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者的心理健康議題-居家長照心理師

心理師,最近常常和我媽媽起衝突,她就是常常跌倒又哭,我們要她聽復健師的好好復健,但她都不配合,一講她又不高興,但又會跌倒,現在我們都不是很想搭理她。
心理師,我爸都把飯菜煮一次放冷凍庫吃一個月,這樣身體怎麼會好,早就叫他們要注意營養不要吃隔夜菜,營養師講得他們倆老都不聽,我要把菜倒掉,還一副捨不得樣子,每次只要看到他們省錢省到身體不好進醫院,我就想出去花錢這樣我才能紓壓。
居家長照心理師很常接觸到在家庭中有情緒行為困擾的長者,困擾的可能是長者亦可能係子女、伴侶或其他家屬,面對老年階段,身體的力不從心、病痛,在疾病的摧殘下,家庭互動模式也改變了,過去長者總是擔任起支撐一個家的角色,在子女面前是有能力的,但老年時卻彷彿成了子女的小孩,處處需要照顧,在這角色的轉變下,並非每位長者都能接受需要被照顧的自己,在角色轉換的歷程中,家庭互動型態也隨之改變,在這樣的歷程下衝突無可避免。
隨著長者身體的惡化或一次次的受傷,承受照顧壓力的子女,開始用嘮叨、碎念來希望長者聽醫師、治療師的話,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但卻往往適得其反,有些長者如叛逆的青少年別過頭不理,有些長者如林黛玉般多愁善感以淚洗面,很少有長者會充滿力量的說我會照醫生或治療師的話做,就如同被逼著寫作業的小孩般,家屬越嘮叨,長者越不開心。
大家其實都不喜歡被嘮叨被管東管西,畢竟被管被嘮叨似乎是在提醒著自己是不足的,是沒有能力的。但就如同父母愛著子女而嘮叨一般,子女也是同樣用這些語言來表達愛,只是往往雙方間不是愛的流動,更多是生氣、指責和自責。他們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語言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希望你好好地做復健,不要再跌倒了,我很擔心你」,但偏偏表達出來的卻是:「你又跌倒了,我不是叫你要做復健嘛」。
在居家長照的現場,在表面行為下藏著許多內在感受,當長者跌倒、需要被協助的當下,有著對自己的生氣和無能為力,多希望能回到年輕有力氣的自己,但越只能活在這病痛的身體裡漸漸老去;在長者吃著隔夜菜的時候,心裡可能是覺得自己過去就是這樣苦過來的,想多省一點不想多花子女的錢。但父母的這些行為,卻又無形中傷了子女的心,這些行為造成的身體惡化,讓子女更加擔心,也承擔更重的照顧壓力。
『說出愛,而不是傷害』我想這大概是人生裡的功課吧,在居家長照服務中,看見了那麼多不同的家庭,但面對自己父母因為無法接受年老,而買一堆地下電台的藥物時,我還是會忍不住叨唸他們,但每次父母的回應總是:「這是花我的錢,你不要管那麼多」,在不同世代不同立場下,我們的思維和視角不同,要傳達愛而不是傷害並不容易,但也因為愛,我們願意忍受這些衝突仍陪伴在彼此身側,愛總是在相處的點滴裡浮現,我們都在學習表達愛,而不是傷害。試著修改語言吧,把責備的語言換成支持與鼓勵吧!(把「你怎麼又跌倒了,為什麼不好好復健」的語言嘗試換成「媽媽,我很擔心你跌倒,像你剛剛這樣慢慢走就很棒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