決定點 (2) 管理心智能量 (3) 停止對抗分心 (4) 妥善利用身心關聯性 (5) 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 2.學習有意識的思考如何運用時間。 3.如果你每次在面臨決定點時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Thumbnail
   人生四千個禮拜這本書,是在講述時間管理的問題。不過,與一般這類型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它更強調從目的性去調整個人使用時間的觀念。換言之,如果是拼命的要從有限的時間裡去塞進最多的事物,那樣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事情是做也做不完的。這樣說來,這道理就跟的斷捨離或是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類似的概念。唯
Thumbnail
今晚跟一位教練聊到時間管理這個議題,似乎怎麼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似乎都難逃會上網搜尋🔍「時間管理」這四個字。 有一本書真的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我實際測試過,真的很受用。 書名是《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作者推薦四個步驟讓我們無痛做好時間管理。 下方步驟分別是: 1. 辨認出高價值的工作任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每天都被事情追的跑呢?《生時間》一書告訴我們時間管理其實很簡單, 就是專注在我們覺得有價值的事物上。方法很簡單,只要三個步驟: 「精華」「雷射」「反省」,人人都可以上手,讓你可以「每天生時間做一件有價值的事」。
Thumbnail
昨天看一本大陸寫作網紅湯小小的書"在舒適圈自律",這也是一本講習慣養成的書。 有一個章節講到時間管理,她說到每天先列出要做的事,再依照事情的燒腦程度做排列,列出來之後,先去做那最燒腦的事,其他的事耽擱一下也都還好。 因為我以前時間管理都是先做最重要的事,而寫作跟運動被我列為最重要的事,但沒那麼燒
Thumbnail
時間管理對許多人來說是個重要課題。這篇文章就提供了有效管理時間的五個步驟。從詳細紀錄一天、建立標準、找出拱頂石習慣、容量通道到建立好習慣的一百天,都是讓你成為時間達人的必備步驟。
Thumbnail
1.作者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協助讀者創造出最符合生理機能,每天2個小時的高效能狀態;其策略如下 (1) 辨識每個決定點 (2) 管理心智能量 (3) 停止對抗分心 (4) 妥善利用身心關聯性 (5) 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 2.學習有意識的思考如何運用時間。 3.如果你每次在面臨決定點時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