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顏氏家訓(完)-雜藝終制】

    雜藝,一般解釋為各種雜七雜八的技藝。
    為什麼要雜七跟八?不能雜三雜四?
    顏氏家訓讀到這裡,我倒是有點明悟。就像反語對正言(雅音),雜藝是六藝的雜項。顏之推這裡列舉的就是:書畫射卜醫琴,跟投壺。
    欸不是,六藝不是禮樂射御書數嗎?光看字面都有三個重複吧?
    因為禮樂射御書數是大項,每個下面都還有分細項。雜藝其實就是不入古藝的部分。(金庸好像也列過這個)
    先說書,雜藝是指書法,寫字的本領。六藝的書,則是學習字的本體,包含意思讀音形成,也就是顏之推前兩篇在說的東西。
    書法在上古不重要,泥馬的刻字可是勞力活啊。隨著載體改變,才漸漸被重視。
    南北朝的江南俗諺說:「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
    你寫的文件,就是不認識你的人,所看到你的樣貌。這個到打字機電腦盛行之前,筆跡就是這麼重要,我小學書法還是必修科呢。
    但硬筆字分明是另一回事啊(笑)。
    顏之推的敘述讓我們知道,江南書法時代的大爆發,正是我們所熟悉的王羲之幹的好事。
    那歷史上有沒有脈絡可循?有的。
    講白了又是五胡亂華,導致文盲量大增。 宮蝦小,知識份子本來就是少數啊。
    其實是說,東晉在江東建立政府,在窘迫的情況下也只能採用小學學歷者的意思。
    王導的上書就有提到了,不是我瞎掰的。
    「今者臨郡,不問賢愚豪賤,皆加重號,輒有鼓蓋,動見相準。」
    意思是東晉一開始不管你的程度,都給你當大官。雖然我是看了顏之推的敘述推出來再回去找的(笑)。
    顏之推講到的就是,識別字體美醜,遠超過文章內容本義的風氣,在南朝大盛。除了王家很厲害,南梁蕭家也是一把好手。
    有一個皇室宗親蕭子雲就說過:「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
    林北的齊書寫得那麼棒,結果出名的是我的書法?笑死。
    跟顏之推同期的王褒,到了北朝也因為字寫太漂亮,整天忙著抄抄寫寫,累得半死也沒什麼成就感。
    王褒就說:「要是我不會書法,那該有多好啊。」
    想不到吧?顏之推不是要規勸子弟寫一手好書法來功名富貴,他是要告訴子孫,不要想學好書法來當大官,那是小人的行徑。
    顏真卿你個不肖子孫(大誤)。
    顏之推說,我是學不好書法,不是不懂。我可是在南朝皇宮當差的,王羲之父子的書法,我常常看,家裡面其實也有收藏。
    不過後來才知道大家想收藏都不得。
    顏之推突然洩漏傳家之寶了糟糕,我是他兒子看到這裡都要丟書去倉庫找王羲之真跡了。
    因為顏之推略懂,所以他也來說一下這個書法淵源。
    難怪讀書法史的要看顏氏家訓。
    東晉以來,很多人書法寫得漂亮,那就是習俗所致。當時流行的是楷書,字體工整美觀,雖然有時候會用俗字,也無傷大雅。
    這個要對應前兩篇,你就想成本來這邊有個意思正確的繁體字,但寫文章的人懶就改了一個同音簡體字,這樣很好懂吧?
    顏之推覺得一篇文章裡面有幾個簡體字那也沒什麼啦。
    一直到南梁初期,都還是這樣,但大同年間就突然發生了變化。大同是西元535年後,昭明太子已死,梁武帝蕭衍完全的「入佛」時期。
    顏之推列了兩個罪魁禍首,一個就是前面說的蕭子雲,另一個則是當時的邵陵王蕭綸。這兩個都是當代書法大家。
    但蕭子雲就超懶,很喜歡換簡字。
    蕭綸更誇張,自己發明字來代換。
    看在顏之推這種訓詁大師眼裡,簡直大逆不道。甚至顏SIR都覺得,大同之後,貴族逝者陪葬的墳籍根本毫無價值,都不知道在寫什麼了嘛。
    結果去到北朝,顏之推更火了。
    為啥?因為鮮卑人造了更多字啊。
    「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
    哇你看都是我們現在會用的。所以南北朝之後,隋唐開始,我們的文字跟古人就越來越對得上,反倒是更古早的文章容易看不懂。
    穿越真的不能穿先秦兩漢,別說語言你連文字都不通。
    看遍當代,顏之推只服姚元標。 不是股票推薦。至於他罵人的地方就略過吧。
    來到第二藝,畫繪。
    沒事把名詞倒裝一下看起來就會很有古風,這個金庸老爺子也教過的。
    西梁的元帝父子,都很會畫畫,太子特別擅長速寫,當時稱為「寫真」。水墨速寫這不簡單了吧。
    而且他畫出來的人,隨便問旁人都知道畫的是誰,果然很寫真。 (特色有掌握到就行了)
    雖然繪畫的成品,大家都很喜歡,但是你如果不是貴族又很會畫畫,王褒就是你的好榜樣,肯定會被叫去做一些低三下四的工作。
    比方去刑獄部門畫通緝犯。或是派去跟工人一起幫寺廟畫牆壁。
    人生啊,不要學畫畫(笑)。
    第三藝,射術。
    嚴格說起來,顏之推認為可分兵射與博射。博射的弓不強,箭很長,射中也不怎麼痛。
    你正以為這個沒用的時候,顏之推告訴你這就是過去的射禮,天子用於取賢能,重在身心靈的修行的射術。
