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覺察手記|她站在原地注視著我前行

夢境之中,我能夠感受到一種很舒適的狀態。觸發這種狀態的情境是:與伴侶因為各種原由必須短暫地分離時,每當我往回望,她都會站在原地注視著我前行。
夢醒後,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感受與夢境相比,自己從沒覺知到這件事有多麼重要。直到透過夢境學習到這件事所富含的意義,也重疊了一直以來,每當伴侶實際這麼做時,我所感受到的「舒適」。
「安心的感覺嗎?」聽完後伴侶問。
「一種很舒適的感覺。」我說。
或許任誰想像起這段描述(包含我自己)也會感受成是「安心」的感覺。但好在夢中的真實感受還在,我知道那不完全是「安心」,而是一種很「舒適」的感覺。
我試著描述出這種感受:
每當要跟重要的人分離時,包含家人、伴侶或朋友,我會盡量將所有的專注力放在與之的相處上。每一個時刻的倒數,都能讓互動的細節顯得更加彌足珍貴。在這麼高濃度的情感流動之中,如果要選出一個確切的、停止這種狀態的卡榫點,那無非是轉身的那個瞬間。
轉身的瞬間宣示著從「有人同行」的狀態過渡到「自己前行」的狀態。
在忙碌奔走或是雙方鬧不愉快的時候,時常會無瑕細細地品嚐這個瞬間,也算是萬幸中的一種吧?至少減緩了許多難以承受的、從「有人同行」轉換到「自己前行」時的落差感。
這樣的落差感時常引發一種隱而不見的踉蹌,讓人感覺像踩了個空,以為將會失去平衡。
但是當留心體會面對面後的轉身,我想即使只有一瞬間,也能感受到千絲萬縷的情感交纏在你的軀體之上,讓這個轉身顯得艱難不易,有時還會被無形的線勒出現傷痛。
自從夢醒之後,我便拿著「每次回望時,她都還在」的記憶碎片,試著在生活中拼比出一個順暢的情感連結,來辨識出這個夢境帶來的感受。
我問自己:「這個舒適感是什麼?為什麼不全然是安全感?」但詢問無果。
再問自己:「如果轉頭她不在,是什麼感覺?」我的感受竟開始串連成形了。
如果每個狀態都有具體的樣貌,那麼我會說「狀態跟狀態的轉換之間,存在著間隙有時候難以覺察。」這份不全然貼合的狹縫,讓狀態轉換的過程,並不總是平順滑過。
有些狀態相近,轉換起來得心應手;有些狀態則需要重新調整心情才能進入。
我知道有些時候必須獨自去他方,也明白為此暫時分別是需要的。然而這些知曉也無法迴避轉身前、後帶來的狀態落差
從沒想過能將這段空白填補起來的正是「回頭望時她還在原地」。這件事就像是個小矮梯,讓我能舒適地、平穩地踏上另一種狀態。
為什麼說不是安全感的問題?
「回頭看見她」並非想緊抓著「她還在」的這個畫面,充當惆悵離別的浮木。反而是因為看見漸漸拉開的距離,能幫助我調整、更快進入「自己前行」的狀態。
「回頭並望見她」成為我步伐中的其中一步,也自然適切地鋪墊了轉換狀態時的落差。
我明白有很多時候需要「自己前行」,也信任我們的關係,就算回頭沒看見她,也只是因為她有要緊的事情要辦。因此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我想與「安全感」無關。
也就是說,就算回頭沒有看見她,事實上也不會怎麼樣。不是出於「不安全感」才想在回過頭時看見她,這只關乎從某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上的舒適度。或許也不是人人都需要的。
結語:
總是隱隱地、毫不造作地做出如此溫柔舉動的伴侶,在我覺知意義之前就一直助益著我。透過夢境我才發現,在需要短暫分離時,回頭能夠看見她還在,竟是讓我舒適轉換成「自己前行」狀態的關鍵。
很感謝伴侶的美好,還有指引我感知這些的潛意識。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