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下定決心了,為什麼還無法改變?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我真的很想改變。」尹娠突如其來將宣告投入我的視線裡。言表中是滿溢的真誠與神態。

這對我來說有點突然,尤其是這份赤誠坦白了她的需求,之於印象中的她是很不容易的。這次的經驗很寶貴,讓我發現想要改變只有「決心」還不夠,也需要當事人意識到自己的「慣性反應」,才能打破習氣、事半功倍。

raw-image

故事是這樣的

沒見過幾次面,尹娠是朋友的前女友,我對她的感受不多,免強稱得上的發現大概只有「這個人不想要深聊自己」。當初大家在談論想要面對與改變的課題時,她參與的回饋是:誰誰誰也有這個需要、誰誰誰也需要被幫助。她像是供給的分配員,彷彿知道誰最適合什麼,而她只是分配員,並不參與其中。

「怎麼說呢?」幾次聚會碰面後,我對於尹娠提出的說法有點詫異。像是巴士突然停在一站新設的站牌,突兀且讓人摸不著頭緒。

「我很想改變,卻始終找不到方法。」尹娠緩慢且眉頭緊皺,隨後便完整陳述目前的感情困擾。

「好,我知道了。」我信任想改變的人,還有她展現的外在情感。

幫助他人拿回自己的力量

幫助他人拿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力量,是我的熱情與使命感所在,為了避免看起來像過度熱心(雞婆)、或像是一廂情願,我只會對明確表達改變意願的人有所應答。我幫助他人拿回自己力量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催眠療癒。

我判斷尹娠下定決心,才願意說出她的煩惱與困境。然而,在催眠療癒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某些面向的遲疑與滯塞。催眠是一種需要剖析自我的療癒方式,可能會出現日常意識上想壓下來,卻源源不絕湧出的情緒、記憶片段或身體感受。

身體代替意識發出訊號

身體的感受很奇妙,它像是自動導航一樣,出現異常訊號會立即以感覺來提醒你,讓你判斷出該對哪一個需求做出回應。例如:肚子餓的感覺、疲倦的感覺、冷熱的感覺等。

「我剛剛到新場景,最想問的就是:廁所在哪裡?」她被喚醒後半笑的陳述她在催眠狀態中的想法,這也是她當時身體明確感知到的訊號。

「你信任我嗎?」我問。她的停頓彷彿漏了一拍的心跳,不快也不慢,就只是停止一拍。

尚未完全交付的信任

「我信任你。」尹娠的表情我無法讀取,或許我認為答案在那個瞬間已經呈現,而這個補充顯得無力。

我願意信任她如口頭說的「想要改變」。我很欽佩她的決心,自發消融原本的防備與隔閡,只為了想要成為更喜歡的自己,我認為這能夠對療癒效果起很大的作用。然而,她身體的本能反應,讓我注意到還有尚未交付的信任握在她手中。

「想上廁所的感覺曾經有過嗎?」我問。

「去學校的時候、去新環境的時候。」尹娠想了一下後回覆我。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你的經驗:有些人到特定的地方會想上廁所,這是身體反應,更深層的說是下意識想離開那個空間。但~你不一定是這樣。」我說。

理智上準備好改變,然後呢?

「我覺得是耶。」她明確的回應。

她想要改變不是說說而已,信任我也是一樣,都不是說謊。想「逃離現場」是一個慣性反應,一種深植在潛意識裡的安全機制,總是在最佳時刻保護住自己不受傷害,這也驅動了身體製造一個合宜且不失禮貌的需求。

整體而言,從她的回饋得知她還是有得到想要的解答。我也因此而認知到:有時候理智上、情感上、意識上想要改變與接納,不代表自己準備好了。更精確的說,不代表身心靈都準備好了。

改變的決心縱然重要,但也絕對不能止於「下定決心」,還要觀察自己的慣性。

*故事已經過編改


準備好改變也包含意識到自己的慣性

改變最重要的要素還包含了:意識到自己的「慣性反應」。這很不容易,對我來說這是份細微的堆疊,需要一些時間累積成可辨。

只要是能感受到自己心情的人,幾乎都能夠辨識出「反覆出現的狀況」,像是:我待過的公司老闆「都」很廢、人性「就是」想佔便宜等⋯⋯。但要意識到自己習以為常的「應對方式」也只是一個「慣性」,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 【例1】老闆很廢還在那邊發脾氣,我覺得很不爽!(慣性:遇到老闆亂發脾氣導致我不爽,我的立即反應是覺得不爽。)
  • 【例2】每個人都只想佔我便宜,所以我要保護我自己!(慣性:對人性有特定預設,面對人會先習慣保護自己。)