    兵射則是打仗用的,打獵用的,這不是儒生應該學的東西。但現在北方文士也都只會這個了,可恥。
    糟糕了看到這邊大家心裡都罵翻我的好朋友顏之推了。
    我們趕快到第四:卜筮。
    卜卦是一門聖人的學問,到南北朝其實幾乎失傳了,會卜的都不會中。
    顏之推認為過去有三位大師最厲害:京房、管輅、郭璞。他們都不當大官,這方面更讓人覺得是真正的大師。
    顏之推自己也曾經學過「六壬式」,喔超帥的,我們有空再研究。他學了很多,但是都不靈驗,就覺悟了。
    陰陽之術是天地的道理,你應該要了解。但是現在的術式推算法,都是坊間妄人所作,唬爛騙錢的比較多。你照著去做,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
    子孫勿學。
    好這個比前兩個好一點。
    顏之推說,要學就學算術,古儒在觀測天道定曆法都是靠這個,數學嘛。更是六藝之一。但也不要太過專精,數學家沒有幸福的。
    我跟你說這很好舉例,上有阿基米德下有愛因斯坦,到頭來你精美的算式終究要成為政治殺人的工具。
    顏之推未必認識西方大德,但他自己何嘗不知道,一旦成為專業天官,就不要想出皇宮了。
    第五的醫術也是,你稍為學一下藥性藥理,有居家急救常識也是很棒的。但不建議專攻。顏之推沒有批評,不過那個時代醫生是很低下的職業,這在家訓前面有提過。
    我就欣賞他這種「自己分辨是非的性格」。
    第六彈琴,這是自古以來的名士所必備技能。同樣在簡體字大盛其道之後開始沒落。顏之推非常推薦子孫學琴,「唯不可令有稱譽」。
    這裡我覺得就可以做個小結了。
    其實顏之推都不反對子孫學雜藝,但他非常不建議把雜藝練到出名。說到底,就是人怕出名豬怕肥的道理。
    文無第一,你再怎麼死嗑鑽研,只要不自滿你就不是那出頭鳥。但這些雜藝就像武無第二。
    台灣學打擊樂就是朱宗慶,學跳舞就是八方雲集。那是鍋貼,學跳舞就是雲門舞集(我差點寫錯兩次)。
    那當然他還有說到玩物喪志的部分。
    這些事情我們現在都可以,也應該用更寬廣的角度去看待。
    本篇最後是說投壺之禮。本身是行酒禮的一種。
    古時候是用小豆子拋進壺口中來競技,南北朝玩得可兇,有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各種玩法。
    其中最精妙的就是蓮花驍。
    驍是指你把豆子丟進去,還要反彈回來接住。
    你玩的是撒尿牛丸吧大哥。
    喔,還有設置各種障礙物的玩法。
    投壺我們老顏就不罵了,為啥?這是連皇帝跟婦女都喜愛的遊戲。學會了沒壞處的。
    最後,是終制篇。
    看過人家門口掛嚴制慈制吧?就是這件事情。
    終於在這裡我們知道,本家訓作於顏之推年過六十的時候,也就是隋朝開皇年間。
    卻說顏之推十九歲的時候,侯景之亂就開始了,很多人都在刀劍下死去。
    由於侯景之亂的緣故,顏之推的父母都葬在荊州江陵,沒能移回建業。不過在西魏決定消滅西梁之前,顏之推就申請了移墳事宜,但不久西梁滅亡,他也到了北齊。
    順便說一下,北史說他是在前往弘農的途中,遇到河水暴漲,他就趁機奪船逃往北齊的。
    又到北周,入隋,顏之推已經斷絕了回鄉之念。雖然這時混得也不算差,但是家境也沒有到可以去揚州置產的程度。
    更何況在隋朝滅陳之後,揚州還有些什麼呢?
    這時距離楊廣的江南大復興大概還有十年左右。
    他們兄弟沒有親族,在北朝又不流行自請退休,也只能這樣苟且度日。現在年老了,不知自己何時會走,就交代一下吧。
    顏之推還記得母親過世時,家裡窮,兄弟年紀也不大,只能用很爛的棺材。他希望自己過世後,稍微清洗一下遺體即可,不需要辦法事。
    當時叫做「復魄」,聽起來跟招魂(牽亡)有87%像。
    用普通的衣服入殮就好。棺木用二寸松棺,除了衣物不用其他的陪葬品,七星板上那些蠟弩牙、玉豚、錫人都不要。
    裝糧食的器具也不用。
    古墓出土都會看到糧食陪葬的。
    墓碑墓誌招魂幡那些就再說了。
    入殮後用鱉甲車載入地下,平地無墳。如果怕掃墓找不到,你們就蓋四面矮牆好了。掃墓的靈筵也不要鋪張,白粥清水配乾棗就好。
    有親友要來,一律婉拒。
    我的功德是我自己的,儒家說要祭祀以維孝道,其實沒什麼幫助。你們要是殺生來祭祀我,反而平添彼此的罪業。
    如果想念我,偶爾以齋供,或七月半盂蘭盆,我就會回來看你們。
    才正覺得不錯又迷信了,算啦。
    孔子也說過:「古者,墓而不墳。丘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所以我交代你們以他的禮法從事,也不會被人說嘴。
    要知道人生在世身不由己,即使不能守著父母的墓,也是沒辦法的。我如今也不知道,自己該下葬的故土是何處,哪裡死哪裡埋就好。
    你們就向未來邁進吧,不需要停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