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2. 組織轉型,思考合理性之前先照顧人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企業轉型除了講理,首先要考慮的是人情
很多時候,把組織和業務調整成某種架構可以實現理論上的效率最大化,例如把人事、財務和行政等功能性部門集中在總公司,就可以大大的減少各分公司在相同功能下人力和資源的浪費。但是如果是要做組織轉型,就要考慮這樣的調整會面臨什麼樣「人情的代價」,以及這個代價在短中長期是否符合它能夠帶來的利益。
過去曾經碰到一家企業,嘗試著把兩家子公司都有的一個業務部門整合到總公司統一管理;但和後端純支援性功能性部門不同的是,這是半業務部門,主要負責支援其他業務部完成業績,同時它自己也有一小塊獨立負責的業務板塊,所以整合的複雜度的確蠻高,單一部門的調整會牽涉到所有的業務的工作方式。為了可以讓過程順利些,我從「業務合理性」、「整個集團的發展方向」和「人員分工合理性」出發,寫出了一條又一條合併至總公司的優點,甚至還先預想了整合後的人力配置以及團隊領導人。我滿懷信心的去和其中一家子公司的總經理聊,一方面想聽聽他的意見,一方面也想說服他支持這個組織轉型計畫。
總經理在知道我的來意之後,很親切跟乾脆的說,「總公司的規劃我當然會支持。」我鬆了一口氣,心想「這還真容易,那麼累寫了半天轉型計劃幹嘛,早知道用總公司壓就好了,哇哈哈!」
「但是過不了一年就會就會失敗再拆分的吧。」總經理突然又冒出了這句。
(喂喂喂,這位老闆這樣講就不對了啊!)

你的轉型是不是在「懲罰乖寶寶」?

「憑良心說,你剛才提到的很多現有的問題我們都沒有,你提到的合併的優點,也本來就是我們團隊具備的強項,這個合併擺明了是拿我們這個做得好的團隊去補B公司的洞吧?而且從人數和能力來看,合併到總公司後的團隊主力也是我們,我們沒有從合併中得到任何好處或從總公司方面來的幫助,反而還失去了一個這麼重要的團隊和leader 。做得好的人為什麼要被懲罰?」
很多CEO如果聽到類似的話,第一反應可能都是「要以大局為重」,既然道理上站不住腳,就只好以情緒勒索與道德綁架強迫A總經理「假裝欣然」的接受這個決定。最後或許總經理同意了,但他的心情會是如何呢?「做的好的東西就會被拿走」這樣的被剝奪感恐怕會烙印在他的心裡,未來他是否會持續全力以赴,或選擇在特別傑出的事務上做些保留,隱藏一些成績以避免成為出頭鳥?如果這個總經理特別重「情」,珍惜團隊與人的話,適度犧牲業績以保全團隊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他的選擇,這個公司就會從一個業績傑出的公司淪為「還不錯」的公司。更慘的是,這樣的情緒會被傳遞下去,總經理的一線直屬主管也會開始保留,然後不斷的傳遞下去,逐漸形成一種糟糕的公司文化,最終導致連「還不錯」的公司都做不了。
「懲罰乖寶寶」或「懲罰優秀者」是許多企業在轉型或調整過程中非常容易犯的錯誤。例如明星業務員今年完成了前所未見的超規業績,明年公司給他的目標就會基於他今年的表現大幅向上提高,成為一個可能拼死拼活也只能正好完成的目標。而其他一般的業務員卻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得到比他更豐厚的獎金。因此在組織調整中,應該確保優秀者的調整對原屬單位有最大的利益而不會產生被剝奪感,同時調整後的他們可以開始帶動其他人加入優秀的行列。

人因為共同目標而產生「人情」,就能更好的合作

「而且」總經理還沒說完,「公司有很多工作是沒辦法標準化或進行明確分工的,必須要靠人與人之間的諒解來完成。A團隊與B團隊在合作時或許都認為某些工作應該屬於對方的職責而有些摩擦,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塊招牌下,對品牌有認同感,因此願意互相讓步或是支援彼此的工作來完成品牌的目標,一旦團隊被拉到總公司,那就是公司對公司的關係,彼此的立場就會完全不一樣,需要公事公辦。失去了人與人之間在情感上的諒解,到時候這些摩擦大概都會擴大並浮出檯面吧。我覺得到時候不但補不了B公司的洞,還會連我們都一起拖下去了。」
台灣社會,「見面三分情」是很重要的一種合作情感,這一點與西方世界更傾向就事論事的工作邏輯,多少會有程度上的差異。試想一位保險業務員,或是某個供應商的業務代表,即使你現階段對他們的產品沒有任何需求,但他們在不令人厭惡的前提下經常拜訪,或是有更多的機會不經意的碰面、閒話家常個兩句。當你有相關的需要的時候,你是不是會優先想起他?如果公司有正式的招標需求,你不找他們來投標自己都會先有罪惡感。原本合作無間的團隊一旦不再經常見面,關係也會逐漸疏遠而變為公事公辦。
另外,有些腦力密集型的服務業,的確很難在內部工作建立完整的SOP與分工關係,儘管有不同的部門,但絕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各部門發揮自己專長的情況下,共同腦力激盪而成,而腦力激盪的結果會決定該任務在執行層面的分工狀態。這個專案A組要多做一些執行,下個專案可能卻是由C組全權負責。這種分工合作的方式通常是很不公平的,有能力者往往要多負擔更重的工作與責任,但是他的職位、權力和薪資跟其他人相比,不一定會有太大的不同,這非常考驗人心。如果公司內部沒有優秀的團隊文化、明確的目標、領導者明確表示對這些「負重者」實與虛的感謝並與他們一起規劃可被執行的未來職涯藍圖,優秀的人才就會自然離開。而文化、目標與未來其實都需要靠人情與信任才能成立,不是制度與SOP所可以涵蓋。