情緒與慣性反應的連結

那些被「負面情緒抓走」的瞬間、被「慣性反應自動帶領」的時刻,每一個感受肯定是非常真切的,以至於沒想過還有其他的反應可以選擇。因為這個慣性、自動的反應方式已經在人生當中被反覆使用上百次、上千次,可謂使用起來覆毫不費力、不需要懷疑就能啟動這些反應。

就像常被提起的:自動駕駛。這沒什麼不好,聰明的大腦總是能夠選擇最佳的應對途徑,來減輕我們的負擔,這是讓我們將注意力放在更值得的地方。然而,這個節省損耗的機制也讓我們依賴慣性反應,不去思考或留意是否足以應對任何情況。

辨識出慣性讓改變事半功倍

辨識出自己的慣性反應、慣性思維、慣性情緒,就能夠掌控並且重新定義情境帶來的影響,進而達到想要的「改變」。

除了辨識出慣性外,保持開放的心、不輕易下結論也都是很有幫助的。

  • 【例1】慣性:想要變瘦卻總是多吃一碗飯,發現自己的情緒反應是對自己生氣。(重新定義:為什麼想多吃這一碗呢?不對自己生氣,重新理解自己的需求。)
  • 【例2】慣性:想要完成夢想卻不斷拖延,為此覺得很氣餒。(重新定義: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讓自己無法動起來呢?不急著氣餒,才有機會理解自己真正的阻礙。)

辨識出慣性,或你也可以用其他習慣的用詞替代,例如:覺察到自己不想卻還是反覆這麼做、意識到自己正在重複舊有的應對方式等。重點只在辨識出自己正在重複想要去改變的舊反應或舊習慣,還有達成目標前的自我挖坑。

結語

改變的決心本身就是很有力量的開始,在這次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改變是方方面面的,不僅僅是意志上的用力,也是現實生活中的體現。

