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021 憑什麼要我聽你的!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 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
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修苦行,不是說一定將自己弄得憔悴不堪就稱為修苦行。
其實真正的苦行,在心。
知道習氣是牽引我們輪轉的根本, 所以修苦行的重點,就是做違背自己習氣的事。 違背自己習氣的事,有多方面的,其中大家共同需要的,就像上述的開示:「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
我師父告訴我,面對大眾,就是看怎樣對大家好就怎麼做,而不是自己要怎麼做。這點,需要佛法的般若、慈悲才能做的到。
我們面對他人的意見時,一有跟自己不同之處,馬上想到:「憑什麼要我聽你的!」這時氣馬上就不順,一口氣沖出來,彼此的衝突就此發生。 但是相反的,面對自己的習氣出來時,馬上化為繞指柔,「好啦!好啦!這次就再聽你一次吧」.....
一個修苦行的人,就是能夠逆轉這兩件事。 面對習氣時,怒斥:「憑什麼要我聽你的!」而對大家好的事,雖不符合自己的習性,也能說:「好啦!好啦!這次就再聽你一次吧。」能夠這樣做,身心清涼,天下太平。
這就是苦行的真諦!
具足了苦行的真諦,再來念佛,佛號才能入心,才能念念相續。
如同老和尚說:「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漸漸覺得快樂輕鬆...」所謂苦行,只是違背自己的習氣,是通往大安樂的一條路,共勉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6.8.12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曰: 「晦堂先師,昔遊東吳,見圓照①赴淨慈請,蘇杭道俗爭之不已。 一曰此我師也,汝何奪之。一曰今我師也,汝何有焉。」 《一本見林間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遺教經》所說:「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你會問 如果我們一無所求, 那我們將得到什麼? 答案是 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 想到這裡,實在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停留。 放下吧!放下一切所求, 那麼你們的心將會得到寧靜, 而痛苦也會立即止息! 良因曰:
2016.8.11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曰: 「求利者不可與道,求道者不可與利。 古人非不能兼之,蓋其勢不可也。 使利與道兼行,則商賈屠沽,閭閻負販之徒,皆能求之矣。 何必古人棄富貴,忘功名,灰心泯智於空山大澤之中,澗飲木食,而終其身哉。 必謂利與道行之不相違礙,譬如捧漏巵而灌焦釜,則莫能濟矣。」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你會問如果我們一無所求, 那我們將得到什麼? 答案是: 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真正的給予 我們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要得證涅槃,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希求」平靜是自然的事,但卻不真的正確,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 良因曰: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有了寧靜的心,便可去觀察這禪定的對象——身體,從頭頂到腳底,然後又回到頭頂;一遍又一遍地去做。注意察看頭髮、體毛、指甲、牙齒和皮膚。在這禪坐中,我們將會看到整個身體是由四種「元素」所組成的,那就是地、水、火、風。 良因曰:
2016.8.12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曰: 「晦堂先師,昔遊東吳,見圓照①赴淨慈請,蘇杭道俗爭之不已。 一曰此我師也,汝何奪之。一曰今我師也,汝何有焉。」 《一本見林間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死心悟新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遺教經》所說:「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你會問 如果我們一無所求, 那我們將得到什麼? 答案是 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 想到這裡,實在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停留。 放下吧!放下一切所求, 那麼你們的心將會得到寧靜, 而痛苦也會立即止息! 良因曰:
2016.8.11 良因法師 隨筆 死心曰: 「求利者不可與道,求道者不可與利。 古人非不能兼之,蓋其勢不可也。 使利與道兼行,則商賈屠沽,閭閻負販之徒,皆能求之矣。 何必古人棄富貴,忘功名,灰心泯智於空山大澤之中,澗飲木食,而終其身哉。 必謂利與道行之不相違礙,譬如捧漏巵而灌焦釜,則莫能濟矣。」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你會問如果我們一無所求, 那我們將得到什麼? 答案是: 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真正的給予 我們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要得證涅槃,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希求」平靜是自然的事,但卻不真的正確,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 良因曰: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有了寧靜的心,便可去觀察這禪定的對象——身體,從頭頂到腳底,然後又回到頭頂;一遍又一遍地去做。注意察看頭髮、體毛、指甲、牙齒和皮膚。在這禪坐中,我們將會看到整個身體是由四種「元素」所組成的,那就是地、水、火、風。 良因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