組織調整的利益 vs. 負面影響

在組織改組中,一定要釐清「人情」在這個公司裡所扮演的角色。製造業有良率和安全的考量,硬性的SOP主宰絕大部分的工作而人情的部分相對較少,能在這種環境中脫穎而出的成功者,可能更依靠的是自身的特質與才智,只要某個產業或公司需要這種特質,他們換到哪裡都可以發光發熱。但相反的,在前述的服務業中,如果部門或個人的特質必須依賴環境中大家的合作與體諒才能更好發揮的話,他們的晉升與離開可能就會傷害他原本所屬的環境,畢竟人一旦改變人情就隨之改變,這個環境需要花很長的時間重新建立新的人情規則。而另一方面,因成功而晉升的團隊進入到新的環境,原本的成功特質可能就再也發揮不出來,甚至造成更大的混亂,我們看到許多企業幾乎年年改組還認為自己擁抱變動與創新,實際上是只在乎合理性卻忽視了人情,導致問題越來越多。在啟動組織調整或個人晉升之前,評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評估調整後在人情的合作以及相關當事者的可能情緒變化都是首要工作,假如預期會有陣痛,就先預作各種準備盡量避免或縮短陣痛期,或甚至考慮這樣表面上合理的調整究竟能帶來多少利益,利益跟負面影響相比,是否真的值得?
avatar-img
6會員
4內容數
反全球化的今天已與過去70年的環境大不相同,企業變革成為每一個企業都必須面臨的課題。從人才發展、組織轉型、數位轉型、商業模式轉型甚至企業永續經營等等話題都不斷被反覆討論。然而我們會發現,絕大部分的企業在投入許多資源進行變革的嘗試後仍以失敗告終,難道人真的是不會改變的?那些成功變革的企業到底發生了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heEY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企業轉型需要經歷極大的痛苦,因此如果轉型是不可避免的選擇,請先準備好「人」,釐清願景並為員工提升面對變動的能力與意願,也要毫不留情的請走抵死不從的人。
企業轉型需要經歷極大的痛苦,因此如果轉型是不可避免的選擇,請先準備好「人」,釐清願景並為員工提升面對變動的能力與意願,也要毫不留情的請走抵死不從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一般企業不太會考慮開放讓員工主動提出「內部請調」的需求。很大的原因是如果接受的話,會對現有的主管投下不信任票,也會造成現有部門的員工心情上的浮動,起而傚猷,讓經營變得的很不穩定。 沒有意外,當員工提出請調的要求,主要就是對現在的部門有所不滿,例如:不具發展性或著更多時候其實是和主管處的不好。以退為
Thumbnail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引領團隊從被動執行轉為主動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部門營業目標的轉型實例,包括轉型契機與挑戰、設定績效目標的關鍵步驟、轉型後的成果與反思,並給予其他主管的建議。透過明確的目標、可量化的指標、有效的溝通與回饋,成功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執行到創新的轉變。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我明明都已經給他特別照顧,無論調薪或分紅都沒有少給他,什麼好處全都拿了,竟然跟我說因為心累所以要走了- 前兩天聽到隔壁團隊的主管言語激動的描述著申請離職同仁的狀況。
Thumbnail
不論是昔日主管會議中同病相連的戰友,還是不同單位相互吐苦的同事,當換了位置就會換了大頭腦袋。在達成績效目標優先 ,獲取個人利益當前;往日的情誼早已是過往雲煙,口中的關懷也都成為形象包裝的偽善糖依。 企業需要換血,世代交替的新陳代謝是一場持久戰。船長勾勒出航向目標的憧憬,掌舵手就要不計一切,將船隻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面對團隊的挑戰是成功的關鍵。從適應新市場需求到改變供應鏈,團隊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團隊成員利益驅動下,運用外部資源和內部創業,推動企業的ESG+AI轉型。透過勇敢投資未來業務,您將能夠提升個人與團隊的價值。
一般企業不太會考慮開放讓員工主動提出「內部請調」的需求。很大的原因是如果接受的話,會對現有的主管投下不信任票,也會造成現有部門的員工心情上的浮動,起而傚猷,讓經營變得的很不穩定。 沒有意外,當員工提出請調的要求,主要就是對現在的部門有所不滿,例如:不具發展性或著更多時候其實是和主管處的不好。以退為
Thumbnail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引領團隊從被動執行轉為主動思考?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部門營業目標的轉型實例,包括轉型契機與挑戰、設定績效目標的關鍵步驟、轉型後的成果與反思,並給予其他主管的建議。透過明確的目標、可量化的指標、有效的溝通與回饋,成功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執行到創新的轉變。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我明明都已經給他特別照顧,無論調薪或分紅都沒有少給他,什麼好處全都拿了,竟然跟我說因為心累所以要走了- 前兩天聽到隔壁團隊的主管言語激動的描述著申請離職同仁的狀況。
Thumbnail
不論是昔日主管會議中同病相連的戰友,還是不同單位相互吐苦的同事,當換了位置就會換了大頭腦袋。在達成績效目標優先 ,獲取個人利益當前;往日的情誼早已是過往雲煙,口中的關懷也都成為形象包裝的偽善糖依。 企業需要換血,世代交替的新陳代謝是一場持久戰。船長勾勒出航向目標的憧憬,掌舵手就要不計一切,將船隻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