「辨識出慣性」這個方法,其實能夠從更多的角度延伸和詮釋,篇幅關係先寫到這裡,祝福大家。

最後提醒:現實生活就是你意識的延伸。

改變不只是在腦中播種,還要延伸到你的生活,才會開花結果。

【改變的小整理】

  1. 下定決心
  2. 找出慣性反應
  3. 保持開放的心態
  4. 重新定義造成失敗的情境與感受
  5. 回到1重複步驟直到達成目標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7.4K會員
353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2025/04/03
友人在老師的手點指節之間,獲得了解答。另外沒問出口,卻一直掛心上的芥蒂,也無意間被老師主動說出來的話語給撫癒了。友人帶著輕鬆喜悅的心情離開,隔天,每逢朋友便提起這神奇的一晚,引得大家都想去算一算,很快我們又去找老師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當我們試著想要改變事情或他人的時候,我們總是將重點擺在自己身上,只關注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也總是認為,只要邏輯對、有證據,就能順利說服他人,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這本書帶我們認識,到底是什麼事物讓人不肯改變,一旦了解,就會明白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Thumbnail
當我們試著想要改變事情或他人的時候,我們總是將重點擺在自己身上,只關注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也總是認為,只要邏輯對、有證據,就能順利說服他人,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這本書帶我們認識,到底是什麼事物讓人不肯改變,一旦了解,就會明白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我推出 限制性信念拔除|回饋文1 之後,來找我做服務的個案,剛好是我靈性的學妹,也屬於比較敏感的族群...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我推出 限制性信念拔除|回饋文1 之後,來找我做服務的個案,剛好是我靈性的學妹,也屬於比較敏感的族群...
Thumbnail
雖然存在的某些面向是意識不能控制的, 想要快樂,但會有困難來干擾; 想要勇敢,但仍會怕東怕西; 但不見得整個人就要隨身體擺佈。 這不代表因為帶著過去的經驗、或創傷 或身體發炎、迷走神經張力疲弱⋯ 自己就不能改變。 事實上,真相剛好相反: 如果身體能學會用失調的方式來應對創傷, 它也能學會用健康的方式
Thumbnail
雖然存在的某些面向是意識不能控制的, 想要快樂,但會有困難來干擾; 想要勇敢,但仍會怕東怕西; 但不見得整個人就要隨身體擺佈。 這不代表因為帶著過去的經驗、或創傷 或身體發炎、迷走神經張力疲弱⋯ 自己就不能改變。 事實上,真相剛好相反: 如果身體能學會用失調的方式來應對創傷, 它也能學會用健康的方式
Thumbnail
知道自己看不透想不開,反而很清醒。潛意識裡,累積了一生早已固化的特定價值觀、信念、本能反應與記憶等,要改變這裡面根深蒂固的東西,本來就很難從表意識的理智,輕揮魔法棒就立刻解決。 我很喜歡催眠課學到的一個概念:靈魂面對困境都是想要成長的...
Thumbnail
知道自己看不透想不開,反而很清醒。潛意識裡,累積了一生早已固化的特定價值觀、信念、本能反應與記憶等,要改變這裡面根深蒂固的東西,本來就很難從表意識的理智,輕揮魔法棒就立刻解決。 我很喜歡催眠課學到的一個概念:靈魂面對困境都是想要成長的...
Thumbnail
「我真的很想改變。」尹娠突如其來將宣告投入我的視線裡。言表中是滿溢的真誠與神態。這對我來說有點突然,尤其是這份赤誠坦白了她的需求,之於印象中的她是很不容易的。但也不得不說,這次的經驗讓我明白,想要改變只有「決心」還不夠,還需要當事人意識到自己的「慣性反應」,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我真的很想改變。」尹娠突如其來將宣告投入我的視線裡。言表中是滿溢的真誠與神態。這對我來說有點突然,尤其是這份赤誠坦白了她的需求,之於印象中的她是很不容易的。但也不得不說,這次的經驗讓我明白,想要改變只有「決心」還不夠,還需要當事人意識到自己的「慣性反應」,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這是時常發生的個案情況 遇到許多靈魂開啟自問、開啟覺醒之旅的女性 她們為愛而探索,也因為開啟了探索,而意識發生了轉變 這些轉變有時是甜美的 有時卻帶來巨大的掙扎與自問 「若我只能改變自己,而對方無法改變,現在的關係漸漸無法交集,接下來我該要怎麼辦?」 心急的你是否為了自己的揚升與改變而擔心?
Thumbnail
這是時常發生的個案情況 遇到許多靈魂開啟自問、開啟覺醒之旅的女性 她們為愛而探索,也因為開啟了探索,而意識發生了轉變 這些轉變有時是甜美的 有時卻帶來巨大的掙扎與自問 「若我只能改變自己,而對方無法改變,現在的關係漸漸無法交集,接下來我該要怎麼辦?」 心急的你是否為了自己的揚升與改變而擔心?
Thumbnail
▎催眠,會對我有幫助? #我可以進入被催眠的狀態嗎? #甚麼樣的催眠方式最合適我? #我的問題可以從催眠獲的幫助?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靈魂轉世都是為了體驗某一種體驗學習而來的,所有的經歷,所有的故事,是靈魂想成為一個特定的靈魂,讓在物質世界的我們去行動,收集到這些體驗,感覺還真像集點的概念。
Thumbnail
▎催眠,會對我有幫助? #我可以進入被催眠的狀態嗎? #甚麼樣的催眠方式最合適我? #我的問題可以從催眠獲的幫助?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靈魂轉世都是為了體驗某一種體驗學習而來的,所有的經歷,所有的故事,是靈魂想成為一個特定的靈魂,讓在物質世界的我們去行動,收集到這些體驗,感覺還真像集點的概念。
Thumbnail
有個案問我, 看你文章,你還在作催眠治療? 沒錯!! 剛開始我很排斥我得憂鬱症這件事情, 我必須要一直吃藥, 必須要經歷恐慌症的痛苦, 身體心臟沒來由的突然疼痛, 這些讓我非常負面。 後來 我轉一個念 剛好我現在是最好的試驗者, 所以我找了不一樣派別的催眠師(本身是醫生,也是該派的台灣元老級,當然費
Thumbnail
有個案問我, 看你文章,你還在作催眠治療? 沒錯!! 剛開始我很排斥我得憂鬱症這件事情, 我必須要一直吃藥, 必須要經歷恐慌症的痛苦, 身體心臟沒來由的突然疼痛, 這些讓我非常負面。 後來 我轉一個念 剛好我現在是最好的試驗者, 所以我找了不一樣派別的催眠師(本身是醫生,也是該派的台灣元老級,當然費
Thumbnail
很多艾寶向我提到,他們知道艾兒莎很多文章都很有道理,也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但就是無法提起勇氣的改變。你不趕緊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遲早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可怕的事,八成的人,都不滿意甚至厭惡自己活的方式。
Thumbnail
很多艾寶向我提到,他們知道艾兒莎很多文章都很有道理,也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但就是無法提起勇氣的改變。你不趕緊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遲早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可怕的事,八成的人,都不滿意甚至厭惡自己活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