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致 每個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後來我發現,越是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往往越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你也是嗎?
這篇文章獻給,總將他人情緒感受擺第一的人。你的心思細膩,帶給你諸多對人對事的洞察,也讓你能與個人或團體相處時,默默的觀察整體相處的氛圍與發展,照顧大家的感受。
但我知道,有時的你也很渴望被照顧,也知道你有時為了要讓大家開心,可能因此會做出一些,利他卻不利己的行為,當然這些行為不是什麼違法的事,卻會讓心思細膩的你有時感到孤單,總覺得大家只認識了外表所看到的模樣,卻沒有花時間好好的認識最本質的你。
別擔心,我懂,我也是這樣的人,讓我說給你聽,給你多一點的同理心。
致 每個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致 每個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藝術家多數也都是心思極其細膩的人
最近和友人聊了一下幾位藝術家的生平與創作風格,有古典音樂界的貝多芬、莫扎特、蕭邦和巴哈;日治時期的幾位台灣代表性畫家,如郭雪湖等,聊著聊著我們一致認同,每一位創作者的作品一定都富含著當時內心的情緒感受。
像是貝多芬,從小在父親嚴厲的管教下成長練琴,同時又需要忍受父親對他的家暴,以至於內心有許多的苦,也使得他的性格變得容易激動敏感;長年受到耳疾的困擾,使得他的情緒健康逐漸出現了問題,因此,你總能在貝多芬的一些音樂作品裡,感受到氛圍很震撼、很激動,但時而又有點悲傷。
美國有很多喜劇演員,因長期受到精神疾病所苦,最終走向了自殺,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意外,因為喜劇演員總能帶給他人歡笑,因此直觀的會認為他們應該都很樂觀。
但如果此時換一個角度來看,喜劇演員之所以能很精準的帶給他人歡樂,知道什麼段子、時機點會使觀眾發笑,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心思其實都極為細膩,看人看事比一般人透徹,因此才懂得人會在什麼事件之下,感覺到幽默,感覺到好笑。
無論是音樂家、藝術家與演員,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在服務他人的同時,忘了先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總想用作品來向他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可是觀眾的靈魂終究不住在藝術家的身體裡,因此大多只能從作品的表層來認識、來解讀他們。
以至於有些創作者,可能長期覺得沒人懂自己,於是越來越憂鬱。

心思細膩的你,也具有藝術家的性格
如果你跟我一樣心思細膩的話要了解,雖然我們不是藝術家,但我們跟藝術家本質上來說,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我們也總是先照顧他人,卻忘了好好照顧自己的心,以至於有時候,當我們也想真誠的坦白自己時,別人卻容易以表層所認識的我們來相處,使得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沒人懂自己,因而感到孤單。
前兩年的我,內心其實充斥著匱乏感,很渴望有人陪伴,因此我總是想幫助別人,希望透過我的幫助,對方也能給予我想要的陪伴。
但我後來發現,這樣的做法,反而使我的內心更容易感到匱乏,因為一但他們沒有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予陪伴或幫助,孤單感反而來得更多更重,完全無法安定自心;原以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沒想到在無形當中,我已經將內心的安定感,全部都交由那些被我幫助的人來負責。
猶如你一直以為,是自己緊抓住了繩索,所以才沒掉落懸涯,實則是繩索從頭到尾都不存在,只是有人抓住了自己,所以才倖免於難,但自己生命的選擇權,也就此全權落在了他人手中。
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之後,我不快樂,於是我開始對自己坦承,沒想到就此照顧到了自己的心思細膩。

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自我坦承是一個與自己對話的過程,說實話,這需要一點勇氣,所以如果你願意嘗試,記得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只屬於你的空間。
接下來,就讓我分享4個自我坦承,讓心思細膩的你,學習如何照顧自己:
覺察自己的匱乏感來自於何處
我做的第一件自我坦承是「覺察自己的匱乏感來自於何處」。
只有在找出問題之後,才可能對症下藥,免於一直處在自我批判的狀態。
接受自己擁有的所有負面情緒
我做的第二件自我坦承是「接受自己擁有的所有負面情緒」。
人都不愛面對負面的情緒或是事件,但只有接受這些負面,才不會擴散了匱乏感,因此我嘗試將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情緒,依依地寫出來,接著不批判、不抱怨,只選擇接受,並告訴自己「擁有負面情緒很正常」。
承認自己有時並不想幫助他人
我做的第三件自我坦承是「承認自己有時並不想幫助他人」。
後來我意識到,有時候,當身邊有人向我提出邀請或幫助時,我其實是想”say no”的,但因個性關係,總習慣將他人的事放第一,所以此前的我,總容易忽略這個感受。
因此,我開始選擇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適時的選擇拒絕對方,而這選擇反倒給了我更多,關注自己的時刻。
沒有人要求我一定要照顧對方
我做的第四件自我坦承是「沒有人要求我一定要照顧對方」。
我們都需要練習當個負責者,面對令你不開心的事情,裡頭一定也有我們需要,反省與負責的地方。
當我意識到匱乏感之後,我檢討了自己,理解了沒人要求我,一定要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會想將對方的事情擺第一,是出於我的本性,既然如此,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使自己不會掉入受害者心態。
後來在我不斷練習,上述4個自我坦承之後,我的匱乏感漸漸消退了,但我必承認,它並未完全消散。可是,我開始能在匱乏感來臨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過度的被負面情緒影響生活,影響與他人之間的相處。
於是我終於明白,越是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往往越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每個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心思細膩的你,多一點的支持與同理心
我是Kai.致 每個心思細膩的人

HELLO 我是楷富,《Wow這就是人生》部落格&Podcast創作者,如果你喜歡探討自我成長議題,歡迎追蹤。
合作邀約:jaycine0420@gmail.com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文章,請至《Wow!這就是人生》部落格專屬網站:
《Wow這就是人生》推出Podcast節目囉:
《Wow這就是人生》Podcast單集推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