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R的DigitalLife002 關於課程中的交付體悟

我也一起跟大家圖解打卡 XD
最近在社群擔任圖解學習官、對於「做到好」有新的體悟。
之前理解到如何應用ASK模型去交付課程,將教學目標拆分為態度、技能、知識,並運用「練測評」去確認交付目標,但我沒有理解:如何讓對方進步。
換言之,我知道:如何讓學員知道、做到,我不知道:如何讓學員做到好,然而「做到—做到好」是新手與熟手的差異。
如果沒辦法達到「做到好」,對於服務的用戶範圍或課程價值都會有影響,那麼,究竟要如何能夠讓學員做到好?
在透過擔任圖解學習官時,發現到、「指導」、「反饋」有很大的力量,當根據任務目標去明確指出:那些保留(有效),那些優化(無效),將因果關係點明,學員會從練習中理解理論並逐漸進步。
當理解到「指導」的效用後,進一步問:採用什麼樣的指導員或教練會有什麼影響呢?
觀察目前市場上,將指導師或教練占歸納爲三種取向:
一種是偏向提供情感價值,比如,同個學習群組的學長姊,可能是比學習者早入領域者,指導時多以鼓勵為主。
一種是偏向提供實質價值,比如,該領域的熟手、專家,可能是有多年實務經驗或有知識體系,指導時會帶學員看到新視角(認知調整)。
最後一種是混和取向。
---------- 思考:
有些人提過,若指導者與學習者水平相差過大,會導致學習者無法吸收,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初學者腦袋缺乏該領域的「圖示」。
就像下棋,新手光是記擺放位置就需佔據記憶空間,調整幾個棋子可能還需要佔據更多記憶空間,然而,在熟手眼中,擺放位置找就成為一個圖示,自然有可能講出,超出新手認知負荷的指導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在教導新手多用比喻、故事可增加理解,此舉是協助對方大腦對新知建立關聯)
然而,熟手或專家的判斷力,以及看待信息的顆粒度會更細緻,若是能夠理解熟手或專家的指導,學習者能快速調整,將能快速進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